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话 不堪回首步迟迟
作者:周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92

那人款款走进房间,渐渐的,人影越来越清晰,他完美的轮廓若隐若现,暴露在明灭不定的灯火之下,仿如一个来自黑暗的幽灵。

黑暗,无边无垠的黑暗,自四面八方洪水般的涌来,淹没了李如荼的意识和灵魂。沉重的气息压得她几乎无法呼吸,什么也看不见,什么都感受不到,只觉得眼前一阵晕眩。,

幽暗诡异的灯光下,那个熟悉的身影,静静走来,站在离他们不远处,面上含着冰冷的笑意。他穿着白色锦袍,头以同色白玉锦带轻束一旁,灿如春华,皎如秋月,寒星眸子中藏化不开的氤氲。

是熟悉的眼眸,依旧精妙世无双,不再带着暖暖的情意,只有与世隔绝的冷硬。

李如荼脸上再也作不出任何表情,只是痴痴地睇住这个突如其来的人,他闯进了她筑好的自我保护空间,便如他从她的未来消失般突然。

“如儿。我们金陵一约后,我带你浪迹天涯,再也不理这凡尘俗世,我可以带你去任何一个地方,大漠的无垠,江南的烟雨,故国的樱花。”

曾经,这句刻骨铭心的承诺,让年少的他,懵懂的她,那么的憧憬。

只是,从他冰冷的眸中,她看见缺失灵魂的他。

“大海人皇太弟?你不是葬身江底么?”岚抽起薄被。披在李如荼身上,转脸看向那寒冰似地弟弟。即使他知道这个女子是用以引大海人出现,即使他知道这个女子是他一时兴起用以激怒大海人的武器,即使他知道这个女子很快便不属于他,他依旧不想让她的玉体横陈于另外一个男子面前。

“所幸我大难不死,要不然就错过了今晚兄长你卖力出演的好戏。”

“哦?”岚奸黠一笑,一把将李如荼从床上揪了下来。搂着她的细腰,对鹤道:“那么三弟你可是喜欢?”

鹤没有看她一眼。寒意从眼眸直接射向岚。道:“兄长似乎辜负了天智天皇地重托。在大唐盛世纵情声色了。”

岚媚笑不止。怀中李如荼眼神空洞只是随着鹤地身影让他更是恼怒。他狠狠把她推在地上。一脚踩住她地肩头。冷声道:“这女子不过是奴隶而已。为兄我好不容易才到手。”

伏在地上地李如荼没有声息。也不懂反抗。她身上地薄被散落一边。露出残缺地衣衫、裸露地肩头以及上面鲜红地烙印。她已然心神俱灭。他没有死。但是他看她地眼神却比看仇人地眼光更多了陌生冷漠。似是看见街头卖身地残花败柳一样。厌恶感毫不掩饰。

他眼光如冰刀。狠狠。狠狠地割碎了她地心脏。

岚见鹤一言不。加重了脚上力道踩在她肩上伤处。李如荼闷哼一声。低下了仰望鹤地眼。他已经不在意她了。他地眼再也不看她了。他连恨她地感觉都没有了。

“怎么。心疼了?”

“这女子。兄长可否卖给我?”

李如荼猛地抬头,看向鹤。只是他却没有再看她一眼。

岚挑眉语气横蛮道:“我凭什么把这么好的玩具让给你?”

鹤瞳孔瞬间收缩,面上阴霾。凝视着岚的挑衅,半晌后,阴沉沉地道:“只凭我手上的新城长公主。”

岚脸上顿时一窒,很快便露出一个生硬的笑容,道:“三弟真的神通广大,新城长公主在我府中作客,也能被你寻到。”

地上的李如荼没有精采地眼睛忽然一亮,吃力地撑着身子,直着眼睛看他们对话。

岚一早就知道她并非真正新城长公主,这点她并不怀疑,连她与皇帝之间的私情都能知晓的巨细无遗,他地能力实在不容置疑。不过,她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真正地新城长公主,愿意一早已经在他手上,看来他近日奔波确实是在酝酿着阴谋。

鹤此刻便如重生的鬼魅,身上带着湿冷地阴气,冲毁了岚设好的一切,甚至把他手上最后一张皇牌:新城长公主从岚地手上掳走了。

但是,他既然对她一副漠不关心的模样,为何还愿意以真正地新城长公主换取呢?

鹤的出现,把她灰色的世界变得诡异起来,那种激动、怀念、胆怯、心寒、希望,一窝蜂涌上心头,她一时无法处理这种激烈澎湃的情感,只能随波飘荡。

岚与鹤对视良久,敌意放肆四散,两人脸上却始终戴着冷硬的笑意。

岚无奈轻笑,放下脚,转身走向门外,与鹤擦肩而过时,忽地停下脚步,鄙夷而笑,“三弟啊,想不到你还是一个重情意之人,我以为你已经练成铁石心肠了。哈哈……”说罢大笑而去,只是细听之下,难听之极,这句话,到底是质问鹤还是质问自己,岚一时也难以分辨。

室内静谧得似是乌云遮盖的天地,寒意从那个拥有鹤的身躯,却换了个灵魂的人身上散着,犹如深海暗礁,隐藏杀机。

她无言怔怔看着他,他绝世无双的容颜依旧翩若惊鸿,只是眼角掩藏了几分沧桑、几分隔离、几分傲世,大半年的时光,在他身上生了何事?

李如荼骤然地难受起来,温柔的诺言在这个凄凉的事实前显得是这样的苍白无力。他们之间,缺失了些什么,曾经的爱,再也找不回来了。她垂下眼,泪已干,眼角上带些斑斑泪痕,也不能掩盖她的心灰意冷。

鹤单是瞥了她一眼。默默地走到她面前,伸手轻轻地拉起她。

李如荼抿着嘴,瞪大了眼睛,顺从地站起来,看他,他……愿意原谅她么?

她身上衣不裹体,雪白晶莹地**跃入他的视线内。他没有说话,伸手轻轻抚摸她脖上岚留下耻辱的乌青吻痕。

李如荼身子不禁颤抖起来,眼中渴望着,正如冰天雪地中迷路的孩子在饥渴中寻求着救赎。

“小鹤……”她唇上已经被咬破通红,蠕动着低喊他的名字。

鹤波澜不惊的眼眸中,似有漩涡转动,他温柔地摸索着她曾经光洁的脖子,上面曾经挂有“鹤抱如荼坠”,此刻却印满了其他男人地烙印。

“小……”

“不要叫我!”鹤突然敛了面容。露出诡异的笑,一把钳住她的脖子用力按在床沿上。

李如荼被猛力推得连连退了两步,天旋地转倒在床上,颈上被牢牢掐住,不能呼吸。她喉中火辣辣一片,断断续续地道:“小鹤……我……中计……不能……我一直……爱……你。”

鹤诡异的脸上蒙上一抹受伤的倔强,凄然一笑,“我知道当日中了庾夕的计,我本以为,无论你目的为何。只要你爱我一个便无妨了。只是,当我千辛万苦找到你才现,你不过是个一双玉臂千人枕。半点朱唇万客尝的婊子。”他眼中冒出灼热的火焰。咬牙切齿一字一字道:“我让你尝尝这等滋味!”

李如荼眼眸心疼挫败地神色,但是夹着悲戚。痴望着他那如夜空一样深邃、神秘的眼。鹤手中似被灼伤,一甩松开了她的脖子。后退几步,躲过她的视线。向外走去。

“小鹤……不是这样的,不是……”李如荼从床上滑落在地上,紧紧揽住双脚,把脸埋在裸露的两臂间,久久不能动弹。

不久,一个身穿唐服的女子进内,冷着脸为她梳洗更衣,套上适合远行的胡服。李如荼没有留意对方以鄙夷的目光看自己,也没有现对方为自己梳时故意加重了力度,只是失魂般任由摆布。

“走吧!少主在外面等着我们。”那女子看李如荼如断线的傀儡娃娃,不耐地推了她一下。

李如荼一个踉跄,扑倒在门槛边,手心刺痛,她低头看看,磨出了血来,混合了地面沙粒黑一块红一块,煞是可怖。

只是这种痛,怎么能与心中地疼痛相比呢?

身边那女子撇了她手上一眼,心中暗笑,嘴上催促道:“该死的,你以为你是公主吗?快点上车!还要老娘服侍你吗?”

李如荼这才转脸看向那女子,只见那女子丰神冶丽,酥胸半掩,抬眼间不禁秋波暗送,身上锦衣绣服很是讲究。

那女子怒瞪她一眼,正要推李如荼向前,却远远看见鹤不知何时立在花树之间,漠然地看着她们,面上媚笑一扬,快步走向鹤。

“少主,李姑娘我好不容易打扮好了,你看,我的手背都粗糙了不少。”

李如荼见她亲密地依偎在鹤怀中,心中一冷,冰凉地手难以抑止地抖动,千斤大石沉沉压在胸前,比方才被鹤掐住脖子更难以透气。

鹤有了新欢么?

鹤搂着那丰盈女子地腰,任由她依在身上撒娇,面上没有多少表情,语气却轻柔了不少,道:“待明日给你制点玉屑膏。”

“不要……我要少主你……”她越说越小声,最后伏在鹤的耳边说了几句,然后面上露出羞涩实则妩媚地神色,勾魂夺目。

李如荼面上苍白,她对那女子不经意间投来挑衅的眼神视而不见,紧咬牙关以免自己心中疼得喊叫出来。

坐上不知通往何处地马上,她缩在一角,漠视那边厢男女你侬我侬,心中却是淌出血来。

关于日本天皇的历史,大家可以去搜一下,其实大海人地故事还是很闻名的,其中代表事件是壬申之乱。文中的大友人其实是大海人的侄子,叫大友皇子,为了加剧他们抢夺皇位的对立局面,我还是把大友皇子改成了他的哥哥,为了统一辈份,由“大友”变成了“大友人”。

年代:672年6月24日672年7月23日

内容:虽然天智天皇在一开始的时候把弟弟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作为皇位继承即皇太弟。不过并没有过多长时间,天智天皇就想转让皇位给儿子大友皇子了。于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登上皇位做铺垫,他在671年1月5日新设立了太政大臣的职位给亲儿子大友皇子,统摄朝政,以便把多余的皇太弟给排挤出权利中心。知道这个消息的大海人皇子极其不满。不久天智天皇就病重,在奄奄一息的时候,想叫来大海人皇子到枕边宣告托付后事意思从而谋害他,不过,看穿天智天皇的本意的大海人皇子坚决辞退这个在他看来不外呼出家,或与妻子孩子一起隐居一样的公家,而逃到吉野暂避。他的野心告诉他,对于天皇那个位子,如果你不给的话,我自己去拿好了。终于在671年12月天智天皇挂了。天智天皇死后的政情不安的政局极度不稳定,672年6月24日,大海人皇子只带了少数随从尽快赶往自己势力范围的东国地区,昼夜不停的经伊贺、伊势,最终在27日到达在美浓国不破郡设立的大本营。在大友皇子浪费掉了先制人的时机之后,大海人皇子集结了东国支持自己诸侯的部队象并于7月2日命令总攻。同时在大和国的另外一队也在南大和箸陵之战中击破了大友皇子的部队。大海人皇子任命自己的长子高市皇子率领东国部队的先锋进攻位于近江的皇室中心,仅用半个多月就势如破竹的攻到了大友军最后的防线濑田河。无奈的大友皇子之后亲自出征,但是结果却没有因为这个而改变,大友军在敌人强渡濑田河之后终于全线崩溃,大友皇子本人也在翌日于山崎自杀。壬申之乱也最终以大海人皇子的压倒性胜利结束了,分析其胜利的原因是充分的联合了对天智天皇激进改革制度剥夺了许多特权的贵族和地方豪族的不满。壬申之乱之后通过武力登上皇位的大海人王子(天武天皇)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天皇的神化-律令体制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