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去河北
作者:住在四方台      更新:2019-06-06 10:16      字数:4118

“子充!”距离宣德门还有数百步时,马扩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叫他。他回过身,发现侧后方停着一辆马车,后面跟着数十名随从,马车车帘已经挑起,露出一张年轻的笑脸,正是郓王赵楷。

“殿下,王黼敛财更甚于蔡京!经抚房、当十钱,嘿!百姓有难了!”郓王的马车车厢内,马扩抱怨着。

“没办法,军队一旦动起来,那消耗简直就是无底洞,各种兵甲物资、粮食军饷难以计数,必然要有专人专司来经管。”赵楷认真的解释。

“殿下对于北伐倒是积极得很啊!”

赵楷的脸微微一红,“是因为责任!收复幽云十六州是历代先皇的心结,现在女真崛起,辽国即将覆灭,这是实现祖先遗志,也是改善北边形势的好机会。千载难逢啊!无论是父皇,还是作为皇子的孤,若是畏难不前,就是有负于祖先,有负于天下。”

马扩明白了,对权力的渴望鼓动了这位年轻王子心头的火焰,支持并积极实践北伐,借机取得军中将领的支持,他将有可能取代太子成为新的大宋储君。对此,马扩倒是乐见其成,因为,每次他想起那场大水,便不由得心底发寒……

此时,已是天光大亮,大街上热闹起来,各种小摊小贩占满了道路,使得街上格外拥挤。占道经营一直是京城难以解决的顽疾,除了御街上有军队巡视外,其他稍微热闹一点的街道都被小摊小贩占领了,虹桥一带是占道经营的重灾区,此时还是上午,街上已只剩下一辆马车的通道,黄昏以后,就只能步行了。

马扩把目光从车窗外收回来,眉毛一挑,“这么说,北伐的主帅将会是殿下吧?”

既然马扩已经看破,赵楷索性也不再含蓄,点点头,说道:“没错,父皇已经决定任命我为北伐三军大元帅,不过只是遥领。”

“殿下要我做什么?”

“你在剿方腊时表现很好。这次我推荐你进宣抚司,童太师也便同意了。宣抚司童贯为正,蔡攸为副,行军参议刘为正,赵良嗣和你为副。这样,咱们的力量也就不算弱了。”

赵楷略带歉意地看着马扩,继续说道:“宣抚司的架子还没搭起来,不过子充你却先要忙起来了,恐怕这个年也过不好了。”

“哦?”马扩一愣,“不知却是何事?”

赵楷道:“起因是十天前真定府的一座军仓失火,账簿上记录应该有军粮一万石,但扑灭大火后发现里面根本没有一粒粮食。消息报上来,官家震怒!一些官员趁势提出,要对河北储备的物资进行监察,以免耽误北伐大事。官家的意思是便由宣抚司调查。童太师不欲擅专,提出效仿三司会审,由你来牵头,御史台、兵部和枢密院各派官员参加,负责此事,子充你意下如何?”

马扩想了想,问道:“如今的河北仓司是谁?”

赵楷展颜笑道:“子充见事明白,确有名将之姿。没错,真定府发生的粮仓失火事件并不是偶然。”

马扩默然,一座小小的仓库失火,短短几天时间就捅到天子面前,说背后没有推手谁会相信?

宋朝的路没有高官这样的主官,只有分管治安和军政的安抚司,负责交通运输、物质流通的转运司,负责刑律的提点刑狱司和分管仓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的提举常平司,简称“漕、宪、帅、仓”四司,主官是由朝官派驻,并非地方官。州县也是这样,由朝官,如兵部郎中权知某某州事,只是临时兼任,名义上的地方官如节度使和刺史却是虚职,长驻京城。

“从仓库失火到引发天子震怒,都是王相公在背后策划,目的是要扳倒提举河北常平司梁师宝,童太师不欲牵扯过深,才推你出来。”

签书枢密院事、校检户部尚书、提举河北两路常平司使梁师宝年约六十岁,是蔡京的心腹,曾出任过大名府留守,是《水浒传》里梁中书的原型,晁盖劫的生辰纲就是他要送给蔡京的礼物。去年蔡京罢相后,王黼和李彦联手,开始逐步清理蔡党势力。梁师宝是从二品的高官,一座仓库出问题还可以向下面推卸责任,可如果多座仓库出了问题,就难辞其咎了。

马扩暗暗叹息,北伐备战这么重要的事情也仅仅是个幌子,背后却是这些大人物互相算计、牵绊,难怪北宋灭亡时,那么多官员做了带路党,局面如山崩雪滚。看来,不仅仅是金军强大,更重要是自身的寿数尽了。

“怎么,你有什么疑问?”赵楷看出马扩的犹豫,语气中有点不满了。

“没有疑问,只是不知殿下之意若何?”

赵楷脸色稍稍和缓一点,说道:“我倒不在意谁坐河北仓司这个位子,但若是吃相太难看,影响了北伐则万万不能容许。你若是有什么拿不准的,问孤,或者居安先生。”

马扩点点头,“我记住了。”

“官家只给一个月的时间,你明天上午就去枢密院找郑枢相,会合了副使,再调三百士兵作为你们的护卫。然后就抓紧出发,这个年就得在河北过了。争取在正月初十之前赶回来,整理报告。”

一片片晶莹的雪花飘飘洒洒从阴沉沉的天空落下,很快便使天空变得模糊起来。这场雪,从清晨开始,一直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到次日天明才结束,整个开封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房上、街上、树上尽都被皑皑白雪所覆盖。

宣和三年十二月初六下午,皇宫内传出旨意,道君皇帝赵佶批准了童贯的提议,马扩被加了兵部库部司郎中(正五品)的职官,会同御史台、枢密院的官员,对河北军资储备进行监察。这个郎中的职位是那天在马车上向郓王讨来的,虽说是个寄禄官,马扩看重的却是库部司辖下的军器监。

女真初起时,不但人少,装备、战术更是落后,甚至可以说是原始。历史上,灭辽之后,得到辽地汉人,特别是靖康之后,俘获了大量宋人工匠,才使得金国的军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扩就想着,能否借着此次检查军备之机,把河北的军器监转移到山东,也算是未雨绸缪了。

皇命在身,马扩决定一早就出发,同行的有枢密院的代表孙青林,还有一个熟人,新任监察御史秦桧。

孙青林是个五短身材的中年人,和马政一样,任正六品的枢密承旨,倒是热情,拉着马扩的手,贤侄长、贤侄短,说个不停。落后一步的秦桧也笑着向马扩点点头。

酸秀才出身、父亲做过一任知县的秦桧少年贫困,曾在乡间私学当一名童子塾师,那时志量有限,曾有一首咏怀诗写道,“若得水田三百亩,者番不做猢狲王。”后来考中进士,选为密州教谕,有了公务员身份,可也还是个猢狲王。不成想命中有飞来横福,被神宗时的宰相王相中,招了做孙女婿。王家送来的妆奁万贯,单单妆田一项,就不止良田千亩,总算是踌躇满志了,又仰仗王家的荫庇,选到京师当太学正,开辟了一个光明的前景。可就是总也摆脱不了猢狲王的命运,太学生虽然算是后备官员,毕竟现下也还是一群大猢狲。

自诩具瑚琏之器的秦桧命运却是多舛,连这猢狲王也做不稳便。秦桧的岳家与元党人关系密切。太学是蔡京的传统地盘,知道了这层关系,便立刻将秦桧踢出了太学。幸好枢密使郑居中是王的女婿,份属亲眷,当然要提携一下后辈,便把秦桧调到了御史台。这一遭,王黼和蔡京打擂台,要扳倒的梁师宝也是一颗大树,御史台的那帮人精便把新人秦桧推了出来。

这些,都是孙青林偷偷告诉马扩的。马扩感叹着这些世家勾连之深、攀扯之广,猛然想起李清照的母亲正是王的长女,那易安居士和秦桧之妻王氏岂不就是表姐妹?这两人,一个流芳千古,一个遗臭万年,际遇天差地别,真是让人拍案称奇。

三人各带了一名随从,一行六人都骑了马,踏雪而行。中午时分,他们便抵达了白马渡口。这里过河的人很多,渡口前人喊马嘶,格外热闹。

这时黄河已经封冻,一些人行李不多,换上皮靴便直接过河了。可是他们骑乘的马到了冰上便一个劲地打滑,把马蹄裹上毡子试了一下也不行,马扩便让马振群去租大型雪橇来过河。

其余的人站在一块空地上等候,寒风呼啸,冻得众人直打哆嗦。孙青林身体不太好,又是个碎嘴子,不停地抱怨,“我是堂堂的六品枢密承旨,居然还要在冰天雪地中忍受寒风,地方官都死在哪里去了?”

这个孙青林,不但满腹牢骚,和自己说话时居然也摆资历、充长辈,摆不正位置,显然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那种人。马扩实在听不下去,便安慰道:“应该是白马县没有得到消息,否则的话,他们即便不在意咱们俩,又哪里敢怠慢可巡按郡县的监察御史?!”

秦桧外表虽然方正,但城府极深,对于马扩的调侃只是嘿嘿笑两声便没有反应了。

又过了难捱的一刻钟,马振群回来了,后面还跟着两辆骡子拉的雪橇。马扩回头对众人道:“大家把马拴在雪橇后面!”众人顿时有了精神,纷纷坐上雪橇。

“驾!”车夫长鞭一甩,赶着雪橇向黄河中驶去……

粮仓起火只是一件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梁师宝最初时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这件事被莫名其妙地捅开、放大,引发官家震怒,继而派出监察特使前来河北,梁师宝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梁师宝位高权重,当然不会赤膊上阵,直接去做贪污军粮,弄虚作假这种事情,但他却不能保证手下人个个清廉,尤其几个主管仓库的官员每年向他进贡大量钱财,这些好处哪里来就不言而喻了。便是他自己,给蔡京生日的贺礼,一出手便是十万贯,经不起查的事情又哪里少做了?一旦下面被查出问题,他也有失察的责任,而且若是监察使顺藤摸瓜,抓住自己的把柄……

这天上午,梁师宝得到确切消息,马扩一行抵达了河北。梁师宝忧心忡忡地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的幕僚王克彬在一旁劝说道:“使相勿忧。监察御史秦桧是枢密郑相公的姻亲,使相只需着人打通郑相公的关节,枢密院、御史台这两衙就都无须过虑了。只有那马扩,是郓王推荐的,才得以武兼文职,这次又加了兵部郎中,他才是这次监察的重头,使相不妨在他身上做文章。”

“某当然知道!奈何时间紧迫,这文章可怎么做?”

“这……”王克彬眼珠一转,面上浮现出阴狠之色,“既然使相担心监察出事,那就想办法让监察使来不了河北,不就行了?”

梁师宝闻言一惊,当即停住脚步,忖量半天,又开口问道:“这几人都有背景,此法可能妥当?”

王克彬嘿然一笑,“当然与我等无关。小人记得太行山那支队伍曾经受过使相恩惠,现在该是他们出力的时候了。”

梁师宝缓缓点头,“如此,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