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话 肠断千休与万休
作者:周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335

温柔的唤声过后,李如荼低头擦眼的动作顿时定住了,原来的悸动变成了一种浓浓的失望,她抬起眼,再也掩饰不住失控的眼神,呆呆地望着身前这个柔情蜜意之人。

不是鹤!

是皇帝。

皇帝目光中的怜惜、期待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因为对方的失望神情,衍生了燃烧的怒火,李如荼从未见过如此耻辱和愤怒的脸庞。皇帝的脸色瞬间由红变得苍白,嘴唇紧闭着,眼睛死死的盯着她。

李如荼被他翻脸如翻书的表情吓住了,伫立在那儿,目瞪口呆,一时无话。

“你,喜欢的是他?”皇帝向后一指,是石碑的方向。

李如荼知道他说的是鹤,此时的她被皇帝的威势震慑,一时间无法整理自己的思绪,只能瑟缩着点点头。

皇帝没有作声,眼中阴晴不定,终于,他笑了一下,回复了君王之姿,冷眼看她,道:“如此,你接近我是图谋不轨?是谁人指使你的?”

李如荼不知如何作答,如果供出庾夕,便能同归于尽,大仇得报。只是,株连公主府上上下下百多条人命,这血债又要他们向谁去讨呢?

“说!”皇帝喝道。

她顿时头昏目眩,额上背上全是冷汗涔涔。如何是好?

李如荼清楚皇帝地个性。他是骄傲但是有弱点地。他地弱点。就是新城长公主。

这个秘密。她从他在槛泉次相遇时眼中闪过地细微情感中已经察觉到。官道一战、朝堂相遇直到多日地相处。她更清楚这份特殊地情感在她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前已经牢牢地建立了起来。

她低着头。全身颤抖。上次她在第三场比试时于庾夕面前利用过他对新城地情意。可是输了。这次。对皇帝。是否有用呢?

一咬牙。她低声道:“民女没有不轨意图。更不敢存有伤害皇上地心思。我仅仅是乡野之人。偶遇那……倭贼。我少不更事。便与他私定终身。当时民女万不料他是倭国细作。怎知其利用我掩饰身份。只是当日在焦山我不慎偷听他地阴谋。差点被杀。幸得庾大人舍命相救。适逢得知新城长公主下落不明。为报救命之恩。民女才跪求庾大人让我假扮公主以缓一时之急。哪料……在宫中重遇皇上。获皇上天恩怜惜。此番万死难抵。望皇上明察。”说罢。跪了下去不住叩头。

李如荼俯着地身子如秋风枯叶哆嗦。额头已经叩出血来。只是她不愿意停下。她甚至希望连绵地血可以浇湿她此刻干枯断裂地心脏。

她爱鹤。鹤爱她。但是为了生存。却把鹤对她地爱贬得一文不值。甚至把庾夕地欺君之罪说成对公主忠心可昭日月。没有人愿意诋毁自己心爱之人。李如荼倔强地性子更不愿意。只是迫不得已选择之下。这份爱变得何其脆弱、苍白。先被牺牲了。方才她为自己开脱地说词。便如一个耻辱地印记。深深地印在李如荼地记忆里。那段焚心与悲情之爱。将永远埋没在灵魂深处。而她所谓不屈与骄傲地灵魂。无论再如何挣扎与渴望地呼喊。到最后。仍是剩下迷失与狰狞。

她的胸膛不停地起伏着,因为没有了心,眼内已经没有眼泪,只是悲哀地、绝望地闭上,手撑在地面不住地磕头。

皇帝步上前,一手抓住她的下巴,托着她的脸,细细地端详起来,“你可知道,天下没有事情可以瞒住朕。”

他的手捏得非常紧,李如荼甚至觉得他会把她的下颚捏碎,她不敢挣扎,更不敢移动。

她感觉皇帝的手,在他看到她的脸那一刻已经开始颤抖,然后,他举起另外一只手,用九五至尊才能拥有的龙袍袖子,轻轻如捧着珠宝般为她擦拭着面上的鲜血。

然后,她听到皇帝强忍颤抖的声线,“以后不得瞒朕,切记。”

李如荼面上没有任何表情,心下一松,幸好皇帝知道的果然不是全部,她的宝压对了。

皇帝似乎觉察到失仪,立即放了手,复又立起身来,道:“此时你便是新城长公主。下去吧。”

李如荼再度谢恩,正要退下,忽然皇帝叫住她。

她转身,见皇帝嘴角露出一丝残酷的笑容,眼中闪烁着高深莫测的光芒,一指身后旧亭石碑道:“此碑乃是你与那人的定情之物,既然你已忘却他,我便把此物毁了,沉入江河,可好?”

李如荼只觉得脑中“嗡”的一声,不由自主地冒着冷汗,血液像凝固了一般,她低下眼脸不敢透露心神。忽然,她差点破口大笑,原来这千古之谜是因为帝皇之妒,令此影响千古的墨宝沉没江底。历史果然沿着本来的步伐展,从不更改。

“让它沉入江底罢了。”让我们爱的证据沉入江底吧,爱,本就无需任何物事来记载。这最后一句,只在她心底回荡,李如荼敛容恭敬作礼告退。

这次,皇帝没有再叫住她。

她转身,默默向在远处等待的轿子走去,依然感觉到背后那灼热的视线。她挺直腰身,继续前行,更不敢回眸。很快,她看到各人的表情,李明的漠视,敏珠的狐疑,延福的担心。顿时李如荼只觉身子没了力气,孤独无助悲伤恐惧一起涌上心头,眼前的众人的面容也渐渐模糊起来。

她低着头,很快地上了舆轿,端庄道:“回袅波殿。”

只听外间延福唱到:“公主起驾。”

她在温暖的轿内再度感觉寒冷,是啊,以后就只有新城长公主,却没有她李如荼的存在了。

舆轿缓缓升起,然后掉转轿身向来时路抬去,李如荼在窗子一晃瞬间,旧亭的影子再度映入眼帘。她又笑了,那是皇帝费尽心思,远从百里之外从焦山原址,把整个亭子与石碑搬来此处再复原,求的是什么?

记得金庸笔下,曾经有两段类似的情节。一是完颜洪烈夺了包惜弱之后,把牛家村祖屋摆到王府内,十八年来守礼相对,不再另娶。二是乾隆为搏香香公主一笑,把回族清真寺迁入皇宫,营造家乡感觉。先莫论结果如何,都算是情深意切,想不到她李如荼今日尚能体会此等待遇,只是,高宗求的,莫不是她的心碎?

只有碎了,他才能拾起,修补成他要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