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怀才不遇心悲凉
作者:秋亭      更新:2019-07-25 09:23      字数:2253

马皇后丧期将至,道衍连同溥恰等妙智庵一干人等星夜兼程赶赴京城。虽为住持,已受佛门点化,本应六根清净,看透红尘,可面对京城气派的王者之地,溥恰也是深感震撼,虽然是国丧期间,商户闭门,百姓哀悼,锦绣繁华之境是掩盖不住的。出身贫寒的他博览群书,不过当真是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眼见这景象,他似乎知道了为什么道衍要执着的入世为官,虽然内心兴奋汹涌澎湃,脸上还装作风轻云淡,如此盛景怎可错过,皆用余光扫视。

进入皇宫,博大的宫殿更是给予溥恰极大的震撼,他心中也不免动了一些心思,妙智庵毕竟是宵小之地,如能登堂入室,成为入驻皇家寺院,那必是施展拳脚的荣光之地。

施礼期间,内官喊道:“皇上驾到。”百官身着丧服齐整整的跪落一地,在宫殿的测门口,一个走路充满英武挺拔之气的汉子,通体白衣,大步流星的迈步出来,道衍终于目睹了朱元璋的真容。道衍多么期望他能注意到自己,可朱元璋不仅根本不会注意到他,甚至王公大臣,他也不看一眼。朱元璋的面容充满愁苦,皇冠下的头发也已然花白,可眼神中的刚毅狠绝之色摄人心魄,令人感到不怒而威。

大殿之上唯有朱元璋一人昂然而立,道衍仰望之际,蓝天覆盖宫殿,实有天人合一之境。朱元璋用声如洪钟的嗓音诵读悼文,表达自己的哀思,不时抽泣,可音调依然掷地有声,气势雄浑,最后他下令皇宫之内的所有僧侣为马皇后朗诵金刚经一百遍以度亡灵。

在一旁诵经的道衍再次想起了,洪武八年的事情,内心充满感慨,看着胡须已经发白,不禁叹息连连。以为刘伯温的去世给了他施展抱负的机会,谁料到还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自己甚至不惜还俗,违背对佛祖信仰,可还是被举荐不利,无法进入仕途。在京城逗留之际,他再次穿上僧袍借着朱元璋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道衍被以通儒僧人的身份留在了京城,可选拔之人任贤妒能,道衍不仅没有见到朱元璋,也没有被受封为僧官,只获赐僧衣,道衍无奈拂袖而起。可幸的是,他在此次行途致之中结识了经僧录司右觉义来复、以及右善世宗泐,俩人都对道衍经天纬地之才深感敬佩,最后几人成为了莫逆之交。

道衍想借着这次入京的机会,与朱元璋来一个迎头会面,成败在此一举。经宗泐的引荐,道衍终于如愿的见到了朱元璋。

这日朱元璋坐于凉亭之内,一边翻看公文,一边自斟自饮的喝茶,来人通报道衍大师到了。朱元璋只是面露微笑,并未起身相迎,示意道衍坐下:“大师,请坐。右善世宗泐曾多次向朕举荐过大师,您的盛名可真是如雷贯耳啊,听得朕这耳朵都起茧子了。”

道衍也有些激动,可并未外露,只是淡淡的说:“陛下言重了。”俩人天南海北的纵论一圈,朱元璋内心对他也是颇为赞赏。

朱元璋又问道:“听说大师不仅佛法高深,而且对治国之道也是大有研究啊。不瞒你说,朕年轻的时候也当过和尚,只是求生计,并没有真正的吃斋礼佛。所以对佛法,朕是一窍不通,不过朕想请教您一些治国之道如何。”

道衍答道:“陛下过谦了,不知陛下为何事烦恼。”

朱元璋站起身来,面色有些沉郁:“朕年幼之时,深受贪官污吏的坑害,要不是元廷滥收苛捐杂税,弄的民不聊生,朕的爹娘也不会饿死。所谓朕即位以后,就对于贪墨之事,见一个杀一个,绝不姑息。可现在竟然还有户部官员和地方官府相互勾结,滥用职权,谎报支出数额,瞒天过海,损公肥私,如此胆大妄为。朕索性一股脑全杀了,剥皮揎草,朕就不信治不了这贪污之风。朕想请教大师,朝廷给这些官员这么多的俸禄,为什么他们还要贪呢,他们就不害怕杀头吗?”

道衍哈哈轻笑几声,娓娓道来:“杀头之罪,没有人不怕,可没到眼前,谁都以为自己可以躲过去,这就是很多官员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还会去贪。有的人贪欲之胜,无以复加,如不金碗玉食,娇娘相伴,他宁可死去。贪欲为人之第一恶念,如不加以遏制,必会无限膨胀,最终无法遏制,继而无法无天,吞噬天地。世人的贪欲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只得一堵一疏。堵可从严刑律法,亦可一体统查,以王法之威慑,使之不敢贪、不能贪。这疏导则在于高薪养廉,文人书生读书做官为什么?有志之士当然想报效朝廷,匡扶社稷,可许多人不就是想成为人上人吗?数十年暗伏案苦读,就是为了换回一碗清粥,两盘素菜吗?我朝俸禄之低,历代罕有,如此低的俸银,只能逼着他们去贪,去接受贿赂。”

朱元璋有些愤怒:“朝廷有亏待过他们吗?他们不仅拿着俸银,七品以上官员,衣食住行、皂隶人员朝廷都给他们补贴和支付,你可知道30两银子就可以让百姓的五口之家过的丰衣足食。”

道衍知道有些触犯龙颜,不又不得不说了:“读书之人,都有些雅趣嗜好,没有银子的支持,怕是。。。。。。”

朱元璋拍案而起,说道:“朕是请他们来治国安邦的,不是让他们吟诗作对、画一些花鸟鱼虫来卖弄风情的。”不过转而就很快恢复了笑脸:“大师是得道高僧,也是饱学之士。自然不会同那些酸秀才一样扭捏造作。如今朕的皇家寺院皇觉寺,修成在即,大师可否有兴趣前去为朕烧香礼敬佛祖。”

道衍听闻,心中不免悲凉,他知道朱元璋言下之意还是把他当做一介僧侣,心气孤傲的道衍,绝不甘心就此埋没自己的才华。他势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道衍在内心时常自比诸葛亮,评议刘伯温,非常敬仰三顾茅庐的绝世美谈,也羡慕朱元璋对刘伯温的礼聘,如今自己已经三度献媚,却被冷眼处置,束之高阁。

心灰意冷的道衍婉拒了朱元璋的请求,随着宗泐退去了。道衍边走边想,难道我的余生就要在那清冷的寺庙蜡炬成灰了此一生吗?正当此时,道衍看到一个人在挥毫泼墨,还有一群人在饶有兴致的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