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疯狂报复 血雨腥风
作者:拾贝听海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715

就在这时,发生了又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

凌晨的夜幕中,万历皇帝被李太后叫醒,睡眼朦胧中乘坐一顶软轿出乾清宫上朝。在寂静的夜幕中,轿子刚走出乾清门一件意外的事情就发生了。

从西阶上,猛然下来一个身穿太监服装的人,手里拿刀,慌慌张张地直奔轿前。守门兵卒见势不对,不好!有人行刺皇上!立刻虎狼般扑上前三下五除二把那个人擒住。

皇帝队列连忙停下。在一片鼓噪和慌乱中,兵卒对该恐怖嫌疑分子实施搜身,结果搜出绑在腋下的剑和手拿的刀各一把。

宫禁之中竟然混进刺客!惊动了皇上,事情就变得重大起来。此人虽然下巴上没有胡须,穿的也是太监衣服,但面孔陌生,宫里没人认识他。随值的太监与众兵卒心有余悸,喝问嫌疑人:“你叫什么名字?从哪来的?为什么要行刺皇上?”

该犯的脑子不好用,听到问话略有迟疑,立刻有无数拳脚伺候下来,最后吐出两句话:

“小的,叫王大臣……家住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此外再没有二话了。

皇帝重新启轿上朝去了,就交给冯保处理这件事。

冯保经过再三审讯再也问不出什么,没有办法只好照直汇报上去。万历亲笔批了个旨意:“把王大臣拿送东厂究问,此外再派当差的校尉去着实缉访了以后再来回话。”万历想用东厂这帮恶狗来治他!

警卫森严的皇宫如何混进了外人?其实这事也不算蹊跷,高墙虽然跳不进去,但门是可以混进去的。

过了一天,张居正听到冯保那边传来的消息,不禁惊出一身冷汗!王大臣交待他系戚继光的手下。这件事就麻烦了,不管戚继光知不知道此人,都负有管理不严的责任。戚继光是军中要人,手握重兵,是他安放在边境和京畿的一枚重要棋子。消息要是走露出去,会立刻引起巨大的反响,于自己也极为不利,更容易在戚继光那里激成意外之变。他连忙叮嘱冯保说:“事关重大,不能再让那家伙乱咬人了!”

其实王大臣与戚继光一点瓜葛也没有。他本是常州的一个无业游民,跑到戚继光的兵营前想要投军,人家没收只好流落在北京。后来给一个太监当了杂役,时间不长就偷了主人的衣服穿上,偷偷混进了宫里瞎逛。

十九日天快亮的时候,刚好碰见皇帝上朝的队伍,王大臣生平没见过这等的威仪,吓得不轻,想找个地方躲一躲结果反而惊了圣驾。

接到张居正的建议后,冯保觉得有道理,但他由此产生了一个念头:牵连戚总兵当然不妥,但是可以让这家伙去咬别人啊。咬谁呢?当然头一个就应该是哪个不识相的高拱吧!

高拱虽然下了台,但余党尚在,也有可能东山再起,这一风险必须连根拔除。如何才能消除隐患?惟有把此人搞死!我虽然已经不是丈夫,歹毒却是一点不能少。王大臣,你就是上天送来的一柄利器!

想好了主意,就再次提审王大臣。他屏退左右,关上门窗,低声说;戚总兵的事不能再胡说了,要说就说受前司礼监陈公公的主使,前来谋刺皇上以报高拱被抄之仇。你小子只要照这个路子招认,保你高官得做,富贵一生,否则就活活打死!王大臣本来脑子就不大够用,哪里禁得住这样哄吓居然就答应了。

于是,事态在进一步扩大着。

三天后,也就是正月二十二日,张居正上奏万历皇帝,代表内阁就此事正式表态。他说:“发生这样的事,臣等不胜惊惧震骇。臣等认为,宫廷之内侍卫严谨,若非熟门熟路,岂能如此顺利地接近圣驾?王大臣的这个行为,显然蓄谋已久,中间又必有主使勾引之人,请下旨责令刑侦衙门进行缉访,务得下落,杜绝祸本。”

这个奏本,据当今有关学者推测,显然是冯保已就构陷高拱的意图与张居正通了气,张不仅同意而且予以配合,先以奏疏方式大造舆论。小皇帝哪里知道这些“潜规则”,既然大内都能混进外人,当然要查,立即批复:“卿等说得是,照办。”当天,守门的太监和卫兵也都拿下拷问。

张居正的奏章一上,邸报立刻传出四方,朝野为之轰动。关注此事的官民人等都已看出,首辅要兴大狱了,矛头所指正是前任首辅高拱!当下,京城里人心惶惶,上至堂官,下至小民,无不惊骇万分。不知又有多少人头要落地,不知他们如何能逃过这一劫?

科道官员首先表示了不平,纷纷打算上疏指出其漏洞,但顾忌张居正的权势一时还不敢冒然。刑科给事中聚在办公室里,群情激昂,大家说:“此事关我刑科,其无一言,遂使国家有此一事,吾辈何以见人!”当即草拟一疏,建议皇上将此案从东厂提出,移交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会审,以求公正。为取得张居正的谅解和支持,他们专程到朝房去面见张居正陈述理由。

张居正不为所动,告诉他们:此事已成定案无法更改,你们也不要上疏了。科道官员哪里能服,连续五天到张府求见,他躲得踪影全无。从朝至暮,都有一群官员在张家苦等。

舆论反弹竟如此强烈,是张居正事先所不曾料到的,不禁大为沮丧。据说此间他曾一度去午门关圣庙抽签,以维持心理平衡。那几日,张居正终日踌躇,绕室徘徊。这件事情究竟做还是不做?令他着实难下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