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作者:狂客      更新:2019-08-31 11:46      字数:6374

慕容婷懂事的点点头,看向了这个夫君曾经提起过的书童。冬梅也是,第一眼就觉得这人不一般,虽然没有姑爷帅气,却也有吸引她的地方。

“群臣上马前行。”司马锦下了个令所有文臣惊讶的命令。

于是武将们纷纷上马了,却还有很多文臣在犹豫不决,包括董仲舒。看了一辈子经书,从来没和马匹打过交道,现在竟然让他骑这么长一段路,分明就是在赶鸭子上架。

可司马锦不管,大声喝道:“北方匈奴人没有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我们大部分汉人都不会骑马。”

司马锦说此一顿,目光如炬地扫过众人,然后108.继续说道:“假如人人都会骑马,那么人人就都是兵,等做到了人人皆兵,试问天下之大,还有谁敢来欺负我们,谁又可能再打败我们。”

举国皆兵是每个君王的梦想,却从来都不可能实现,但是现在司马锦却提出了一条策略,一条能够做到举国皆兵的方法。

董仲舒等文臣闻言,知道今番是逃不过了,于是董仲舒带头在士兵的帮助下跨上了一匹骏马。那骏马嘶嘶叫了几声,打了几个响鼻后又踏了几个小碎步,惊得董仲舒冷汗狂涌,不过出人意料的,他硬是扛了下来,稳稳地坐直了。

其他文臣见状,当然不敢再多犹豫,也照葫芦画瓢般地一个个上了马,有了榜样,没有了害怕,多了一丝兴奋和自豪。

如果文臣的骑术都超过了武将,那么朝廷就不再需要武将了,有些文臣心里这样想着。

但他们随后就后悔了,后悔自己刚才的胡思乱想,后悔今天来皇宫门口迎接皇上的归来了,因为马匹沿途的颠簸着实累坏了他们108.羸弱的身i。他们知道,这世上永远不会没有武将,只可能没有文臣。

司马锦这样做,是为了给全国百姓一个榜样,通过朝廷大员的带头骑马,让全国的大多数百姓都熟悉马匹,圈养马匹,从而兴旺全国的的养马事业,强盛全国的骑兵兵种。

接下去的一个时辰内,司马锦在满朝群臣的陪伴下,简单地拜祭了郭解的坟墓,这主要还是在心意,形式高低好坏并不重要。

然而正当群臣以为皇上即将起身回宫时,司马锦却又说道:“再去祭拜阿娇皇后。”

群臣再次惊愕,只能再忍受一会颠簸了。

董仲舒领的路,司马锦自从阿娇遭暗杀后,他就起兵去了马邑,那时候阿娇还没有下葬。

到了墓地,司马锦看到阿娇的墓地造的非常华丽宏伟,而且非常干净整齐,可谓一尘不染,洁白亮丽,全部有大理石建造而成。

“也许姑姑经常来清扫的吧。”司马锦这样想着。

司马锦站在阿娇目前有一刻钟,在这一刻钟的时间里,司马锦默默地祷告了,他祷告阿娇在天国能够活得快乐,这样她才会在等待自己去找她之前不会感到寂m和孤单。

待祷告完毕司马锦的眼光扫到了另一座墓穴,一座紧邻阿娇的墓地,却比阿娇的墓地还要大上许多许多,宏伟许多许多的坟墓。

司马锦愤怒了,大声喝问道:“这旁边的奢华墓穴是谁家的?”

不要说这坟墓建在了心爱女人阿娇的墓穴旁边,单单那奢华程度司马锦就已经十分看不惯了。如今国家四周受敌,北方许多城市更是民不聊生,京城中竟然还有人花大钱大心思在郊外建造如此奢华的坟墓。

董仲舒彻底晕了,他是亲自督造这座坟墓的人,但这又与他无关,他答道:“陛下,这墓是您的。”

“什么?”司马锦大惊失色,瞪着董仲舒道,“丞相是不是经书看得糊涂了?”

董仲舒急忙下拜道:“陛下,臣不糊涂,这坟墓是臣督造的,在臣接手前,臣就听闻这坟墓是陛下您当初登基的时候下令开始建造的。”

的确,董仲舒只是中途接手,这之前它早已在建造了,而司马锦却一点都不知道,只有真正的汉武帝刘彻自己最清楚了。

司马锦听了才恍然大悟,在以前父亲的教导中,司马锦听到过许多君王字出生就会替自己建造坟墓的例子,当时司马锦就听得张口结舌,而今这事情就发生在自己面前,真真切切,司马锦彻底无语了。

如果可以,司马锦会把这坟墓拆掉,再造一个小很多,简陋很多的的坟墓,但是现在已经太迟了。这么大的坟墓都已经建好,要是再下令拆掉则必然还会劳师动众,花费许多人力物力,相比较于这个,司马锦更不愿意打扰阿娇在这里的清静的生活。所以他挥了挥手,和群臣一起会去了,回到那个他离开了两个月的宫殿去。

会稽郡中。

严助原本的莽撞和骄傲已经完全消失不见,变得和卫青一样冷静和沉着了。

两人在途中不敢停留,即使是在午饭时间都没有跨进路边的客栈小店里休息一会,他们怕晚去一步又会出现什么变故来。

两人从北城门往南又急行数十里终于来到了会稽郡会稽太守的办公府衙前。

这会在门口有人站岗了,严助也变得更沉得住气了,拿出了司马锦交给他的汉节,给守卫小兵看。

那小兵小时候也念过几天书,还算看得懂那汉节上的文字,于是急忙卑躬屈膝地把卫青两人迎了进去。

进到半路,出来一个形貌猥琐,皮肤黝黑的文人,险险挡住了卫青的去路,后面跟着的严助也就只好一同停了下来。

那黝黑文人不屑地大声喊道:“什么人,谁让你们随便进太守老爷的办公府衙的?”

那小兵也算明事理之人,明白那汉节背后的深意和权力有多大,急忙上前在文人耳边低声说道:“师爷,他们是朝廷派来的,有汉节。”

哈黝黑文人先是惊得一颤,随即强自镇定下来,有扯开嗓门喊道:“朝廷派来的,拿出来汉节让本师爷看看。”

严助毕竟也是文人,读过不少孔孟之书,礼仪方面自是十分注重的,当然刚刚在城门外是因为极为偶然的情绪失控所致。

眼看严助就要把汉节交给那师爷了,卫青眼疾手快地顺手从严助伸出去的手中拿过汉节,略一停顿后才又给了那嚣张的师爷。

师爷本来神色已经变得愤怒,看卫青最后又交给了自己后正要得意地哈哈大笑,突然又哇哇大叫了起来,把汉节陡然扔在了地上。

严助看那师爷神情的快且古怪,心中纳闷,再低头看那师爷抖个不停的那只拿着汉节的右手,这才发现那手上起来很多水泡,而且还散发着皮肉烤焦的味道。

严助虽然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但他能肯定,这一定是卫青做的手脚。

与严助一样,师爷也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也能肯定一定是眼前的这个年轻下了手脚,可他看不出这年轻人的任何脸部变化,像极了与他无关似的。

“好大的胆子,竟然随意丢弃象征朝廷威严,皇上权力的汉节,该当何罪?”卫青乘势问道。

碰上这种冥顽不灵,狗仗人势的小人,卫青肯定是要让他尝尝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的味道的。国家多一个这种败类,国家的强盛就会延缓一天,所以卫青最厌恶这种社会和人民的蛀虫。

严助作为一个正直勇敢的文士,当然也痛恨这种同类了,不过他表现得更加含蓄,更加小心和忍让。

“你血口喷人,明明是你,是你……”师爷拼命狡辩,为自己开u。

可是卫青没有给他机会,甚至没有给他解释的机会。

于是师爷的喊声更大,从来只有冤枉别人的他,几天遇上了个高手竟然被别人冤枉了,而且还是这种天大的事情,这喊声引来了会稽太守。

“师爷,你大呼小叫什么,没看见我正在忙吗?”会稽太后蹒跚着走了出来,一边走一边还在系着裤带。

卫青眼尖,看到太守走出门槛的同时,有一个梨花带雨的少女也迅速地跑出了那屋子,看那姑娘衣衫凌乱,再结合太守说的话,卫青已经能够猜到太守刚才在做的好事了。

“大人,快来吧,等明日小的再给您找一个更漂亮的来便是,快来救救小的吧。”师爷如此说道,语气带着点哀求和猥琐。

会稽太后笑一会,就来到了三人身边,看到两个陌生的人,便向师爷问道:“这两人是谁?”

师爷谎称答道:“是两个自称是朝廷派来的狂妄之徒。”

卫青闻言心中更怒,连原本打算礼貌到最后一秒的严助也开始有点愤怒了,但他们都不急于反驳和出手。

“是吗,那还不快给本太守拿下。”太守对着刚才引路的小兵大声呵斥道。

小兵犹豫,走上前,拱手弯腰对太守说道:“大人,他们的确是朝廷派来的,他们有汉节。”

“汉节,”会稽太守心中一惊,汉节可是钦差大人的标志,权力大的很,但他有点不相信,便问道,“汉节在哪呢?”

小兵伸手一指已经掉落在地上的汉节,答道:“那就是了。”

太守就随口说道:“拿过来给本太守看看。”

小兵闻言就犹豫了,但是太守大人在盯着自己看,而且眼看脸色就要变了,小兵只得硬着头皮过去捡了起来,却没有预料中的疼痛不已,使得师爷心中更加奇怪和惊讶。

太守小心接过一看,脸色陡然变得青一块紫一块,在汉节和卫青两人之间看了又看,对了又对。

不用说,太守是发现这汉节是真的,而卫青两人也的确是朝廷派来的人。

师爷凑过去一看,也是陡然一惊,全身颤抖不已,惊吓又用求助的目光看着太守大人。

两人就这样呆看着对方持续了将近一刻钟,直到他们听到了来自卫青口中的一声断喝声。

“还不下跪迎接。”

太守迟疑了一会,紧接着就要下跪的时候,被师爷拦住了。

师爷必须阻止太守对眼前两人身份的承认,即使他们的确是朝廷派遣而来的。如果太守一旦承认,那么师爷有种预感,他的师爷生涯将会从此结束,从此花天酒地作威作福,大鱼大肉左拥右抱的生活将会不复存在,而且甚至是自己的小命也有可能过早的结束,所以为了这么多yu惑人的东西,他要冒险一试,要让太守按照他的意思来做。

事实上,这会稽太守理论上是在他眼前站着的这个中年人在当,实际上却是自己在当,自己在执行太守的每项工作和政策,在做每一件坏事,每一件伤天害理让人们无法生活下去的坏事。

利yu熏心的太师托住下跪的太守道:“大人,这不是汉节,您千万别相信他们啊。”

“假的,”太守大惊道,“难道还有人敢偷偷做假的汉节不成?”

师爷阴阴一笑,不急不慢地答道:“当然不会有人敢去做假的汉节了,可是有人会去用过时的汉节啊。”

“过时的汉节,”会稽太守的脑袋里多年来已经被酒肉和mei女给填满,当然一下理解不过来了,“师爷不要再绕圈子了,直说吧。”

“是,大人。”师爷恭敬地向太守一拜,给足了太守面子,“朝廷的汉节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改革,换成了新的,他们的汉节是过时的,不是最新,所以他们的话都是假的。”

师爷的想象力之丰富,令卫青和严助大感不如,也大感愤怒,其中严助更是气得要再次从文士变成武士了。

太守糊涂,平时听惯了师爷的话语,对师爷言听计从,这次虽然事情重大,却仍旧冥顽不灵地随即宣布道:“师爷说的对,来人呐,给本太守把这两个谎称是朝廷使节的人拿下。”

卫青大怒,大踏步上前,大手一引就拔出了腰间的宝剑,然后那师爷来不及反应,他的人头就掉落在了地上。吓得太守冷汗涔涔,竟是跪倒在了地上。

严助这才知道了这皇上最信任的将军的手段的厉害了。

“看你还敢对朝廷大臣无礼。”卫青对着掉落的人头说道,又像是专门说给会稽太守听的。

太守也以为如此,急忙叩头认错道:“微臣有眼不识泰山,瞎了狗眼,请两位大人多多原谅。”

太守嘴里虽然说着两位大人,但一双阴暗的眼睛却一直盯着卫青,因为卫青手中还紧急握着一把鲜血淋漓的宝剑。

卫青本来也没打算一同杀了这个太守,却也不好把威严给丢了,仍旧严肃地喝道:“知道就好,赶快把你的人叫来,本大人还有事情让你们去做。”

看着卫青把原本非常难堪尴尬的场面陡然扭转了过来,而且似乎还想好了接下去的策略似的,严助由衷地佩服起卫青来了,这个比自己年轻许多但是却要比自己沉稳许多的人。

严助那天在代郡据理力争,依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再加上皇上的鼎力支持,才获得了这项如此神圣又重要的任务。说实话,他当时并没有想到皇上会派遣他来会稽郡处理这件事,所以也没想好具体实施的对策,即使现在也还是没想好。

不过严助现在已经下了一个决定,就是一听按照卫青的意思来办,并全力协助卫青把这件事情办好。他深深的知道自己和卫青之间的差距,就像他知道自己和孔子、孟子两个圣人之间的差距一样。

实事求是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所以当卫青向他问道:“先生觉得卫青刚才所做的可对?”

严助毫无犹豫的就回答道:“一切请将军定夺。”

卫青见严助眼神诚恳,言语不似作伪,也就笑着应下了。卫青的打算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这件事处理的最好。

太守听到卫青吩咐,不敢犹豫一边把汉节递还给了严助,一边就急忙跑着亲自去叫了,并让刚才那小兵带着卫青两人去议事大厅。

对此,卫青颇为满意,严助当然也是。

武力较之于讲理,见效更快,只不过作用不会持续太久,但是对于卫青来说能够威慑几天也就足够了。

半个时辰后,所有会稽郡的一些能人,其中包括许多文士和武将都到齐了,在等候着卫青两人的吩咐。卫青两人也乘着刚才的间隙随便吃了点东西填饱了肚子,情况紧急,他们也只能这样来节省每一分每一秒了。

整个议事大厅几乎就比挤满了,闹哄哄的,但在卫青长臂双举做了个静声的姿势后,原本烦人的吵闹就瞬间消失了。

“我们是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卫青说着看了一眼严助,严助会意,向众人亮出了汉节来,卫青见众人皆露凛然之色,便继续说道,“今番前来会稽郡,是因为南边的东瓯国被闽越国的士兵围困之事。”

卫青见众人反应不是很大,就问道:“诸位可曾听闻了这件事。”

众人还是不语,卫青奇怪,突然间看到太守在拼命向众人使眼色,便一声断喝道:“会稽郡太守,这又是你做的好事?”

太守陡然一惊,更加卑躬屈膝的答道:“小臣不敢,臣只不过想让治下百姓生活的更加安宁平静一点罢了。”

事实上,卫青也应该早就发现这一点了,从北城门的紧闭,到沿路走来会稽郡百姓的生活如常的状态,很明显是会稽郡太守县令封锁了东瓯国的战事。

卫青不想在太守身上浪费太多的时间了,直接向众人说道:“会稽郡的情况你们比我更了解,同样的东瓯国和闽越国的关系你们应该也比我更熟悉,今天本将军让你们就是让你们各抒己见,献计献策的,大可不顾你们太守原先的jin令。”

会稽太守为了讨好卫青,也附和道:“是,是,一切按照大人说的做。”

会稽向来多人才,向吴越时期的范蠡,文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了。

终于有一人站出来打破沉默了,那人却没有直接回答卫青提出来的问题,而是问道:“大人是大汉朝将军?”

卫青严助两人细看此人,见他虽然身型还算挺拔,相貌也算可以,但是年龄已经过了不惑,将近不惑了,应该比严助还要大上许多,而且衣着寒酸。

卫青开始不怎么重视此人,但是严助却格外欣赏看重他,因为此人的打扮让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那时候严助家里也很穷,父亲也是个辞赋家,看过不少经书,却不比人所赏识。自己虽然自诩为博览古今,雄辩滔滔,却也没有人赏识,要不是后来人突然时来运转被别人推荐给皇帝,哪会有像今天替大汉朝廷做事的机会,哪有成就一世英名的机会。

卫青随口答道:“正是。”

卫青回答的简短,那人却已经要到了想要的答案,便接着说道:“然退闽越兵一事成败关键不在武逼,而在文说也。”

卫青一听此人好像早已经想好了对策,不由多了些对他的好感和期待,便改变刚才刚硬的语气说道;“先生请细细道来。”

卫青的一个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够随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和心绪,这一点颇似司马锦。

那人也微笑地缓缓说道:“就如今看来,大汉朝南方三个异姓王国中,南越国显然是实力最强大的,其国君却对朝廷忠心耿耿,东瓯国是最弱小的,所以也是最想全心全意依靠朝廷的,只有闽越国是朝廷应该乘早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严助听得惊起,插话问道:“先生对南方三国竟然了解如此之深,确实不简单啊。”

那人微笑作答,谦虚道:“过奖,过奖。”

然后继续讲解道:“闽越王此次用兵东瓯,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两位大人可能不知道,这东瓯王和闽越王都是越王勾践的后人,而如今的闽越王郢从做了闽越王之日起就一心谋划着早日恢复期先祖时候的雄图霸业,一统东南,甚至是整个南方各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