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象牙塔里的城乡差异
作者:蒋偲昕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431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自古以来的人际原则也适用于今日校园知识亚当夏娃们。从全国各地涌入大学校园里的大学生们,在半年之间便能迅速的形成各自阵营。区别是那样微妙,又那样醒目。大城市、小城镇和农村三部各具风情交响乐,敲响于阵营之间。

大城市学生的条件优越,先天丰厚,朋友众多,易于形成众星捧月的局面,她们也很容易在人际的圈子里建立自己的平衡,找到自己的位置。一旦受到挫折,也可以很快在环境中释然,他们往往会在小群体中自然的成为领袖,且在异性同胞层中享有高不可攀的声誉,但他们往往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小城镇学生则处于两极之间。他们一方面要挤入“上层”圈子,另一方面又要脱出不太浓的“阿乡”味,他们一般看不起比自己要低的“阿乡”,却又同大城市的学生很难建立牢固的友情,所以极度彷徨、忧虑。他们往往是谈恋爱的先锋,因为她们即具有那么一点浪漫风流,又缺乏足够抵御五光十色的心理攻势,更重要的是他们和她们急于在异土他乡,寻找一个温馨的归宿。她们最需要安全感,其实她们正好缺乏安全感。她们眼巴巴地瞅着大城市的少女,心里常涌起阵阵惆怅,隐隐嫉妒。暗暗赞叹她们打扮的很脱俗,不失时机的玩乐,但从她们的眼角流露出的却是鄙夷的神胜,她们要装做瞧不起这些花枝招展的“诱花枕头”,她们活的好累啊!而他们更有他们的烦恼,有文化修养的出身。灵活的技巧花招,消费的自如,谈吐*的傲然,更重要的是毕业后,安稳轻松舒适的去处,这可是一个好筹码。爱情和资源的客观背景。他们在努力争取这些差距在实力中缩小,或求沾光。

来自乡村的大学生具有小城镇眼光的并不少,因为他们毕竟接受过高等教育,见过繁华喧闹的都市环境,但更大一部分则是自知无力在人际和物质上与前两类抗衡,也就不屑过目交际领域,而把才智转移到学习上,一天到晚背着几十斤重的大书包,陶醉于宿舍——食堂——课堂的三点一线中。他们从书本上吸取她们赖以充实的东西,补充另一个领域的空白所失去的平衡。她们也常常做梦,都是些抽象化的“理想我”之梦。

“自从我试探着踏上这片净土,心中的幸福与自豪悄悄地流散了,象一片淡淡的云。在盛开的鲜花和依依的垂柳之前,我羞涩地低下了头,他们,连同这些花卉都比我傲气,我面前耸立着一堵堵墙。因此,我只去读书,在残灯下,在花坛旁,我年年夺魁,年年令那些骄气的同学羡慕。”她如是说。

也许沉重的书包和出人头地的**使农村姑娘们过早地驼子背,憔悴了花容,但也许她们在这里掘出了生命之泉,幸福之水从她们脚下“汩汩”流出。

诚然,对这位农村姑娘来说,也并非“别无选择”,而是她有了正确的引导。在我们身边也不乏有乡村,小城镇的姑娘为了追求物欲而甘愿出卖少女的纯真,用肮脏的手段去争取粉红色的胭脂。

优秀的农村小伙子则用他们的憨厚淳朴争取了许多现实的果实,受到赞誉,而许多则是自甘堕落,跟着大城市“会玩的”学生混日子或求富贵。

诚然,他们都是大自然之子,她们乐意创造新知与生命,点缀山川田野,她们淳朴活泼,又积极向上,生命力强,花繁叶茂,经日不凋,深得人们喜爱。他们爱工作,能吃苦,乐于奉献。你看,当那些在金色年华里的年轻人在山坡上采花时,无论是高贵红玫瑰,还是淳朴的野玫瑰,他们都会采,只要花朵幽香可爱,就都可以让我们和他们的心田注入一片新鲜的活力。

你从自我束缚中走出来吧,你的心灵里迈出的一小步,将是生活中走向幸福和辉煌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