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钻石屁用没有
作者:矩量法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663

接下来的三天,康欣变着戏法似的带着张千锤扫荡着魔都各处的美食!

虽然张千锤到魔都才大半年,但他早就在大脑中觉得魔都不过如此,并没有什么新意,也没什么好玩的!

但这几天跟着康欣折腾,他才认识到自个的想法是多好可笑!不是魔都不过如此,而是他缺乏生活情趣,没有去挖掘生活乐趣,整天就知道死宅!

康欣拉着张千锤尝了武夷路上的穆氏特色葱油。

越是这种不起眼的常规食品,月难做出特色!它打破了张千锤忆里面对葱油饼的定义。它很脆,咸香,虽然味道不太均匀,但口感很好,吃着这葱油饼算是弥补了他没吃过它的童年。

有葱油饼这种土鳖食物,自然也有外来户的黑巧克力千层蛋糕!康欣选择的店是在长宁区内的龙之梦内!

张千锤一向是抗拒甜食的,但吃的这巧克力蛋糕虽然很甜,也有点腻,但却停不下来,尤其是那一层层酥皮奶油,他无法抗拒。

..................................................................

这些是小吃,当然康欣也没忘记玩小资一把,另外拉着他到各种特色餐厅品尝招聘风味!诸如徐家汇路上的日式鸟重居酒屋、朝一庵的特色烤肉,也有淮海路无限度广场对面的混合系东京时尚.......

到这些地方逛。钱是要费一些!但张千锤逛的很爽,他其实很想当个吃货!以前是他没这条件,也没这兴致。现在身边有了康欣这么好的引路人,他希望他还能来得及加入吃货圈。

品尝美食这玩意,对于一个男的来说,如果没有人来引导你,你自己很难进入!大部分男的也不讲究这个,要不是谈恋爱中被女友逼着的,很少有男的会去碰厨房的锅碗瓢盆。

这样一圈转下来。张千锤可以百分百确认康欣是个吃货!她到每个店都能把这些店的特色说的头头是道。

虽然她有可能网上搜来的,但也足可以看到她在这方面的积累!同时,张千锤为能捞到康欣而幸福不已。从此以后他的生活又多了一项乐趣,品尝美食!

这还不需要他动脑,他只要带着嘴巴好好培养味觉就好!当然,他要付出的代价就是勤快的掏钱包。这点他很乐意!

人生在世。于**上,说白了就是吃、穿、住、行么!后三项,他暂时没追求,在学校这三方面也被限定了,谁都不能太出格,在学校玩飙车的富二代那绝对是二货!经济条件也不允许,唯独吃上,奢侈一点算可以承受!

美食即使是在魔都。大部分也不是奢侈消费,只是你要用心去发掘!康欣带张千锤去的小店和餐厅没有一个是他们去不起的。

5月7号这天。张千锤没有和康欣在外面转的太晚!下午五点,他就回了学校,晚上,他要帮韩城表白。

张千锤没想把事情弄得的太复杂,既然韩城和赵雅静是通过无人机搭讪认识的,那今晚的表白也自然是在无人机的见证下!

操作流程和汪峰表白章国际一样,只是人家运的是鸽子蛋钻石,而韩城运过来的是一封情书!

没办法,有条件的话,张千锤也想让韩城运钻石,这玩意对恋爱期的女生妥妥的大杀器!

关于钻石,一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不知道忽悠了多少人!

钻石真心没用!

“钻石恒久远”广告词的内在含义是什么?它无非就是让你把钻石存着,别抛向市场,否则钻石市场价格就要奔溃。

钻石大致是在100多年前出现在人们视野前,那时它仅能在少数几条印度河流和巴西丛林中找到。

此时,宝石级的钻石产量少的可怜,一年就几公斤。可以说,此时钻石也就是宝石的一种。

到了1870年,人们在南非orange-river发现巨大的钻石矿,产量开始以吨计。一夜之间,市场上到处是钻石。

南非矿幕后的英国投资人心虚了,钻石没有使用价值,高价是因为“物以稀为贵”这浅俗的道理能暂时忽悠到人,但如果随着新矿这种节奏的开发,钻石迟早会掉价成一般的石头。

为了避免这种局面,orange-river钻石矿的投资人重组了他们的资产组建了一单独的组织来控制产量,以维持公众对钻石稀缺的印象。

这组织实体就是de-beers,于1888年在南非城里。de-beers在各国设立贸易子公司,控制着全球的钻石交易。

时间往前流逝,de-beers在钻石领域慢慢获得了绝对控制能力。其他大宗商品,无论黄金、白银、铜、橡胶、谷物,还是石油,它们的价格都会随着经济状况大幅波动,而只有钻石,从30年代以来都在稳步上行。

其对钻石价格的控制力强到,在70年代美国高通胀时期,使得有人拿钻石来保值。

这是第一步,通过垄断控制价格!

第二步就开始洗脑,将钻石这种碳晶体刷洗成财富、权力和爱情象征的普世认同。

de-beers通过垄断控制着供应,也控制着需求。天天在你面前进行信息轰炸,慢慢的众人被灌输了一观念,钻石不是一种可交易的商品,而是求爱和婚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e-beer为了稳定市场,该组织赋予钻石神圣的幻觉。是永远的,永远意味着不应该被转售。

谁卖钻石谁就是感情的背叛者,这就是它们的核心宣传点!这种宣传始于30年代资本主义大萧条开始!。

当时欧洲钻石价格已经崩溃。公众信心频临奔溃。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情侣都已经抛弃钻石戒指为订婚礼物。

在英法,钻石则被看做是贵族的专属。同时欧洲处于战争的边缘,扩大钻石的销量不大可能。美国就顺理成章的成为de beers唯一的市场。

1938年75%的钻石被用在订婚仪式中,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比在欧洲卖的要差而且体量也要小很多。

de beers想到通过广告策划来让美国人买更多的高级钻石。

1938年8月,de-beers创始人的儿子harry-oppenheimer(犹太人)去纽约见了ayer广告公司,出自摩根授意,摩根一直给oppenheimer提供融资。摩根看到钻石价格就快奔溃,也急了。

这一次谈判很顺利,ayer答应在美国人推广中钻石一个全新的形象。作为回报,de-beers指定ayer为独家广告代理,并支付一笔巨款进行全计划运作。

有时候你也会看到国外的广告,你会感叹人家那才叫广告。而国内那些神马羊羊羊。简直就是在丢人现眼!

广告这玩意,国外在100年前就玩的很溜了!

先是市场调研,ayer发现从1919年到1938年这二十年间,在美国销售的钻石无论按克拉算还是按金额算,都下降了50%以上。

原因有很多,经济环境、社会态度的转变以及其他奢侈品的竞争都起了巨大作用。虽然经济大环境无法改变,但通过广告和公关活动却能社会态度。

ayer给出的方案是强化公众将钻石和浪漫爱情联系在一起的意识!一方面让男人相信,又大又好的钻石可以表达出你汹涌的爱意;另一方面鼓励女人。将钻石视作任何浪漫求爱的必要部分。

很多时候,ayer就差和女人们讲。男的不买钻石就想娶你那就是耍流氓!

ayer广告攻势先从影视明星开始,给大众强行灌输钻石是不渝爱情的象征。

这会娱乐业不发达,人们能追求的少!但娱乐明星一旦出名,那影响力可是全国性的!从影视明星开始,ayer深懂人心!

然后在报纸杂志上登新闻故事,进一步强化钻石和浪漫爱情的必然关联。新闻故事着力于描述名人送给他们爱人钻石的大小。

这点到现在也没变,比如汪峰求婚就送了一个超大克拉的钻石戒指,刊出的照片紧盯着名人手上的钻石戒指特写,时装设计师在访谈中说钻石是时尚的潮流。

de-beers和ayer使出浑身解数,动用资本能力,撬动一切可用力量来帮助他们宣传!

英国皇室也被拉到这圈子内。

这主要是因为英国在钻石业中拥有很大利益,de-beer背后就有不少应该的大资本家!

皇室成员开始多戴钻石来支持钻石业,女王不久后大张旗鼓的访问南非,相貌像样的看了几个钻石矿,并接受了de-beer所呈上的礼物,钻石。

为了强化广告效应,de-beers甚至做到了在代表和塑造精英阶层观点的杂志上将钻石和dufy等人的名画放在一起,表达钻石和名画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这招一直用到现在。

效果立竿见影,不到三年,美国的钻石销量就增幅达55%。

在新的形势下,ayer提出新的计划,它要做一种广告,不需要观众记住品牌,仅仅是一个概念-----围绕钻石打造出以永恒的情感价值。

这也很正常,因为钻石都被de-beers垄断了,你不打品牌广告,最终你要买还是得回到de-beers碗里。

从1947年开始,广告的重点由名人引领转向公众心理观念上,开始强化钻石戒指作为订婚戒指的传统。是不可或缺的。.

目标受众是15岁以上的人裙。ayer安排讲师到全国高中,通过学生团体集会、班级和非正式会议上演讲,内容都是围绕着钻石订婚戒指。接触到成千上万的女孩。

不得不说,ayer真是丧心病狂啊,这广告做的,知道从期待爱情的懵懂少女下手!她们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军!

同时ayer和de-beer挥舞着支票持续不断地鼓动媒体在名人报道中表达钻石作为浪漫爱情的象征。

也在这时期,广告口号‘a-diamond is-forever‘(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被提了出来,搭配这句话的是一对年轻情侣蜜月的图画。虽然钻石也会被挂花、损伤或者掉色。但仍然被冠以永恒完美品质。自此,这话也成为de beers的官方口号。

之后,ayer发现美国中产阶级消费观念已经从实用转向炫耀及显示身份和地位。钻石礼物会被贴上了个人和家庭成功的象征。

这之后的广告题就成了钻石是能够从个人角度反映一个男人的成功。自然出现在广告中的钻石肯定会配以高级服饰的步伐奢侈品。你发现中国目前就是这阶段!

到1950年左右,ayer和de beers合作了20年,整整影响了一代美国人的心理,钻戒订婚成为理所当然的。

祸害完美国人。de-beers又把目光转向了国际市场!套路和忽悠美国人差不多。只是到了不同国家,稍微有些改变,分了一些肉给各国的地头蛇,在策略上也有改变,但战略上,通过广告来影响人们的心理不变其宗!

至于钻石保值么,挺扯的!

钻石很难被销毁,每年只有一小步钻石被损毁。但同时生产的确实数百万计!

数以亿计的妇女佩戴钻石饰品,或被收藏和保存起来。

据市场调查得出的保守估计。总数起码达5亿克拉,而钻石最高的年产量也没超过1000万克拉。为了让新产出的钻石仍然能卖掉,就要考虑如何不让存量钻石大量流到市面上来。

de-beers从1953年开始考虑相应的策略,需要让钻石流入这么一类人手里,他们认为拥有钻石所带来的价值远高于市价,尤其是一些女人她们从心理上抗拒卖掉她们的钻石这类想法。

可以看到de-beer真是牛逼到不行,很早就开始谋划!

仅靠杂志广告不行,因为有人不一定对特定的钻石有感情,比如继承获得的,必须给这些人灌输观念钻石可以保值。

如果让这帮不想保存钻石的人看到钻石市场价格波动,并且在价格上涨的时候抛掉钻石的话,零售市场将出现混乱。所以de-beers一直在控制着价格,至少要让它看上去稳定。

在70年代的de-beers的年报中,该组织老板解释了钻石的独特地位:对市场一定程度的控制是这个行业能健康发展的前提,不是因为产量过剩或者需求下降,如果象其他大宗商品原材料那样跟着供求关系而价格大幅波动会摧毁钻石作为纯奢侈品的公众形象,而大量的钻石饰品正是因此而被大众所拥有。

当钻石矿产量超过消费需求(主要取决于美国和日本订婚结婚的数量),要么减少伦敦定货会上的供货量,要么在批发商层面回购,来维持价格稳定的假象。

背后的设定是要公众看不到钻石价格下降,这样公众自然不会感到紧张而开始抛售钻石。如果巨大的存量出现在市场上,即使是de-beers都无法不让钻石价格暴跌。

转售钻石获利很难,它和古董不一样,即使你持有了很长时间也还是很难。

在70年代有人开始做这类的交易尝试,并写下了想过纪录。

在1970年,伦敦一家杂志做了一个个试验,看钻石是否能够作为10年期的投资品种。

然后该杂志从伦敦最有名的珠宝商那里买了2颗宝石级钻石,每颗0.5克拉,400镑。钻石被封在信封里并存在保险箱里9年。

这9年间。英国经历了年均25%的高通胀。如果钻石保值的话,那价值应起码要翻3倍。

但是当他们在1978年试图出售钻石时,找不到买家愿意出他们预想中的价格。没有珠宝行拒绝出现金收购。大都是换取新的钻石。

最后杂志社按照最高的出价500镑卖掉了,8年多赚了100镑,年均复利计算不到3%,扣除通胀因素核算到1970年的价值,只有167镑。

可以看出,是买家而不是卖家在决定二手市场价格。

这家杂志也尝试了更大的钻石是否能在短时期内升值。1970年花了745镑买了一颗1.42克拉的钻石。

1971年该杂志社出去询价最高有人愿意出568镑。为了不亏只好捂着到1974年,又出去找珠宝行鉴定估值。但这会价格又降了!

珠宝业中,店家通常不会从客户那里回购钻石,尤其是那些大珠宝店!

如果真的要报价的话。低的令人不爽。到了回购,价格是按照批发价计算。珠宝行通常以寄售的方式从批发商那里拿到钻石,卖出去之前根本不需要付钱,所以他们也不会冒险花自己的前从客户那里买钻石。通常会建议他们的客户去专门回购钻石的地方。

回归钻石最有名的是帝国钻石公司。它位于纽约帝国大厦66楼。

这公司前台像医生的诊所,总能看到不少老太太紧张的坐在塑料椅子里等着自己名字被叫到。一个接一个,进到评估师的小房间里检验她们的钻石并听取报价。

这家公司给出的报价原则不会超过同类钻石批发价格的90%。通常报的更低,因为底座需要人工拆除,而且也要考虑评估中可能的误差,尤其是钻石是固定在底座上的。

钻石饰品回收之后,底座被当作废铜烂铁卖掉,钻石则转售给批发商。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需要承担巨大的差价损失,有人估计一个半克拉的钻戒。回收价格不到零售价的1/3。

帝国钻石的评估师每月检验上千颗钻石,但很少能碰到高质量的稀罕品种,一般都是有这样那样的瑕疵、掉色、或者本身就是商业级的。

女人买钻戒主要关心的是大小,多不注重内在质量,大部分女人把它当成了炫耀和证明男人用心与否上了!就算她们关注也搞不明白,这需要一些专业知识,但愿意学这的女的很少。

而且首饰底座通常用来掩饰钻石的瑕疵,同时也创造新的瑕疵。那种无瑕的,投资级别的钻石不可能用在珠宝首饰上。

这些老太太去回售钻石,很多是担心珠宝放在身边不安全,怕偷怕抢怕人惦记。但是其实窃贼更难卖掉钻石,如果有可以摸样的人过去,通常会报警。

曾经有个年轻人拿着一袋钻石珠宝,说是家族继承,当评估师指出其中几个是假钻石的时候,那人想都没想直接把那几个扔进废纸篓,然后就被报警了。有地下的回收点专门回收来路不明的钻石,但是价钱就更低了,量大的话会低至零售价的1%以下,因为货不容易消化掉。

但你又经常能在媒体上看到转售钻石获巨利的故事,但它们也只是故事!虽不能说这些故事都是瞎编的,但可以肯定是糊弄人的!

即使是真的,这里面涉及到的根本不是普通钻石首饰,绝对是要达到罕见的地步,卖的人或者宣称想卖的人是电影明星,并在一些明显公关宣传的场合。

其中很传奇的一颗叫“elizabeth taylor”,梨形,切割抛光后重69.42克拉,按大小全世界排名56,保存在私人手中仅有的几颗大型切割钻石之一。

一般人手中的钻石和每年订婚戒指市场上以百万计的小石头几乎没有共同点。普通人到手的钻石,也就是一小石头而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