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试车.
作者:曾经会犁田      更新:2019-11-08 13:27      字数:1980

十个大人一到江湾,就按杨帆的布置,将拉网从中间水域反向往上游拉,上午那十人在对岸继续拉,这边用一只水牛拉,另外一只也赶下去在岸边网靠不到的位置制造声势,对岸那边也有几个大人同样用竹竿拍打水面制造声势,一时场面十分宏大,水里的鱼到处乱窜.......第一轮括到上游入口那里,两网合起来又得两百多斤鱼.......一时众人信心倍增,于是又纵横交错地拉了几遍,把整个龙漓湾里的鱼群搞得惶惶不可终日,最后实在太累了才罢休,所有的网全部收起来后,总计下午得近六百斤鱼,从中挑出一些猛鱼和三斤以上的大鱼拿去活后,其他的全部装到牛车到里,没有“雨衣纸”也没有水活了,反正拉回家也是死的。

众人收拾好鱼网后,杨帆和特虾卖完鱼又驾那两辆马车来到了。于是用一辆马车装水拉那些近两百斤的大鱼,另外一辆拉少年队和儿童队回家。特虾那辆继续拉网和其他杂物,两辆牛车一辆装满杂鱼,另一辆装半车杂鱼上面压着一袋袋猛鱼,成年人都跟着牛车走路回家。

经过白鸽门时,把猛鱼放到铺子里面的天井里用水活着,大鱼也放大部分到两个大水缸里活着,然后装上十几斤野味山货、两坛三花和剩下的鱼一起拉回村里去........

当晚,杂鱼全部分完,全村一百来户,平均每户一斤多,当然出征的人和“军属”得双份。

是夜,出征的人和村上有头面的人在白升禾场欢聚一堂,其中有人醉态百出不提了.......

马驹们也很累,杨帆下令给它们全部加喂大米麦皮粥,并接连给它们休息几天!

.......

长塘村一日捕获近千斤鱼的消息不径而传,龙漓江附近的村民们农活都不干了,纷纷拿着各种各样的渔具到江里打涝,但就凭那些小网,又没有人能组织协同作战,所得极为有限,第二天大部分人都放弃了这个念头回去种田了,但仍有一小部分人不愿意踏实务农,一心想搞歪门邪道,用农药甚至用炸药去搞......

四月下旬了,江面宽,江水充沛,农药的效果有限,得几条小鱼连自己吃都觉得恶心,更别说拿去卖了,农药也不便宜啊,那些好吃懒做的人很快便穷得要当裤子了。

用炸药的人也是常常十炮才响三四炮,而且三炮里面还有两炮象是在水里放个闷屁一样,所得的鱼拿到街上时全死得发臭了,换得的钱连雷管钱都不够。没几天,那个那洪村又传来被炸一死一伤的消息,于是整条龙漓江捕鱼者说消失就消失了.......

历史似乎变化了,以前那洪村没有人被炸死过呀,只是几年后才有六个小青年被炸死,不知现在死过一人后那六个小青年还敢不敢再去炸鱼?

........

......

千盼万盼,杨帆的“房车”终于造好了!

六米修长匀称的车身,两层车顶,一层木板,一层军用绿帆布,帆布可以升降,升起后上面平台有牢固的防护网栏,可以乘坐十个小兵。外壁涂了两遍土红色油漆后,再覆盖一层绿色军布,军布外面缝满一排排倒三角形的碎布片,这都是用带回来那些碎布头做成的,都用桐油泡过,看起来挺威猛的,如果上面有架机枪,上到战场敌人一定以为是辆装甲车!

一米六内空的车厢对于六岁左右孩子们来说绝对是足够宽敞,里面全是原木刨得光光滑滑的,杨帆不让上油漆,怕气味难闻。车内共三道门,两旁各一个窗口。前面是一道通往驾驶座的拖拉门,可以从里面反锁,后小半截是杂物房,有灶具和煤油炉,提桶锅碗等等,可以在途中停下来煮东西吃,用一扇拖拉门和主室隔开,最后面是一扇外开的门,装备牛头自动锁,开关特方便。窗口外层是玻璃窗,向外开,内层是拖拉型的两层钢丝网,扣死后可后防蚊子,防人爬进来,徐老头说这两层钢丝网一般的火药枪打不穿......所以说这架马车就算遇到十个八个毛贼,至少可以抵挡十分钟,有了十分钟的宝贵时间,车内的人可以足够反应了......

内室一角开有天窗,有爬梯向上,另外一边有个2米长壁柜,可以存放几杆火药枪或一些长兵器,这样野外有什么特殊情况可以从容应付。还有一块桌面紧贴在车壁上,需要时往下一拉就可以当书桌用,当然椅子也是折叠形的。驾驶坐底下是工具箱,工具箱后面还有个暗箱,从主室里面打开,机关设置得很隐蔽,睡觉的席子卷起来就藏在旁边的车壁板里,车壁有两层加上外面的军布共三层了,隔热效果不错!整个马车除了车架子外,大部分是用彬木做的,显得很轻盈.......

徐老头,特虾父亲和杨帆是第一批乘客,特虾亲自驾车,本来这车是为白马量身定制的,现在只能暂用小黑,在它背上垫了两层半麻袋,算是勉强套得上鞍具了。

“驾!”小黑扬蹄迈步,从容自然,显得很轻松!

减震效果太好了,经过一些凹凸之处,只是感觉身体上升或者下降了,完全没有那种弹跳的感觉!

上了小水泥路,特虾轻轻地将鞭子一扬,小黑便四蹄跃开,“咯得咯得咯得......”地跑得很轻快,很有节奏感,徐老头眯着眼睛,用心感受着一切,嘴角洋溢着笑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