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国兴亡
作者:空山醉道      更新:2019-07-21 13:57      字数:2510

1644年一支来自东北的游牧民族,驰骋铁骑越过长城,进入北京,象征着皇权的紫禁城落入了满族人手中,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国—大清正式开始了长达268年的统治。

大清始祖来自长白山地区,公元16世纪70年代开始,努尔哈赤着手统一女真各部,经过二十多年的征战,终在在1617年正式统一,建立后金,自号大汗,并以七大恨正式向明朝宣战。此后10年间接连攻占明朝辽东地区,明军连战连败。但在锦宁之战中,神话被打破,努尔哈赤身受重伤,并在当年去世。此后在第二任大汗皇太极时期,后金得到了长足发展,灭察哈尔,灭内蒙,迫使朝鲜臣服,并于1636年改国号为清,这些行动使整个明朝的北部大门完全暴露在清军的铁骑之下。从1629年开始,清军从北方的居庸关,山东的墙子岭、河北的张家口五次入关,掠夺大批牲畜、人与财物,借用维持统治的经济基础、政治保障上打垮明朝,事实上清军成功了,由于清军的频频入侵,导致明军无力两线作战,当时的明朝在外出了清朝这个外患,国内的动乱也越演越烈,农民军越剿越多,明军只能苦苦硬撑,同时清军的战略入侵也间接帮助了明军对于农民军的松懈,强化了农民军的威胁。加之明朝的内部矛盾重重,内部的腐败和外力的打击,在双重打击之下走下了败亡。

公元1644年3月,即清顺治二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宣告灭亡。山海关的吴三桂归降清军,两军在一片石击溃李自成,正式入主中原,在此后二十年间,清军与南明与大西政权的残余力量经过血战,终于在1662年,即康熙二年正式统一中原。

清朝虽然继承了明朝在中国的疆土,但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重重。在外,在南明的征战中,帮助清王朝攻灭南明其实主力为以吴三桂为首的汉姓三王,历史称之为三藩,北方有沙俄帝国正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东南郑氏集团占据台湾。在内,内部朝政是为旧满族贵族控制,采取圈人制,这些严重威胁着新生王朝的稳定。但上天还是眷顾清王朝,康熙帝也是一个有着强腕手段的强大君主,在康熙帝的一生中将清王朝重新再一次统一中国,废除圈地制度,并使中国的疆土扩展到了青海外蒙,并将西藏纳入中国版图,在东北却丢失了尼布楚,但抵挡了沙俄一百多年对东北的渗透。此时中国开始趋于稳定,繁荣的局面开始出现,为后世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盛世“康乾盛世”拉开了序幕。

1722年,康熙去世,雍正即位,雍正是中国历史上及其少见的君主,每日工作量是平常人的七倍,平均的睡眠时间只有四个小时,在他这种惊人的努力下,清王朝得到持续的发展,为后世的盛世铺平了道路,并在蒙古与准葛尔汗国的战争中将疆界继续向西推进,唯一的失败是将贝加尔湖东侧的疆土让给了沙俄。同时雍正皇帝的勤政,导致了雍正的健康出现了问题,雍正皇帝为了逃避死亡,想以求取丹药取得长生,但终究没有逃脱死亡,1735年在圆明园病逝。

乾隆皇帝是清王朝盛世顶峰的推动者,也是帝国没落的摧毁让大清的疆域走向最大时代,在疆者,在乾隆统治的中期之前,乾隆皇帝可以说是一个雄主,西北方面攻灭了准格尔汗国以及残存余孽,域走向最大化的同时,大清也成为世界最富有的国家,大清成为当时西方时尚的象征。可谓盛极必衰,大清表面的繁华下隐藏着种种危机,乾隆皇帝的好大喜功,穷奢极欲让大清积攒的财富挥霍一空,犯官的养廉制度,土地兼并现象越发严重,加之制度落后让清帝国内部的腐朽越发显现,酿成了白伦起义,白莲教起义,大小金山起义与台湾农民起义。1789年英国的马噶尔尼来中国访问,想打开中国的大门,遭到乾隆拒绝的时候,留下了一句名言,深刻反映当时中国的真实情况。“中国就像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如果没有优秀的船长在指挥,这艘战舰终将沉默”。乾隆皇帝的皇帝思想只是局限于中国,在对待科学方面显得极不关心,如在清缅之战中,前线的清军将领领教了缅甸军队的火器威力,上表乾隆学习西方火器,乾隆以满人弓马立天下,火器会让满人产生惰性为由加以拒绝。清王朝的狂妄自大,让帝国不可逆转的走向了衰亡。1799年,乾隆在他的十全武功中宇于圆明园与世长辞。

乾隆之后的嘉庆皇帝,虽然有改变帝国现状的决心,但却没有改变的能力,帝国的动乱更加频繁,以至于天理教还一度攻占皇宫。比较嘉庆与先辈君王,显得能力显然不足。嘉庆皇帝1821年去世之后,其子道光皇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勤俭的皇帝,道光皇帝虽有平定张格尔的功勋,但面对工业革命之后的西方列强却显得手足无措,最后只能割地赔款,中国的灾难也开始了,这个灾难时如此的致命,如此的沉重。鸦片战争后道光皇帝并没有对帝国做出任何改变,直到他去世,中国还是按照二千多年的模式在运转。咸丰皇帝同样没有能力改变帝国现状,才登位一年,在广西就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此时的中国,内有内乱,外有西方列强的咄咄逼人,咸丰皇帝手足无措,只能在鸦片中寻求自我安慰。咸丰一朝是清朝历史上最大的悲哀,东北和西北150多万疆土被沙俄侵占,英法联军的入侵,让咸丰逃亡热河,在悲愤中永远的离开,同时太平军在长江以南形成政权,对帝国产生很大危险,但太平天国的制度实为虚渺不切实际,上级阶层的腐朽,统治的残暴更甚清朝,农民起义的局限性灭亡是注定的。

咸丰之后同治、光绪皇帝时期,是清王朝的短暂恢复期,此时洋务派以奕欣、李鸿章为首的改革派在主持下,内联慈禧皇权实力派,力除肃顺为首的守旧派,开展了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走向了现代步伐的道路,后由于改革军事的同时,政治的守旧与抵抗性,导致了王朝的发展产生了强大阻力,这阻力将王朝死死拖住,导致了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在甲午海战和庚子国变中连连败北,中国的革命拉开了序幕。

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或许是帝国的回光返照,清王朝在1905年开始了立宪变革,这是清王朝的最后一次变革,无独有偶,这次变革也没有让中国走向富强,但将中国的陆军走向了现代化,也正是如此让中国的军阀开始拥兵自重,成为了中国的灾难。改革之后的第三年,光绪和慈禧相继离世,年仅3岁的溥仪登上帝位,其父载沣都没有能力改变帝国的现状,革命的烽烟在全国各地皱起,武昌的一生枪响清帝国走向了灭亡,1912年2月清王朝在内外交困中,宣布退位,大清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