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二章 沸腾的脸书
作者:jane eyre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0

比弗利山庄的古老钟楼敲响了属于十点的钟声,那一声响亮的声音很快便消融在茫茫夜色当中,聚集在广场的民众抬头瞧着大屏幕液晶电视,神色紧张而严肃。他们在焦急的等待,等待影后最后结果的宣布。

这其中有年轻人,也有花甲老人,甚至还有七八岁的孩子。此刻无人嬉戏,也无人打闹,空气之中仿佛飘起了一颗颗泡泡,冻结了时光。

“你们说安妮能够拿奖吗?”一个孩子挑起了话题。

“不知道。”回答他的是一个陌生女生。“或许她能够得奖吧,我们都希望这样。”

身边的人,不管认识或不认识的,都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

在好莱坞存在着一个数量庞大的集团,特别是演员之中,这种人更是不在少数。不要误会,可不是犹太人,犹太人虽然占据了好莱坞不少势力,但他们的人数远远称不上庞大,真正庞大的是那群来自于英国的演员。

深受英国戏剧表演熏陶的英国演员,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好莱坞,寻找自己的梦想。因为语言相通,相貌与美国人没什么差异,他们并没有别的国家演员初临好莱坞的生涩感,而且因为英国人特有的气质和表演方式,他们往往能够很快得到片约。虽然注定大火的商业片没有这些来自英国的新手的份儿,但文艺片导演却酷爱使用英国演员。

从这一届金球奖的入围名单中也可以看出,英国演员可不在少数。光剧情类最佳女主角的入围者中就有两个英国女人。

西席-斯贝西克,通过《不伦之恋》入围了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女演员;还有蒂尔达-斯文顿,这个出生贵族的英国女星在《尽头》中着精湛的演出;其他入围的女星还有哈利-贝瑞、朱迪-丹奇、妮可-基德曼,当然还有安妮-海瑟薇。

如果说最佳女配角奖项的竞争能够被称之为激烈的话,剧情类最佳女主角的竞争显然更加白热化。

你根本找不到因为凑数而被提名者,事实上,这届金球奖已经打破了惯例,入围了六位女星,要知道从前一般都只有五位。曾经一位的唯一原因就是她足够资格而其他人同样足够资格,你无从筛选。

走上舞台准备为颁发影后大奖的是好莱坞老牌女星,梅丽尔-斯特里普,感谢上帝,今年她休息,不然影后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不同于刚才汤姆-汉克斯的上台之后开起了调侃式的玩笑,梅丽尔上台之后显得异常严肃。她嘴角紧闭,没有微笑,面部的弧线在光线下微微颤动,看上去就像童话森林里的老巫婆——当然,没人敢于这样会所。

这种沉默的作派显然加剧了安妮的紧张,她身体的颤抖已经不可抑止。说到底,安妮不过是个二十岁的女孩。

“苏,我突然感觉好害怕。”女孩小声的说,她想要躲进苏颉背后,以隐藏自己的身体。但四面八方的摄像机显然不可能令其如愿。它们会挖掘女孩身上任何一丝的怯懦与紧张,并将其曝光于镜头面前。

电视屏幕里的安妮怯生生的,一反她在《朱诺》和《公主日记》里爽朗的形象,倒像是一名来自乡下的小姑娘。当然,没有人会去斥责她,或许成就会让人忽视她的年纪,但此刻此刻人们总会想起,她是一名二十岁的姑娘。

想想自己二十岁的时候在干什么?派对?还是求学?或者只是一个小模特。

梅丽尔的视线在所有入围女星的脸上扫过:哈利-贝瑞的故作矜持,朱迪-丹奇的云淡风轻,还有已经抱的一座重量奖杯的妮可的心满意足,当然,两名英国女星的脸上始终带着优雅的微笑,无论是出生英国平民的西席还是蒂尔达,都表现出一名英国女人的涵养。

与之相比,那个年龄最佳的姑娘则表现的让人忍俊不禁,看样子她非常紧张,试图将身子隐藏,但她并没有意识到,在这种场面下,她的动作是如此的突兀。

原准备全程严肃的梅丽尔忍不住笑出身来,严肃的寒冰融化,带来一丝阳光的影子。场面的气氛缓解。

“这或许是我从影生涯以来最奇怪的一次颁奖礼,我已经习惯坐在下面忐忑不安的等待,而不站在上面坦然的,毫无心理压力的去揭开信封。”她笑了笑,亲自将自己刚才营造出来的严谨气氛破坏。

上了年纪的影后演绎了一辈子角色,她不想在颁奖礼的舞台上依旧表演,没主办方给予的台词抛开,梅丽尔开始自由发挥。

“就像汤姆前面所说的一样,今年影后的竞争异常激烈。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老面孔,当然,还有初出茅庐的新面孔,小姑娘,我说的就是你,不要害怕,你做的很棒,事实上我在二十岁的时候完全不会演戏。”

镜头恰如其分的给到安妮身上,大屏幕上出现了她的画面,躲在苏颉背后,神情非常非常的严肃。这群无良的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好吧,我们的小公主还很害羞,看来金球奖的舞台要比吉努维亚大上不少。”

又是一阵善意的笑声,连带着苏颉也只能做出一个无奈的手势。众人一再的调侃,倒是缓和了安妮的紧张,她终于从苏颉背后出来,坐正了身体,展露出微笑。一如她在《公主日记》里所完成的那样。

梅丽尔第一时间发现了这点,带头鼓起掌来:“就是这样,你做的不错。”

惯例性的调侃结束,终于到了揭晓最后结果的时候,梅丽尔将手伸进信封,剥开那一层崭新的,毫无褶皱的外皮,薄薄的卡片被从中抽出,她小心翼翼的动作就像手捧着珍贵的钻石。

神秘的微笑在梅丽尔的嘴边一闪而过,她抬起头,视线又一次掠过了所有入围者。几乎是一瞬间,刚刚有所缓和的气氛又一次紧张起来。

“会是谁呢?”威尔小声的念叨。梅丽尔的动人让人忽视了她其实根本就没有看过那张卡片,她只是将其抽出来,仅此而已。

威尔无法猜测最后的结果,《小岛惊魂》完全靠妮可的演技在支撑,而她表现的也无懈可击;西席-斯贝西克在《不伦之恋》的表现中堪称完美,将一个名女人失去孩子后的性格变化演绎的淋漓尽忠,这一类前后反差极大的角色往往容易获奖,它给予了演员充分的表演空间,即便是——

威尔偷偷瞥了自己好朋友身边的那个小鸟依人的姑娘一眼,如果评委会不考虑资历这种东西话,她完全有可能问鼎。就像苏颉所说的一样,安妮海瑟薇的表演没有任何问题,她一改在《公主日记》中的形象,将一名处在青春迷茫中的怀孕女孩的成长演绎的几近完美。

没人能够忽视这种完美的力量,即便其他女星的资历要远在她之上,却也无法掩盖这个只有二十岁的小姑娘的光彩。

天啊!威尔几乎可以想到那些评委们抱着脑袋,揪着头发的模样,这样的选择实在太艰难了。

脸书上关于影后的讨论早已经疯掉,虽然安妮在投票环节遥遥领先,但妮可的粉丝也不甘示弱,两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在网络上展开了骂战,让本就悬疑的迷局,更加混乱。

波士顿大学城,脸书工作室。

这间小小工作室里的员工大多连续工作了十个小时以上,从早到晚,他们一种在忙碌着关于金球奖活动的事宜。一群不通情理的天才设计出吸引普通人的游戏,这本就是极其艰难的时间,更何况,他们还必须时刻检查的战况。

“安妮的粉丝多是一些十六到二十五岁的年轻人,男性居多,看的出我们美丽的小公主在年轻男性中的号召力;妮可粉丝的年龄跨度则很大,并没有明确的年龄特点,同样大多是男人。”

“看来美丽的脸蛋对你们这群男人的吸引力可真大!”女人的声音酸溜溜。

玛丽看着这些人罗列出来的数据,忍不住笑出声来。事实上,这正是网络骂战的生动体现。安妮的粉丝更加年轻,所有攻击性更强;妮可的则具备了少数攻击性极强的铁杆,还有一些只是被动防御的追随者。

如果让苏看到这一幕一定会目瞪口呆吧,玛丽。她认为即便脸书的始作俑者也无法预料到网络社交媒体的力量,它逐渐成为人们宣扬立场的通道。要知道在从来,只有那些报纸的自由撰稿人才能够得到的权利,但现在,它正移交到普通人民手中。

传统纸媒并没有意识到网络社交媒体的力量,他们将此看成小孩子之间的不成气候的打闹,但曾经做过《波士顿环球报》记者的玛丽却明白,这仅仅是个开始而已。网络的热潮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相反,激增的用户也会反过来促使产生更大的热潮,如此往复,健康循环,网络社交媒体能够让足够多的、甚至是纸媒所无法想象的人看到他们传递的消息。

而这种传递并非普通的一对多,而是一种类似病毒式的一传十,十传百,以几何阶梯的形式传递,最后象病毒一样蔓延开来。

玛丽仿佛看到了一条与传统纸媒完全不同的传播消息的路径,而它的低门槛与生命力,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世界的中心。

“天啊!这实在太疯狂了!”

“什么?没宣布结果吧。”马克接了句嘴。

玛丽自知失态,但她可不会承认错误,更何况这样的错过根本无伤大雅。经过几个月的锻炼,她深知一名出色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在员工面前表现出怎样的姿态。具体来说,你不能高高在上,不能将自己当成世界的统治者,而将员工当成臣民没人愿意低人一等,你必须将他们放在与你同样的位置上;第二,你不要试图与他们打作一团,他们中很多或许会是很棒的亲密朋友,但请不要试图和他们成为亲密的朋友,你必须表现出足够的威严与距离感。

“好了,马克,我没说什么。”玛丽说,“我想你现在应该将用户数据和服务器的承载数据交给我。”

玛丽伸出手,在马克面前晃了晃。

“当然,”马克将数据放在玛丽手中。“事实上今天晚上我们已经熬过去了,尽管影帝和最佳影片、最佳导演都没有开出,但我相信我们所拥有的服务器数量足以应付可能带来的增长,而等明天用户高峰过去,我们立刻调用服务器,将大学里的服务器还回去,你明白的玛丽,虽然他们很愿意将服务器暂时借给我们,但这只是展示而已,我们需要自己的服务器。”

玛丽笑了笑,“当然,这件事我早有考量。前的问题你们不会担心,明天一早就会出现在账面上。”

“是吗?”马克瞧了一眼电脑屏幕上的那个男孩,比他大不了几岁,却拥有着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稳重。

“但愿如此吧,”马克酸溜溜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