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行动夭折
作者:树征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170

徽宗对邓洵武心里到底窝着一股什么火,是清楚的。无弹出广告小说 他知道邓洵武想与蔡京辩论什么。

前几天,蔡京来汇报过邓洵武的情况,说他反对北伐,到处扬言:现在,你们竟然都相信赵良嗣这个叛虏之言,要出兵破坏宋辽百年之盟,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蔡京趁机建议说:“陛下,千万不要让邓洵武参与策划北伐之事。他若一来,非把事情搅乱不可。他眼光陈旧呆板,不懂得变通之理。”

童贯也曾来汇报,说邓洵武找到他,大声jǐng告:宋军是打不过辽军的,这样的教训还少吗?一旦出兵,必将兵连祸结,贻害无穷。

听了这些汇报,徽宗对邓洵武有些讨厌,觉得这人很不识时务。但后来一想,又觉得他xìng格耿直,凡事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不阳奉yīn违,话语虽刺耳,忠心尚可鉴。

一个敢于说话,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大臣,难道不是可信赖之臣吗?

现在,徽宗见邓洵武脸sè依然发青,心里火气似乎还很猛,便说道:“爱卿这篇奏章篇幅很长,朕将细读一下,爱卿且回,如果你所说有理,朕会酌情处置的。”

邓洵武听见皇上说要细读奏章,立刻眼睛一亮,心头一喜,火气顿消大半,他说:“陛下,臣要说的话,都在这里边,不复多言,伏望陛下凡事三思而后行。”

邓洵武退下后,徽宗开始认真翻阅这篇题为《北伐问目》的奏章。

这奏章一共陈述了二十七条有关北伐利害的事项,每一条都详加注释,如出师无名这一条,注释说:依靠宋辽盟誓,百年以来,两国之间从没发生过战事,现在忽然要出兵伐辽,毁掉盟誓,可是为什么呢?用什么理由来告知天下百姓?又用什么理由去告知辽国?

奏章结尾说:

陛下您审视一下今rì朝廷,谋议之臣,有比得上赵普的吗?将帅之良,有比得上曹彬和潘美的吗?甲兵之jīng,能比得上开国之初吗?那时,以太宗之神武,赵普之谋略,曹彬潘美之大将,百战百胜,征伐四方,而唯独对于燕云,几次进攻都以失败而告终。那时不行,今rì行吗?且不可轻言出兵。百年盟誓,一朝弃之,诚恐兵革一动,中国昆虫草木皆不得而休息矣!

徽宗看完奏章,忽然感到后背有些发痒,脊背中间,不知不觉地流出了一层细细的冷汗。额前和鼻尖上也湿涔涔的。

徽宗用手背轻轻擦拭了一下鼻尖。

此次北伐,是不是有些cāo之过急?徽宗产生了深深的疑虑,思想开始有些动摇。辽国不同于吐蕃,也不同于西夏。辽国的骑兵铁蹄可不是好惹的,他们一旦驰骋纵横,可以征战天下,踏碎山河啊。

想到这里,徽宗觉得必须当机立断。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于是下旨,让蔡京速来崇政殿。

皇上紧急召见,到底因为何事?蔡京一路匆匆,边走边想。

蔡京来到崇政殿,礼毕。

徽宗拿起邓洵武的奏章,抖动了几下,说:“太师你看,这是邓洵武刚上的奏章。北伐之事难做啊。朕现在想,如果做下去,违背祖宗盟誓,恐怕要招致不祥,还是停止吧。”

蔡京一听皇上此言,脸sè大变,呆若木鸡,愣楞地,站在那里半天无语,不知所措。

蔡京实在没想到,邓洵武能用一纸奏章扭转了皇上的心意。是邓洵武的奏章力量太大,还是皇上的心太软?

“陛下,邓洵武所言,时有夸张,不可尽信。当然,他是一片忠心,这无可厚非,但凡事不能总用从前的标准来判断,还是应因时而变,变则新,新则强。微臣建议,不妨暂停,待贺正使回来后,再视情而动。”蔡京终于缓过神来,捋了捋思路。

徽宗低头想了想,说:“好吧。就以卿所言。”

年前,徽宗派遣尚书司封员外郎陶悦担任大辽贺正使,枢密副承旨李邈为副使,赴辽国贺岁。计算时rì,他们也该于近期回朝。

童贯此刻不在京师,几天前已去太原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北伐有关事宜。

徽宗沉思片刻,提笔给童贯写下一道手札:暂停北部一切军事行动,待贺正使返国后,再做定夺。

这天上午,童贯率一队亲兵,从太原返京。行走到黄河岸边时,忽然接到中使驰马送来一份御书手札。童贯展开一看,有点傻眼,有点发懵。

望着那熟悉的瘦金书字迹,童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北伐前军已于三rì前,从京师秘密出发,今rì就将抵达大名府。按照预定计划,童贯将率中军于三月上旬出动。

为啥突然命令暂停呢?

童贯忐忑不安,担心朝廷发生什么变故。他星夜兼程,马不停蹄,直奔京师。

回到汴京后,童贯急忙换上窄袖衣衫,从宣德门进宫,探听虚实。他来到崇政殿,见徽宗很平静地坐在那里批阅奏章,一颗悬着的心才平安放下。

童贯回到府邸,脸sèyīn沉,饭食难进,长吁短叹,焦躁不已。

赵良嗣此时依然住在童府,他关切地询问道:“发生了何事?令大人如此郁闷?”

童贯摇了摇头,说:“良嗣,收复燕云之事,难啊。只要邓洵武之流活着,皇上的决心就难下。不下定决心,怎能抓住有利时机?”

赵良嗣听罢,也连声叹息。

二月下旬,陶悦和李邈从辽国返回汴京。童贯请得圣旨,让他俩先到自己的官邸议事。二人来后,童贯问:“听说辽国国内盗寇蜂拥而起,是真的吗?”

陶悦回答说:“好像没有什么盗寇之事。”

童贯又问:“你凭什么说没有呢?”

陶悦不假思索,立刻回答说:“无论是去还是回,我们一直沿驿道行进,rì行一程,既不停留,也不改路,沿途很安定。就凭这些来断定的。”

“你怎么知道其他地方没有盗寇呢?”童贯继续追问。

陶悦从容而答:“我们每到一处,都拿出钱财贿赂驿站里的驿卒,打探辽国国内的各种消息,他们都说只是与女真交战,别无他寇。”

沉默了一会儿,童贯说:“听说辽国国内逃荒的人,到处都是。”

陶悦惊讶地说:“没有啊,我们所行沿路皆有住户,田皆耕垦,所经过之处,大路边上时常有人聚集观看,不曾见一个逃荒之人。”

“你们听没听说,董庞儿的义军已经占据易州?”童贯换了个话题,继续问道。

陶悦摇了摇头,说:“我们不路过易州,但从沿路打探的消息看,没有此事。”

童贯面sè不悦,说:“那么,现在辽国已经出兵将我霸州团团包围,这事你们知道吧?”

陶悦一听这话有些吃惊,说:“我们从雄州、莫州这条路回来,离霸州很近,可也没听说此事啊。”

“你们这也没听说,那也不知道,你们到辽国打听到点什么?难道白去一趟辽国不成?”童贯有些生气,说话语气严厉起来。

陶悦急忙说:“我们听说,有一个叫谭襄的人,yù立九大王为帝,九大王闻讯窜入山中藏匿起来,众人及时将谭襄捕杀。由此来看,辽国人心还没散乱,还有凝聚力。”

这时,李邈插话说:“目前来看,契丹人还没有反叛天祚帝之意。”

谈话结束后,童贯起身去崇政殿,把陶悦和李邈所说的情况,如实向徽宗做了汇报。

徽宗眉头紧皱,面sè冷峻,一语不发。

随后,徽宗下旨让陶悦和李邈觐见。

徽宗说:“你们的所见所闻,朕已知晓。现在,朕只问你们一句话,你们认为,现在北伐辽国收复燕云可行否?”

陶悦和李邈一齐跪倒在地,异口同声:“陛下,契丹不可伐,苟误国事,愿诛臣以谢边吏。”

这天晚上,徽宗彻夜未眠。聪颖美丽的刘婕妤也陪着他一宿未睡。二十九岁的刘婕妤不仅长得好看,还心灵手巧,xìng格开朗,善解人意,深得徽宗喜爱。

徽宗左右思考,反复掂量,最终决定:停止这次北伐行动。

第二天,徽宗令童贯拨回已经出发的北伐前军,回归原位;令蔡京驳回董庞儿的降表,中止与董庞儿的联系,免去张杲中山路安抚使兼知府的职务,派韩彦粹接任。同时,给大宋北部边防各路下达诏书:

“大宋与辽国和好,今逾百年。近来,沿边各路多次上奏说,辽国正在讨伐女真与渤海,至今尚未安定。望各路约束沿边,不得妄动,亦不得增添人马,别致疑jǐng。”

北伐行动,就此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