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陶燃的柴烧
作者:阿布阿布船长      更新:2019-09-04 05:41      字数:3665

陶青见到依不然,投来淡淡的微笑,陶陶从“瓷山”后面抱了个青花大香炉出来,也看到依不然。她放下手里的瓷器,开心的跑过来招呼:“大哥哥!你今天还要点儿什么货呀?!”

“陶陶!上次那种骨瓷瓶,我还要五件!”依不然记得是二十四个一箱。

“大哥哥!你等着,我去给你拿货。”说完,陶陶就跑回“瓷山”后院了。

依不然在瓷器店门外等了一会儿,却不经意间看到门边角落里堆了不少好像是次品和废品的物什,就走过去捡起来看了看。

这应该不是瓷器,看起来像是陶器,表面很粗糙,上釉也不均匀,颜色变化倒是有点特别。看得出来,纯粹是烧窑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变化。

依不然拿在手里的应该是个茶壶,不过型已经扭曲了,有点怪异,好在壶盖还比较契合。

“依…不然!你手里拿的是被丢弃的残次品!”陶青瞥到依不然在一堆烧坏的废品柴烧陶器里挑拣,赶忙提醒他!

依不然回头笑了笑:“我知道!不过我喜欢这样的陶器。”

陶青诧异地又看了依不然一眼,没再理会他,转头跟买货的客人结账。

依不然爱不释手的拿着手里的陶器茶壶,又附身捡了一个烧变形的陶罐。看来都是这批货里被烧坏的废品。

这时,瓷器店里有个中年人出来。依不然见中年人抱着两个木箱子,里面应该是自己要的瓷瓶?陶陶也抱了一个木箱子跟在后面。

依不然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中年人,文质彬彬的样子,不像个烧窑的窑匠,看着倒像个做学问的文化人。一副黑边近视眼镜挂在挺直的鼻梁上,疲惫不堪的眼神,透着深邃、倔强,浑身洋溢着不屈不挠的精神。略显佝偻的身躯,和被窑火烤得有些干裂的肌肤,诠释着对生活和艺术追求的艰辛。

没一会儿,五件瓷瓶木箱子就摆在了瓷器店门外的空地上。

依不然手里拿着捡来的陶器废品:茶壶和罐子。

“依…不然!你确定要这两个废品麽?”陶青疑惑的问了句。

依不然举了举手里的陶器,笑说道:“人是个奇怪的动物,都有奇怪的嗜好。而我恰恰就喜欢这样的陶器,别人都以为是废品,可在我眼里,它就是一种残缺美!”依不然都为自己这样莫名其妙的说辞给了两个字的评语:暗赞!

“陶青!给我算下多少钱吧!”依不然将手里的陶器搁在瓷瓶木箱子上。

“青青!那两个残次废品送给这位先生吧!”中年人忽然开口对陶青交代。

依不然连连摆手说道:“别介!就当成品计价,我这是有钱难买心头好!”依不然坚持要花钱买这俩残次废品,对陶青叮嘱着。

其实,依不然哪里看不出来嘛!这中年人肯定是陶青和陶陶的父亲,一个对陶艺寄托一生的人,为了自己深爱的事业默默打拼的人。

这样的人值得自己尊重,也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多少就是一点心意。

想到这里,依不然环顾了一圈,又在瓷瓶堆里挑挑捡捡:

什么釉里红的落地大花瓶啦,青花直筒的大罐子啦,泡茶用的青花干泡台啦,还有香炉、水洗及可以悬挂的陶瓷字画,依不然想都不想的,指指点点挑这拣那,弄了一大堆的瓷器物什,他都忘了自己的牧马人装不装得下。

依不然拿出银行卡递给陶青,准备刷卡结账。

陶青迟疑地看着依不然,又看了中年人:“爸!你看?!”

中年人有些不自然的笑了笑,转身回到瓷器店“瓷山”背面的后院去了。

谁知陶青却一脸欣喜地叫道:“依…不然!我爸终于笑了!谢谢你!谢谢!是你让我爸笑了!”陶青开心的就跟小孩子一样,激动得眼里都起了水雾。

依不然赶紧安慰:“别激动!淡定!淡定!”

不过依不然还是好奇的问了陶青,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陶青平复了下心绪,将其父陶燃的事情简述了一遍。

陶燃,祖籍西南边陲,大学毕业后去瓷都实习,认识了陶青的母亲。

两人日久生情,顺理成章的结合在一起。陶青的母亲学的是瓷器设计与烧制,而陶燃学的是陶器设计和烧制,两人都喜爱陶瓷创作,都是事业心很强的人,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事业,回家照顾孩子,做个贤妻良母或慈父。

两人的感情开始有了裂痕。最后陶青的父亲陶燃丢下自己的工作,开始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

那时候的人事业心很重,创作设计固然重要,可都想亲自烧制自己的作品。于是一年之中,陶青的母亲都难得回家。

就在陶青七岁那年,陶青的母亲在一次窑口爆燃的事故中不幸遇难。

那一年陶陶才一岁。陶青的父亲当爹又要当妈,苦熬了两年之后,陶青的父亲离开了伤心之地,携家带口的来到上江城。

第一处落脚地是上江城的一个民国古镇,叫做磁器口的。一开始也是盘了个铺面,贩卖起了瓷都的瓷器。可没过多久,民国古镇磁器口火了起来,店铺租金年年涨,陶青一家赚的钱都交了房租了。而父亲半生漂泊,早就拖垮了身体,但因没钱就一直拖着。

两年之后,陶青一家就搬到白象街,选了街尾的这家前店后院的店铺,这应该是白象街租金最便宜的铺面了。房东承诺五年不涨房租!

陶青的父亲是个不甘寂寞的人,搬到白象街的第二年就去郊外找了一处废弃的窑口,拖着病歪歪的身子重新开始了烧制陶器的未尽事业。

陶燃烧制的是叫柴烧的器物,出品率非常低,成功与否一切都是天意。

陶青见依不然很乐意听她说话,就端过瓷鼓凳请他坐下,继续介绍着:

凡是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都可称之为柴烧,作品可分上釉(底釉)与不上釉(自然釉)两大类,如宋朝天目碗及青瓷釉,都是上釉的,rb的备前烧是不上釉的(取其自然落灰效果)。柴烧是一种古老的技艺,烧窑难度相当高。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於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

柴烧用土,都是陶青父亲从老家建水运过来的五色土,经自行调配,考量的是陶土耐热温度、柴窑属性、薪柴种类等;追求的是让土能产生一种温润、敦厚、沉稳内敛的柴烧之美。

而柴烧用的木柴,一般需静置约三至六个月以上(忌太潮湿),以利燃烧,其种类有樟、龙眼、荔枝、莲雾及废弃木材等。

陶青父亲将那口废弃的窑口重新修缮,仅以燃烧木材提供热能,一般烧窑需三到五天,期间需不眠不休轮班投柴,加柴的速度和方式、薪柴的总类、天候的状况、空气的进流量等细微因素,正不断地影响窑内作品的色泽变化。

柴烧之所以美,主要就是落灰。柴窑烧陶时,完全燃烧的灰烬极轻,随著热气流飘散。

当温度高达1200℃以上时木灰开始溶融,木灰中的铁则使陶杯中的铁形成釉,呈现不同的色彩变化。这种方式形成的釉被称为“自然落灰釉”,自然落灰釉乍看不甚起眼,但越看越耐看是柴烧作品的迷人之处。

依不然听着陶青的介绍,就跟听天书一样,这真的是隔行如隔山啊!不过对美好的事物,依不然还是能够理解的。就比如丢弃在瓷器店门口的柴烧残次品,在依不然看来就有独特的美感和魅力。

陶青继续介绍:“柴烧陶器,每一件都是上天赐予的礼物,独一无二的。”

依不然想想也是,柴烧作品的魅力主要是落灰,天知道灰会落到哪里?冥冥之中总是有不经意地神来之笔,就那么一划拉,一件独一无二惊世骇俗的完美作品就出炉了!

听着陶青的故事,依不然都忘记自己是来做什么的了。

“姐!爸爸叫你进去呢!”陶陶手里拿了个礼品盒,从“瓷山”背后出来。

陶青将依不然要的货都清理了一下,跟依不然结了账,就去了瓷器店后院。

依不然将牧马人倒了过来,打开后备箱就开始搬瓷器上车。

后排座放倒都差点儿装不下了,依不然还依依不舍的看了瓷器店一眼,想想下次再来一次估计能把自己喜欢的瓷器都淘够了吧!

陶陶将礼品盒递到依不然面前说:“大哥哥!这个是爸爸叫我送给你的!”

“啊?!”依不然诧异地接过礼品盒。

迫不及待的打开礼品盒,出现在依不然眼前的,是一个土红色的柴烧茶盏,口沿一抹铁釉泛着黯然之光,翻过来看,自然落灰形成的色彩与铁釉变化莫测,就如同一幅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塞北山水画。茶盏足底刻有燃字落款。这应该是陶青父亲陶燃的烧制作品了。

太漂亮了!依不然看在眼里喜在心底,心说这才是柴烧的魅力:每一件都是孤品!

依不然收好茶盏,伸手划了陶陶一个鼻子:“谢谢陶陶!代我谢谢你爸!”

陶陶笑嘻嘻地点点头:“大哥哥!还来淘货吗?”

“嗯嗯!有空就过来淘货!”依不然说着就来到牧马人车门前。

这时陶青从瓷器店里出来,见依不然就要上车,就紧走几步过来,似乎有点犹豫地说道:“依…不然!我爸说,如果你喜欢柴烧陶器,等下次他柴窑作品出窑时,你再来看看有没有喜欢的。”

“好的!如果你爸的柴窑烧制好了,成品出窑时,记得通知我就是。”依不然还真想再来看看,有没有自己心仪的柴烧陶器。

虽说捡了一把柴烧残次品茶壶和一个陶罐,如果还能淘到成品的柴烧陶器,那也是蛮不错的。

可依不然才把牧马人开出去二十多米,又想起一件事来:陶青的父亲,陶燃身患顽疾,只怕没两年过头了。依不然心想,要不要帮帮他?救治陶燃,就是挽救了这一家人。

陶青原本眼瞧着依不然的牧马人渐渐离开了街尾,可忽然又见牧马人走到半路又停了下来。

正疑惑呢,陶青的手机接到一条短信消息:陶青!你爸身患顽疾,熬不过两年!若要想痊愈,可以来找我!

看完短信消息的陶青,瞬间就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