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目的.
作者:王胜建      更新:2019-07-25 09:44      字数:1073

第九十四章:目的。

捉弄不是目的,目的是让他们在关键的时候全部阵亡,那么什么叫做目的,我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这当然是战术,是我整体战局中的关键一步。

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作为观念形态,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人的实践活动以目的为依据,目的贯穿实践过程的始终。

我们的目的是让他们做诱饵,引的是他们后面的后援团十万骑兵,我想让他们这十万骑兵过来,冲着拯救他们过来。

既然他们过来那么我就自然有办法整他们,不过他们也有可能不过来,所有说我要留着这些诱饵不让他们被我们干死。

欲擒故纵,是孙子兵法中的一种。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

打仗,只有消灭敌人,夺取地盘,才是目的。如果逼得“穷寇”狗急跳墙,垂死挣扎,己方损兵失地,是不可取的。放他一马,不等于放虎归山,目的在于让敌人斗志逐渐懈怠,体力、物力逐渐消耗,最后己方寻找机会,全歼敌军,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诸葛亮七擒七纵,决非感情用事,他的最终目的是在政治上利用孟获的影响,稳住南方,在地盘上,次次乘机扩大疆土。

在军事谋略上,有“变”、“常”二字。释放敌人主帅,不属常例。通常情况下,抓住了敌人不可轻易放掉,以免后患。而诸葛亮审时度势,采用攻心之计,七擒七纵,主动权操在自己的手上,最后终于达到目的。这说明诸葛亮深谋远虑,随机应变,巧用兵法,是个难得的军事奇才。

人们常常希望迅速成交,然而,欲速则不达。

其实我这个战术和欲擒故纵是差不多的,虽说本质上是不同的,但是实质上是相同的。

我在这里坐等他们的到来,可以说现在的我是看戏等好戏,我还是蛮有兴趣期待后来发生的一些事的,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过来的人能在十七世纪指挥这样一场战争我还是很兴奋的。

兴奋是肯定的,肯定的是兴奋,在这茫茫大草原,看着这些盔甲披身的战士,我想此时此刻的我应该是创造历史的人,然而这段历史又则会被彻底的遗忘。

这是一种苦痛的滋味,一种想留名千古却必须默默无闻,这何尝不是一种领悟,一种心痛的领悟。

望苍天啊,望大地,有谁能明白我的内心是何等的涌动。

“开打。”我大声喊道,当然指挥旗随后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我们的标配。

我的一声令下所有人便又开打了起来,很快他们便恢复到了刚刚的激烈的状况,仿佛刚刚的停战是我按了暂停键一般的,这就是指挥的魅力和艺术,当然这是需要相当的实力的,我可以说我是可以完全升任的。

因为我是真将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