第二十八章
作者:冀南一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920

太皇太后进入殿中坐下,也不管大司徒孔光,而是专门把大司马董贤召来,问:“天子驾崩,你准备怎么安排丧事?”董贤傻愣着两眼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无弹出广告文本小说站太后怒道:“当年孝成皇帝崩,故大司马王莽将丧事安排得妥妥贴贴,有条不紊;今你同为大司马,却是这般状态,如何称得其职?”喝令董贤交出大司马印绶。吓得董贤汗流遍体,唯唯叩头,交出印绶即惶惶归家,当晚与妻子一块自杀。

董贤已死,太皇太后下诏:“公卿举奏可任大司马者。”不用说,大伙一致举荐故大司马王莽。公卿们都清楚,皇帝驾崩,傅、丁两姓外戚已失去靠山,大势已去;而太皇太后临朝,王氏外戚必能东山再起,不推荐王莽还能推荐谁?再说,太皇太后虽然没有明说让大家推荐王莽,但她老人家的意图那还用明说吗——非王莽莫属。

当然公卿们顺承太皇太后的旨意是一方面,而王莽的个人魅力也的确令天下人折服——因为就在王莽罢官归家的这段日子里,这位一生都在追求名誉的非常之人又做出了一件轰动朝野的非常之事。

王莽的次子叫王获,有天发怒,竟把一个奴婢给杀了。王莽得知,在一阵严厉的斥责之后,迫令王获自杀。其实在那个年代,主子杀死奴婢的事并不鲜见,杀人者顶多受点舆论的谴责或受点其它形式的轻微处罚,根本用不着以命抵命。比如有的诸侯王在杀死一个两个奴婢后根本没事,只有在“数杀奴婢”之后才会引起皇上的“震怒”;但大多也就是罢黜爵号或削减封地,真正“以命抵命”的几乎没有。但王莽则不同,他不能使自己的名声受到一点“玷污”,不能让舆论谴责自己“纵容包庇儿子”,因而责令王获必须自杀。

这事一传出,举国称颂,都说新都侯大义灭亲,道德高尚,虽千古圣人不及;王莽不但没因儿子杀人使名誉毁损,反而更因此“美名传扬”。所以当太皇太后命公卿举奏大司马人选时,众臣无不向往王莽。不过还是何武、鲍宣、公孙禄这少数几个人对王莽更加怀疑。何武与公孙禄私下说:“王莽搜求名誉,不择手段。此人日后必有异志,万不可再使朝政落入他手。”于是何武举荐公孙禄,公孙禄也举荐何武。太皇太后见这俩人相互举荐,非常不乐,就召两个人问为什么。俩人答说:“当年孝惠、孝昭之时,外戚吕氏、上官氏贵幸持权,几危社稷。近来又有傅、丁两族充斥朝堂,坏乱纲纪,这都是前车之鉴。臣等的本意,是想让别姓大臣主持朝政,以避外戚又持国柄之嫌。这样无论对社稷还是对王莽,都有百利而无一害。”太皇太后不等听完就火气上冒,斥责两人:“王莽才德,谁人可比?他多少年来的好名声你们没听到吗?他对大汉的忠贞不二,岂是你二人所能理解的?!”将二人叱退,随命召王莽入宫。

王莽的头顶终于云开雾散,历史又一次把幸运的光环罩在了他的头上;而六年前被迫辞官的窝囊气也该好好出一出了——当王莽从太皇太后的手上跪接过大司马的印绶时,他一定脸上堆着微笑而心里暗暗发狠:“傅老婆子,清算你的时候到了!”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