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袁绍的崛起
作者:云莱仙境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989

孟知祥发一份矫诏,传檄天下,矫诏的内容大体上是这个意思:“董卓奸贼,欺君罔上,擅自废立天子,又祸乱宫闺,**妃**女。杀害公卿,屠戮百姓,真是残忍无道,天地不容,现如今我从洛阳逃出,带来天子密诏,号召天下群雄,一众有志之士,一起戮力同心,相互协力,共诛逆贼董卓,还我河山太平,让天子重掌朝政,安定天下,扶助百姓,我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和我一起干这番大事业!”

却说袁绍见到孟知祥檄文一发,终于有了正当理由,可以大展身手了。这个时候,袁绍的势力可比孟知祥强多了,根正苗红,朝廷钦命,正儿八经的渤海太守,孟知祥还是逃犯一个。袁绍麾下允文允武,能人辈出,慕其名声,蚁附相投者不计其数。

袁绍此人善于沽名钓誉,能礼贤下士,善养士卒。本是司空袁逢的庶出长子,后袁逢的哥哥袁成早逝,袁逢便将袁绍过继给袁绍的伯父袁成。生的是英俊威武,一表人才,深得袁逢和袁逢、袁隗喜爱。凭借家里的强大关系,年少为郎。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尔后母亲逝世,为其母亲守丧,尤为父亲补丧,前后累计六年,孝顺之举天下闻名。汉朝重孝,守丧之举给袁绍带来了天大的好名声。后来朝廷多次征召袁绍为官,都被其拒绝,一直隐居在洛阳二十多年。也还是那句话吗,袁绍的关系底子太硬,要是一般人老是不鸟朝廷,早就被找理由弄死了。

袁绍虽称隐居,表面上不通宾客,其实一直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人士。典型的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代表人物。在洛阳坐观天下二十年,不断抬高自己的身价,与一众党人关系密切,是东汉末年有名的党人领袖之一。待到群雄讨董之时,袁绍振臂一呼,一时之间天下云集响应着不计其数。

听闻孟知祥的事远在冀州的袁绍闻之大喜,也聚麾下文武,商议讨董之事。其实这时候袁绍在渤海的日子也很不好过,这次讨董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当初袁绍逃出洛阳城来到冀州渤海郡做了太守,就一直在暗地里积蓄力量,准备占领冀州,只是一直没有什么机会赶走冀州刺史韩馥。

此时袁绍手下的一众文武都来到,渤海郡的府衙,只见文有:袁崇焕和袁世凯两位堂兄弟、许攸,逢纪、郭图、审配,辛评,荀谌等等;武有: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颜良、文丑、淳于琼、韩猛,高干,吕翔,吕旷,祖大寿,袁承志,吴襄等等,这袁家的底蕴果然是厉害异常啊!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在民国历史上三者皆为袁世凯的忠实拥护者,也是袁世凯在小站练兵,以思想教育与武功教育结合下的产物。他们的出现自然是袁世凯的功劳。祖大寿,袁承志,吴襄三人则是由袁崇焕带出来的。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冬,署理山东巡抚的袁世凯曾邀请德国驻胶州总督到济南阅操。德国总督看到袁世凯所练新军确比旧军操练精娴,赞扬主持操练的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为“北洋三杰。”时人将善操权谋于腹中的王士珍称为“北洋之龙”。

德国总督将常行凶残于外形的段祺瑞称为“北洋之虎”,将忠于北洋且善于打仗的冯国璋称为“北洋之狗”。此三人中,段祺瑞赴德国学习过炮兵,冯国璋曾赴日本考察近代军制和日本军事,王士珍并未出过国。王士珍是“北洋三杰”中年龄最大的,为政常以“名士”自居,潇洒超脱。在民国政坛上,段祺瑞、冯国璋是袁世凯的左膀右臂,心腹爱将。善于权谋的袁世凯对他俩人并不完全放心,常常用王士珍予以制衡,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因此,王士珍时隐时现,一时出来主持大局,一时又隐没还乡,悠游山林,极为神秘。誉之为“龙”,取“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意。

袁绍这哥们儿还没得到冀州呢,手底下的阵容就这么豪华啊!太令人羡慕嫉妒恨了。现在的曹操跟他比就是个渣儿啊!虽然武将方面质量上不如曹操,但是在文官谋臣方面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啊!想当初曹操接任张掖郡太守的时候手底下可是一个文臣都没有啊!袁绍见该来的都已经来了,于是出声说道:“现如今董贼无道,祸乱天下。而那孟知祥又发了天子密诏,号召群雄讨伐董逆,我与出兵,诸位以为如何?”

许攸出班说道:“主公,此乃天赐良机啊!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成就春秋第一霸业。现如今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无数,主公乃天下人望之首,又是士族领袖,若是借此机,主公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者必将如雨骈集,主公会盟诸侯,则必为盟主,到时收天下人望为己用,必将能成就一番春秋霸业。”

袁绍此时听了谋士许攸的话,也是不住点头称是。这时许攸又说道:“主公,此良机若失,甚是可惜啊!况且此时韩馥韩文节,不怀好意,对我军防范甚严,已经派杨雄和石秀率一部分人马屯兵河间郡的成平、东平舒等县;骑都尉张巡屯兵在清河郡的广川、德州等地。此二人都是胸怀韬略、长于军事,此二人对我军监视防范,将我军卡在渤海不能动弹,长此以往,我军难以发展啊!又有冀州上将潘凤,有万夫不当之勇,也是引兵屯在安平郡的武邑,观津等县,我军无论是想要南下还是西上都是无路可走,若是强行出兵攻击,现在韩文节身为冀州牧,而主公却为冀州治下渤海郡的太守,以下犯上于主公名声不利啊!只有值此良机我军出渤海,才可能有一番作为啊!”

郭图此时出声说道:‘主公,此次出兵,虽言讨董,但是仍需以保存实力为上,若在讨董之役中,我军主力损失过大的话,将来不利于我军以后的发展啊!“袁绍一听也是暗自点头,却也不好表现出来,毕竟这种事不是很光彩,其他的几位谋士,虽然在内心之中鄙夷郭图所说的话,但诸位谋士都是胸怀韬略,海内闻名的大才,自然也明白郭图所说的是实情,却也没有出声反驳。

这时久久没有发言的逢纪说道:“主公,冀州乃王霸重资之地,讨董之后,主公还是应该返回渤海才是。到时再寻机发展。”袁绍与一众谋士听罢逢纪的话也都是,点头称是。虽然逢纪说的很隐晦,但是暗示性太强。在座的都是聪明人,自然是一点就懂啊!根本不用把什么话都挑明。于是,袁绍站起来做总结性发言:“诸位,我意已决,即刻发兵三万,离渤海,往赴酸枣,参加诸侯会盟。”

作为袁绍的堂弟袁世凯这时候站了出来道:“大哥,小弟有话要说。此次讨伐董卓,我们还好打出旗号,多多招募天下豪杰之士来参加我们渤海大军。”

“好这事就交给你来办!”

于是阳平卫国(今山东莘县)人乐进乐文谦来了,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于禁于文则也辞官来投袁绍。乐进、于禁皆是当地巨家豪族的代表,标准的地方豪强,尤其是于禁家,于禁年少时好学,不喜欢读兵法,于是拜师读《春秋左氏传》,熟读各种书籍。而袁绍家族四世三公,是当世顶级的门阀世家,自然也是他们的首要选择对象。

于禁的伯父于乾,有英雄气概,在乘氏(地名)集合了好几千食客,跟随曹操征战黄巾,袁术等势力。我嘞个去,好几千门客啊,什么概念。据传战国时代有四公子曰:齐有孟尝君田文,赵有平原君赵胜,楚有春申君黄歇,魏有信陵君魏无忌,各自养士,蓄养门客多达数千人,天下知名。其中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蓄养门客多达三千,很多史料都有记录。这李家能够蓄养几千门客,可见其势力之大,实力之强,不愧豪强之名。

这里着重强调一下,门客三千跟童仆三千完全是两码事,童仆三千,明你家里比较有钱,或者是土地比较多,能养得起三千男女老幼;而门客三千一般即可以定义为你随时可以组织起一支多达三千人的私人武装,虽然不能说这三千门客都会成为你的私人武装,但是这种武装潜力绝对是不可小觑的。历史上秦国攻击赵国邯郸,邯郸告急,平原君赵胜以三千门客为死士,交与大将李胜统领,攻击秦**队,直接导致秦军退却三十里,为楚魏两国的援军到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遂解了邯郸之围。

袁绍作为东汉末年士人的代表人物之一,获得这些地方豪强的支持,自然是势力发展的很快。而乐进,于禁二人本身也是能力出众,乐进短小精悍,作战勇猛,每战比为先登,是东汉末年名符其实的先登将军。于禁练兵有方还善于处理政务,是曹营中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人才,而且待人谦和,颇有长者之风。此二人在原本的东汉末年追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袁世凯带着招募来的诸位人才来到袁绍的大帐之内拜见袁绍,乐进与于禁齐声对袁绍说道:“明公兴此义举,讨逆董贼,我等愿效绵薄之力,鼎力相助明公铲除董贼。”袁绍大喜,直接给了乐进与于禁两人一个稗将军的职衔。

袁氏宗族将领文臣袁遗、袁叙、袁胤,袁基一起拜见袁绍,齐声说道:“大哥在上,小弟等从此与大哥共同进退,誓死讨贼。将来扶保天子,共创大业。”袁绍素知自己家族宗族兄弟袁彪兄弟弓马娴熟,武艺精通,见他们各领千人来投,于是大喜各有任用。于是再次聚得五千精锐士卒,袁绍大喜,在渤海操练兵马,袁氏家族及其门生弟子这些大傻冒尽出家财,为袁绍的义军置办衣甲旗幡。有了袁氏家族背后的鼎力支持之下,于是袁绍一时军容更加鼎盛啊!

却说袁绍引兵三万离渤海到酸枣会盟诸侯讨董。在孟知祥没发矫诏,传檄天下之前,袁绍在渤海修甲练兵,冀州牧韩馥惊惧不已,慌忙拍派数部人马守之,把袁绍卡在渤海,不能动摇。而冀州牧韩馥见袁绍起兵参加诸侯会盟,自己也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也是聚合手下商议接下来的行动。

于是冀州文武聚集一堂,韩馥说道:“诸位,今有渤海郡太守袁绍替京师三公传书与诸郡,希望各地郡守能起兵相助,共讨董卓,现在问题来了,咱们现在是帮助袁氏呢,还是帮助董卓呢?”

这时冀州治中从事刘子惠,大声说道:“现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时,兴兵为国,何分袁、董?自然是谁对国家有利就帮助谁!”

这韩馥听了以后,是满面愧色。刘子惠觉得自己说的话太重了,有点伤韩馥的面子了,有出声说道:“兵者凶事也,大人不可以作为首倡,不如先看看其他州郡如何行事,如果相应的人多咱们就也响应出兵。”于是韩馥写了一封信给袁绍,肯定了袁绍为国起兵的正义行为,撤出防卫袁绍的军马,放任袁绍离开渤海,参加酸枣诸侯会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