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君王早已不上朝
作者:燕北朝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790

第一次上朝,张泽羽怕迟到了,所以把闹钟定到了两点半。 没惊动俩徒弟,穿戴整齐之后,把写好的折子装在木匣中,揣在大腿侧兜里。走到前门一看,前门上着锁呢,是从里边用锁头锁的。这是门房老赵干的,估计他可能是怕来了飞贼挑鼻儿拨栓拔销儿【注1】。这时候还没到3点呢,是人睡的最香的时候。老赵马上就快马蹬住门框两边(当然,像王府大门那么宽的用这招是行不通的。),用头发(清朝男子头发长,几根接在一起就够用)或者丝线吊着一枚铜钱,从门的上边把铜钱顺进去,感觉到了插销的位置后,将头发或者丝线的一端顺着门缝向下拉,感觉铜钱卡住插销的时候,向右上方一提,插销就被提起来了,这种方法俗称拔插销儿。赵把大门从里边用锁头锁住,防备的就是这种方法。

【注解2】:关于光绪吃鸡蛋的段子,网上能搜到的出处均自《南亭笔记》有的地方说作者是李伯元,有的地方说是李元伯。且言之凿凿,云《南亭笔记》中所载光绪所食之鸡蛋每枚二十六两银子。笔者所查,《南亭笔记》实为本李伯元所著,与晚晴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官场现形记》作者为同一人。笔者阅《南亭笔记》,见卷十一,言“翁同騄(其实就是翁同龢,正史中记载,均为翁同騄。如《清史稿》等)者,有云:“翁在毓庆宫行走时,光绪每rì必食鸡子四枚,而御膳房开价至三十四两,光绪因举以为问曰:‘此种贵物,师傅亦尝食否?’翁对曰:‘臣家中或遇祭祀大典,偶一用之。否则不敢也。’”由此可见,网上所引自《南亭笔记》“二十六两”者皆有误。然,《南亭笔记》为何书?戏谑之书也。引戏谑之书者亦能引误,可见引者之戏谑也,亦可见张某写书之不易也。

【注解3】:脚单,也就是发货票的意思。发票在中国诞生于晋代,当时称之为输估。到了宋朝的时候,制式规格开始统一起来。到了清末时期,开发票已成为在正规商铺购买物品时常例之事。发票的别称也有很多种,发帖、发行、发条等叫法,脚单是其中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