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第一次暮光合围
作者:荆棘之心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61

1649年的秋末,弗拉德·则别斯·塔古拉,在完成了最后一波民众迁徙后,就任为暮光公爵。

公国就是将近30万平方公里的这一大片黑暗荒芜之地。

特兰西瓦尼亚公国的乔治二世嘴炮表示这就是一场闹剧,暮光领的起始之地就乃是他赐予的土地,如果对方不再履行封臣的义务,那么他就有权力收回那片土地。

可就在50年的盛夏,乔治二世就不得和有限的一部分贵族逃离了首都,跑去了泰梅什堡,因为黑暗荒芜的蔓延,吞没了特兰西瓦尼亚盆地,一直到阿拉德、拉蒂亚、萨图马雷一线才停住脚步。

而这时,乔治二世的领地只剩下新月般的一个弯,泰梅什堡就在新月的下尖角,整个地区加起来,总面积正好是2000平方公里多一些,与当初他卖给伊森的山区面积相当。只不过他这个是平原,就在后世罗马尼亚与匈牙利的边界线上。

暮光公国的这个动作,算是补完了半个月饼被要去的那一口,但却引起了匈牙利人的恐慌和奥地利皇帝的不满。

于是多少让关心东欧局势的人们觉得诡异的一幕出现了,奥地利皇帝以及奥斯曼帝国苏丹同时奇兵,向暮光公国进军,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克里米亚汗国,也就是后世乌克兰第伯聂河以东,俄罗斯以南,亚速海周遭的那个地区,向西从敖德萨方向进攻暮光公国。史称第一次灭光战争,同时又被称作‘筑路工之战’,因为这次军事行动的主要体现,就是三个方向都在向目的地开一条通路。

三方其实事先都派遣了黑暗生物,进入暮光公国侦测,并且相互之间共享情报。

可是这样做的实际价值极其有限,充当斥候的黑暗生物纷纷表示,暮光公国内部的情况可以说一天一变,草木疯长,黑暗笼罩,相信就在今年,整个地区就都会被森林覆盖。有的人已经在用‘暮色森林’这个词来称呼这个地区。

欧尔班·维克托,是这次奥地利皇帝派遣的军队指挥官,他带领着一支15000人的队伍,另外还有将近2万人的辅助部队。

对于斥候的报告,欧尔班多少有些不以为然,他还对他的副手说:“这些民间人士就这点不太好,经常性的夸大其辞,不能用相对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事实。”

之后,他还特意到最前沿视察了一番,挥斥方遒的道:“不过如此,内部又能差别大到哪里去?”

有了他的论断性评价,部队就此开拔。

行在最前边的是由少量士兵保护的开路队。

因为是顺着原本的道路前进,速度也还可以。

欧尔班也不是蠢蛋,警惕性还是有的,他向下面负责开路的军官特别强调,一定要做好外围警戒工作,确保有什么异常可以及时发现。

他手下的军官忠实的执行了命令。

结果这第一天搞的负责警戒人物的士兵们比伐木开路的辅助部队还累,却毛都没发现一根,很有点小怨言。

第二天就连开路队都开始叫苦了。他们表示路基本已经没了,这时的开路,那就跟在丛林中开辟一条新路没啥区别了。

警戒的士兵们自然更苦,林深草密,根本就没有路,隔个三五米,转悠一下,人就能消失不见踪影。在这样的情况下,警戒圈自然缩减,然后就需要更频发的走位,以确保自己辖区的无恙,疲劳感出现的很快,而且声音也难以传递远,多呆那么一会儿,就有种自己被孤身一人遗弃到密林中的恐慌感,十分难熬。

必须说,这是个习惯了军队团体生活的人普遍都存在的一个毛病,怕独。

部队在这天行进缓慢,欧尔班自然也注意到了,再次到了最前沿观察。

只见林深叶密,树下还有超过人小腿高的杂草和灌木。

这种情况可不正常,树叶太密,树叶的冠盖挡住了阳光,下面是无法生长野草、灌木什么的,只能是喜阴的苔藓地衣之类,还得是十分潮湿并且热度足够的环境,这里的气温可达不到那种程度。

从维度看,这里是北纬40度以上,50度以下的区域,对应东方,就是吉林地区,都属于四季分明的温带。这种地区的森林,应该是那种古木参天,地面有厚厚的落叶腐植层的那种,跟热带、亚热带的那种毒瘴遍地、藤萝满挂、物种丰富、争奇斗艳有着很大差别。

可现在的情况,明显超越了常识,欧尔班也是有种触目惊心的感觉。

唤来斥候询问:“这是不是就是你说的一天一变?”

那黑暗生物也是颇为桀骜,嗤鼻不屑道:“这算什么?若只是这种情况,我连多话都没有。”

好吧。欧尔班已经想不到比这还要恶劣的多的多是个什么样的情况了。

他不敢冒进了,令大军就地驻扎下营,用他的话说:“堡垒式推进,慢是慢点,但胜在安全。否则密林道中遭遇伏击,代价会十分惨痛。

为此,他特意向皇帝陛下送了一封信解释情况。

大约4日后,他收到奥地利皇帝的回信,信中对他爱护士兵、沉稳老辣的做法给与了充分的肯定。

送信的人告诉他,不久前宫廷收到消息,克里米亚汗国的军队因为轻敌冒进已经完蛋了。

欧尔班为此不屑道:“那些只会在平原上冲来冲去的傻蛋,一旦遇到这种地形就原形毕露了。”

其实人家克里米亚汗国的军队真的没有他想的那么傻。

为了在宗主国面前表现,这次克里米亚汗国并没有真的走敖德萨,他们只是对外放出风声,要走那边,然后弄了些仪仗虚张声势。

真正的作战部队是在乌克兰大平原上一路西飙,然后从苏恰瓦的北部偏东一点的科丁开始斜向西南切入。

从这里有路到后世罗马尼亚的勒德乌齐,然后就能走苏切维察山道,进暮光公国的核心所在地瓦特拉地区。

当然,这边也同样是密林深重,切尔诺夫策一线的南、西、西南都已经是密林,虽然暮光公国并没有表示这里也是公国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已经连成了片,为此,像斯托罗日涅茨、维鈤尼察这类镇子已经自行消失,人都搬迁了。

尽管环境恶劣,但这回克里米亚汗国下了大资本,他们新开发的一种步兵,有无马骑兵的美誉,他们称之为迅猛兵。

单从身体素质和对地形的适应上讲,迅猛兵可以说是高速山地部队,是山羊和山猫的综合体。这样的部队当然不会老老实实的开路推进,更何况他们是轻骑出动、借道而行,要的就是迅猛异常,出其不意。

汗国的可汗甚至特意嘱咐了领兵将领,别急着开打,把态度摆到位即可。

一开始这支为数3000人的迅猛兵还挺好的,捷报频传,今天我们到哪了,明天到哪了,后方的部队接到消息,欢喜鼓舞,都说,正常平原上步兵都走不了这么快,这是真正的密林,迅猛兵竟然有这样的速度,这个兵种的确是不错。

然后一夜之间就悉数消失了,再连一点消息都没传出来。

后方留守部队同样有迅猛兵,失联后,专门的搜侦队一路追查,他们送回的消息说,一点痕迹都没留下,就像从不曾存在过。

欧尔班听闻了这情报,虽然嘴上骂克里米亚汗国的人无用,自身却加强了戒备等级。

他仗着自己的辅助兵数量众多,他要求每个宿营地都建立半永久性营寨。就是那种大木削尖做墙的寨子,反正丛林里木头多,使劲用。

他又要求开出路之后,用横木拉出简易的木栅,保护道路,木栅内的树木,连根掘起,地面撒石灰,防止植物再生。

他还要求每个寨子与寨子之间,保证步行8个小时就能赶到。这样,哪怕是冬天夜长,士兵也可以天亮出发,日落到下一站。

这样做的确是稳妥,除了消耗有些大,其他的都不错。

本来奥地利皇帝对欧尔班得寸进尺的慢进缓行是有些微词的,兵力众多,每日消耗不菲。

可当他听到奥斯曼帝国那边也是损兵折将后,就觉得欧尔班的做法老成踏实了。

原来奥斯曼帝国派遣兵力最重,但他们没有选择陆路,从埃迪尔内走,而是选择乘船到达康斯坦察,他们打算从康斯坦察这个著名的黑海西岸港口,西进跨过多瑙河,然后进逼布加勒斯特。

这座日后的罗马尼亚首都,是唯一没有被摧毁的城市。

黑暗生物的斥候侦查后回报,这座名城不但没有被摧毁,还被修葺一新。这种修葺是艺术性的,它最大程度保留了该城的文化特色,将那些不和谐的地方予以拆除。

贫民窟不是没有,但只保留了最具特色的一部分,其余的都换成了公园。

这座城市如今不但焕然一新,还被巨大的宛如餐盘罩盖的半圆型光幕笼罩着。

虽然这个时代的布加勒斯特远不像后世那么庞大,却也是半径接近5公里的一个不太规整的圆形城市,能把整个城市都笼罩的光罩,规模之宏大可想而知。

奥斯曼帝国这次的意图,就是拿下这个具有标识意义的城市,然后宣布该城市及城市一线以南的广褒土地,重回奥斯曼帝国治下。

康斯坦察距离布加勒斯特也就130余公里,并且是平原地形,原本还有着宽阔的大道,奥斯曼帝国对这次行动还是比较看好的。

哪知军事行动开始之后,同样遇到了欧尔班所遇到的情况,甚至更严重,军队数量众多,消耗太大,一天连10公里都走不到,光是行军就要半个月,太耽误事了。

但是克里米亚汗国的教训他们也吸取了,通过跟奥地利那边联络,也参考了堡垒推进的办法。

不过他们要更大胆一些,堡垒之间的距离更远一些,头几天还好,第四天头上,开路的前锋就传来消息,他们蒙受了巨大损失,被袭击,人员失踪严重。

这事让指挥官很恼火,他直接请来了己方的超自然力量,让他们在前沿设伏,然后开路部队继续,如果敌人再次袭击,就狠狠的给对方一个教训。

结果最前沿没有遇袭,中间环节遇袭了。一个宿营地的人全体失踪,基本上看不到打斗痕迹,就仿佛这些死排着队自行离开的。

然后就发生了因为营地之间距离较远,顾此失彼的情况。三日内就失去了数千官兵,也是被搞的焦头烂额。

欧尔班听到这个消息后,命令个营地加强防守,不在营地外墙设立巡哨,因为一墙之隔连30米都没有就是密林,从林子里射箭,巡哨就是活靶子。

他要求营地栅墙内圈区域清空,营房集中,设立第二环较矮的木墙,并建立四个箭楼,可以居高临下对木栅外墙附近进行射击。

他还要求夜晚木栅外墙区域要插火把,营地内则保持灯火管制。这样如果有生物越过外墙,就会十分醒目,第一时间被打击,而对方则无法看清营房这边的情况。

这个方法果然很有效。欧尔班的营地从建立后,就没有遭受过攻击。

他特意在每个营地都留些正兵以及辅兵,保持日常除草少地,防止林地蔓延。

就这样一站一站的推进,都已经过了贝克良、讷瑟乌德在望了,出状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