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一纸天价
作者:刀剑入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17

看着李易轩与胡济一行打马远去,驿道上烟尘滚滚,逐渐去的远了,再着听百姓们一个个的哀叹抱怨之声,苏若惜恨恨的跺脚对太平公主道:“公主,这李易轩分明就是一个糊涂虫,这个胡济怎么看都不是个好人,怎么他的话也信,不行……公主,要不我看以后休了他算了!”

太平公主看着苏若惜的恼怒模样,一脸嘻哈之色道:“唉,若惜啊,你这脑子怎么一阵灵光,一阵不灵光哪,你也认识轩哥有一段时间了,像他这么聪明机智的才子,天下有几个能比他聪明?他这是在骗这些个贪官哪!”

苏若惜半信半疑的道:“我怎么没看出来,我看他与那个‘老鼠眼’勾肩搭背的,亲热的像兄弟一样,才不相信他是好人哪……”

太平公主故意的注视着苏若惜颈部戴着的翡翠项链,调戏她道:“喏……看不出来呀,我的若惜小丫头,居然是个忘恩负义的丫头片子,戴着人家送的礼物,还骂人家是坏人!”

苏若惜倍感委屈的道:“就算他不是坏人,他也是个糊涂虫,他要是不替这些百姓做主,我……”说着一把抓住项链道:“我……我就送给灾民赈灾了!”

看着苏若惜双眼通红,快要哭了的样子,太平公主用袖口掩着朱唇“格格”娇笑道:“好了,我的小若惜,我就不逗你了,看你这样子,莫非你也喜欢上轩哥了不成?……格格,我猜的是是真是假,唤梁校尉到跟前一问便知!”

梁匡听到太平公主召唤,几步来到太平公主面前抱腕道:“公主唤臣何事?”

太平公主道:“适才钦差大人附在你耳边吩咐的何事?”

梁匡道:“钦差大人命令小人带领兄弟尾随他进城,火速查封粮库,若有敢抗拒者,就地军法处置!”

太平公主听完,得意的向苏若惜使了个眼神道:“嘻嘻……怎么样,小惜惜知道轩哥的厉害了吧,我大唐诗仙的聪明才智岂是一般的凡夫俗子能欺骗的……”

苏若惜听了梁匡的话,才知道自己果真错怪了李易轩,转怒为喜,看着太平公主揶揄自己,有些窘迫,撅着嘴唇脸色羞得粉红,忽然急中生智,反驳太平公主道袍:“羞、羞、羞……公主也不害臊,哪有这样夸自己情郎的……”

太平公主眉目含情,尽显风骚,“嗤嗤”的笑着道:“就这样夸了,不行么?在我眼里,轩哥就是天下最聪明,最英俊的好男人,就是这世上所有的男人都加起来也及不上他的万分之一点好……”

苏若惜巨汗,无语。

太平公主笑完,忽然正色对梁匡道:“梁校尉,本宫命你火速带领羽林卫进入济州城,按照钦差大人的吩咐查抄济州粮库,若有胆敢反抗者就地正法,传本宫手谕与钦差大人,若是查证了朱雍贪赃枉法之事,证据确凿,给我就地革职,一切担待自有本宫向母后奏明!”

梁匡正色抱腕道:“臣谨遵公主手谕!”,梁匡说完,雄纠纠气昂昂的转过身去点起五百羽林卫全部上马,准备出发,太平公主对苏若惜道:“小丫头,你也跟着一块去吧,去看看你这糊涂虫般的未来驸马,是怎么收拾这些贪官的。”

苏若惜听了欢呼雀跃的答应一声,牵了一匹红马,翻身上马,与梁匡并骑当先,马蹄声起,三百名羽林卫扬起滚滚烟尘,直奔济州城而去。

百姓们弄清了事情的原委,才知道自己错怪了钦差大人,无不跪地高呼公主千岁,钦差大人英明,太平公主逐一扶起百姓,好生安抚,吩咐他们各自回乡等候佳音,百姓领了赈灾粮饷,无不千恩万谢,这才恋恋不舍的回乡。

……

天下此刻共分二百四十个州府,按照大小、人口分为上、中、下三个级别,上州刺史的品衔为从三品,中州为正四品,济州人口十万,级别为中州,济州刺史朱雍的官职为正四品,属于高级官吏。

在刺史府门口,胡济先行进府禀报,朱雍与胡济商议一番,决定拿出三千两银子来贿赂李易轩,当下从私房里取了张“便换”,一起来到大门前迎接钦差大人。

“钦差大人远道而来,卑职有失远迎,请恕罪,恕罪啊……”朱雍一出府邸大门就用热情的有些沸腾的声音迎接李易轩。

李易轩此刻正手握铜骨折扇,背负双手,察看刺史府的地形,判断刺史府内是否有藏匿赈灾粮的地方,听到喊声,回过头来便看见一个身穿深绯色官服,头戴朱红色色乌纱帽,大腹便便,满脸白白净净的肥肉,岁数估计在四十岁左右的官员亲切的迎了上来。

李易轩大手一摆道:“好说,好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不知者不罪,只是本钦差有些劳累,一会还要回去回公主的话哪,不知刺史大人客有什么解困乏的东西?”

朱雍凑上前去,假装握李易轩的手,悄悄把银票塞到李易轩的手里道:“大人一路鞍马劳顿,请快快里面休息一番,容卑职为大人以及公主接风洗尘,……哎呦,你看这快九月天了,大人还额头出汗,可见大人是为民操劳啊,这个,大人拿着擦擦汗珠,凉快、凉快吧……”

李易轩接过来一看,是张价值三千两的纸卷,又称作“便换”,类似于后代北宋时期的银票,不过在这个时期并不叫做银票,只见“纸卷”是由上等的花纹纸精心印制的,票号是由分号遍布半个大唐的“紫檀银号”所开具的。

自太宗时期,当朝的对外贸易逐渐繁盛起来,时常有商贾行走与各地,因为随身携带大量银两与铜钱不便,这个时候初期的私营钱庄开始出现,一些财力雄厚的商人便在个重要城镇设置分号,供那些行走各地的商贾兑换银两,这便是早期银票的雏形,在这个时期更多的称作便换,不过李易轩更愿意称之为银票。

握着手里的这张价值不菲的”银票“,李易轩心道:老子凉爽的很,身上哪里有汗?你这贪官胡扯也不扯点靠边的事情!不过你这张手纸可真是古往今来第一天价手纸,五千两银票,换算到穿越前大约价值六百万人民币,真是大手笔,既然你这么有油水,老子还得再榨你一下!

李易轩想到这里,做了个出乎朱雍与胡济意料的动作,竟然真的把手里的银票叠了叠,用背面在额头上装模作样的擦拭了几下道:“哎呀……这天气还真是热,他咋就这么热哪?你看热的本钦差是汗流浃背啊,这一张擦不完哪,来、来、来、朱大人,再来一张……”

朱雍听了面如土色,与胡济面面相觑,李易轩不耐烦的道:“我说朱大人你怎么这么吝啬,一张擦汗纸,你都舍不得,你怎么会舍得开仓赈济灾民,莫非那些百姓状告之事是真?”

朱雍听了七魂俱飞,连忙赔笑道:“这天气还真是热啊,一张纸看来擦不干净,请大人进府稍事休息,卑职再为大人准备一张!”

李易轩手中折扇在朱雍脑袋上一敲,大笑着迈步进了刺史府道:“对了,这才是清官嘛,我就说朱刺史大人是难得一见的清官,慷慨大方的很,不用多了,再准备一张与这张一样厚度的就可以了。”

朱雍与胡济心中叫苦不堪,又不敢做声,只得伺候瘟神一样把李易轩等人让到客厅,吩咐看茶,然后告退。

两个人回到内廷,商议再进贡银两之事,此时几个济州的官僚闻听钦差大人到来,也一起来到刺史府,均是朱雍的同党,朱雍把钦差大人贪心不足,收了三千两银子嫌少,再索要三千两的事情端了出来,一伙人最终商定,再凑三千两孝敬钦差,等分下赈灾粮饷来,再狠狠的补回来。

—————————————————————————————————————————————————

PS:最后解释下银票这个概念,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纸币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

随着市场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到了唐代中期便形成了规模比较正式的”飞钱”,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

也就是说一直从汉代以来,私下里就有这么一种流通的形势,我查到的资料室是自隋朝时候这种私立的兑换银两的钱庄就比较多了,不过那个时候并未形成规模,也没有银票这个概念,不过却有这么一种兑换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