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者:云莱仙境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691

古语有云“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可能是上天觉得刘家人坐的帝位太久了,东汉前期,除去光武帝、明帝、章帝时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政治权力之外。进入东汉中期以后,从和帝开始,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这种情况,贯穿于整个东汉中后期的历史,成为东汉政治史的一个重要特点。

东汉的外戚,一般都是功臣宿将,名门大族,他们是豪强地主上层的代表。东汉的外戚,主要有“马、窦、邓、梁”四大家族。东汉明帝的马皇后,是大功臣马援的女儿;章帝的窦皇后,是大功臣窦融的曾孙女;和帝的邓皇后,是功臣邓禹的孙女;顺帝的梁皇后,是功臣梁统的后代。这四大家族,集功臣与外戚于一身,势力非常强大。除了马皇后一门,能够自我谦抑之外,其余的几家,都是专横跋扈,显赫一时。

宦官一般出身低微,目不识丁,为一般人所不齿。然而一旦掌权之后,宦官也开始兼并土地,上升为地主阶级。我们说,宦官并不一定都是坏人,宦官中也时有出类拔萃者,修《史记》的太史公,发明造纸术的蔡侯,下西洋的三保太监,都在青史上留有好名。宦官虽然不都是坏人,但是,宦官政治却一定是黑暗的。这是因为:第一,宦官身受腐刑,性情上变态,对社会、对正常人存在着仇视心理;第二,宦官没有后代,因此也就不受道德观念的丝毫约束;第三,宦官出身低微,目不识丁,没有文化素养;第四,宦官只懂得送往迎来,阿谀奉承,而没有任何政治经验。

由于皇帝大多夭亡,太子年幼继位,于是,就出现了母后临朝,垂廉听政的情况。这些垂廉听政的太后们,年龄都不大,一般不过二十几岁。她们死了老公,精神空虚颓废,无以寄托,把思想感情的关注点,从夫妻生活转移到朝廷大事的处理上来。然而,这些年轻的太后们没有起码的社会经验和统治经验,也基本上没有文化知识。她们根本没有能力来驾驭国家机器,只好依靠自己娘家的的父兄,帮助自己来处理国家大事。这样一来,国家政权便落到了外戚的手中。

当皇帝成年后,为了夺回政权,解除外戚的威胁,只有依靠自己身边的宦官了。皇帝幼长深宫,势单力薄,关系最密切者,莫过于宦官。皇帝自幼,一切就由宦官照管。宦官照管皇帝的日常起居,熟悉皇帝的性情习惯,是皇帝身边唯一的亲信。当皇帝长大成人,要求拿回本来就属于自己的政治权力的时候,必然地同企图继续专权的外戚集团产生矛盾。在同外戚集团的斗争中,宦官也就天然地成为皇帝的盟友。

于是,在宦官的协助下,皇帝夺回了政权。夺回政权之后,有功的宦官“遂享土地之封,超登公卿之位”,国家的权力便落到了这写有功的宦官手中。然而,当皇帝死去,新君继位,宦官由于政治身份卑贱而不能辅政,于是又有新的外戚上台。这种外戚宦官轮流专权的局面,就成为东汉中后期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运转之下,东汉政府哪里有精力来治理天下。

要是以前的刘尧还把这些事当作了在贴吧里讨论灌水的论题,而自从穿越到这个年代,成为了大汉天子的嫡长子之后,要振兴汉室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的肩上。“系统君,给我看看曹孟德的四维数据是多少?”

“咚咚……检测到巅峰时期曹操四维数据——武力75,统帅99,智力98,政治98.当前曹操四维数据——武力73,统帅94,智力94,政治93。”

“嘶……这曹阿瞒厉害啊,99的巅峰统帅,目前所见过三国本土人物之中的最高的统帅值了,而且智力,政治两项也是过了95以上的水平,不愧是一代枭雄!”刘尧悄悄的用眼角瞥了一眼站在朝堂角落的曹操,也不知道此刻他的心里想的什么。

“咚咚……检测到曹操特殊属性——奸雄:乱世之中发生蜕变的时候,自身魅力上升,吸引人才投奔的几率上升。在应对敌人的时候有几率降低敌方主公及谋士智力和统帅3到5点(此技能只对比自己低的人有效,面对武将失效,而且每次只能发动一次,说白了就是智力下降了,统帅值就不能下降,根据实际情况在统帅和智力上进行减少)。”

“曹操详细资料: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曹操在中国的影视剧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现,但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王。”

“孟德兄慢走!”刘尧在后面追上了曹操,和今年35岁的曹操比起来,17随我的刘尧和他曹操就是父与子的差距。

“原来是燕王殿下,不知找我曹孟德何事?”曹操眯着眼睛看着朝他跑来的刘尧。刘尧知道曹操是后世里面的各种资料和书籍,再加上来到汉朝之后收集汉末诸侯的信息。在刘尧事业发展顶峰的时候,曹操只是个小角色,在文武大臣里面也是毫不不起眼的位置,和刘尧又没有什么交集,刘尧找他的原因的确让曹操疑惑。

“孟德大哥得父皇重托出任张掖太守,小弟在这里祝贺礼你仕途一帆风顺。听闻曹孟德曾经言道‘愿做大汉的征西将军’,这次孟德大哥可是如愿了吧。”

“王爷真是太客气了。我曹孟德一生里最为崇拜的就是先朝孝武帝时期的大将军卫青和冠军侯霍去病。两人驱逐匈奴于大漠,立下不朽的功勋,正是我们这些后人所追逐的目标,今日我曹孟德有辛到西北戍边,也是一件高兴的事。”

“既然孟德大哥都这么说了,那小弟我也抽时间为你送行,不知道大哥你什么时候离开洛阳?”

“明天吧,毕竟我还要回趟焦郡老家,打虎亲兄弟,我也得叫上家里赋闲的几个兄弟一起到凉州去。”

“那明天我就带上一帮兄弟来送你。今天还有事,就不打扰孟德大哥了。”刘尧和曹操到晚别,就走开了。

曹操在京城也是为官数十载了,对当朝天子的三个儿子也是见到过多次,和大皇子刘尧比起来,给曹操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个一脸懵懂,浑浑噩噩的太子刘辩,当时他曹操还在心中感慨为何自己没有这样的命运,不能生在帝王之家,成就一番丰功伟业,从而名垂青史?大好的江山却让这样一个资质平庸的少年来把持,曹操心中有过不甘,有过感慨。后来的事情就更加出乎曹操的预料了,自己还在地方上做太守,跟随董卓讨伐西凉叛乱的时候,天子的嫡长子刘尧竟然在荆州就藩建府,而且还拉起了一支人马南征北战,扫除了为祸青,豫,冀三州的黄巾军余孽。在大汉建立了不小的名气,就连西北蛮族都知道大汉天子的大儿子刘尧是位英雄豪杰。

就在自己这边在西凉和叛军杀的难解难分的时候。刘尧却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河北诸地,短短一年时间就拿下了上百万的黄巾军,还将这些人移民到了人烟荒芜的江东去开荒戍边。地方治理上也毫不逊色他的军事能力,恢复民生,倡导通商,修建通道来连接荆州各地的联系。这样的表现不能不让曹操刮目相看。

更多的时候曹操都在怀疑。他可不相信那个年少和他长子曹昂差不多大的刘尧有这样的本事,要么是传言有误,要么就是他的身边有大能辅佐。掰着手指头算来算去,曹操也只有认为好友荀彧有这么大本事。其他想卢植,黄琬那些老臣虽然有着能耐,但这些老臣和刘尧的施政思想可是不在同一条路上。而曹操却不觉得黄琬有这么大的本事,黄琬更多是注重于文化和教育上面,卢植侧重于军事。

今天的燕王刘尧和几年前的童子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个子长高了一头不说,眼神中的自嫩早就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坚定。一副乾纲独断的气质在眉目之间隐约可见。走起路来更是龙行虎步,英姿雄发,一举一动之间透着一股淡定从容。今日的少年已有一代英雄的模样,哪里还有当年那个欢乐嬉戏的影子?这样的一个少年豪杰,又有皇室身份,能够在荆州所向披靡,建立一番莫大的功业,自然就不是什么蹊跷事情了。

“看来刘家的气数仍然未尽呢!”曹操眼睛半眯起一条缝,看着越走越远的刘尧,在心中喃喃自语一声。比起刘尧的另外两个兄弟来说,他可是要出色的多了。温良敦厚的太子刘辩,年幼可爱的刘协都只是可以做太平盛世的帝王,在这乱世他们就只能成为别人桌上的菜了。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当刘尧骑马回王府的时候,再次遇见了回家的堂兄刘铤。这次朝会上,不仅是曹操和刘备这些人获得了新的官职,就连刘铤也被汉灵帝刘宏派回了益州他父亲那里。益州刺史刘繇奉命征讨青海附近的生羌部落,因为缺乏领兵大将,就上书刘宏请把儿子刘铤派遣回来。刘宏认为把侄儿刘铤放在洛阳也没有什么用,就在朝堂上封了刘铤为护羌中郎将,让他随刘繇征讨青海的生羌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