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大量先进的地外文明
作者:程威灵      更新:2019-07-26 03:59      字数:3114

月净威,哈佛大学科学家,道:“外文名fermiparadox;别称费米谬论;提出者费米;提出时间1950年。”

精星灵,曰:“产生背景。”

便携电脑手表,投射出,这些画面。

在1950年的一次非正式讨论中,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费米在和别人讨论飞碟及外星人的问题时,突然冒出一句:“他们都在哪儿呢?”,如果银河系,存在大量先进的地外文明,那么为什么连飞船或者探测器之类的证据,都看不到。

对这个话题,更加具体的探讨最早出现在1975年麦克·哈特的文章中,有时也被叫做麦克·哈特悖论。

另一个紧密相关的问题是大沉默——即使难以星际旅行,如果生命是普遍存在的话,为什么我们探测不到电磁信号?

有人尝试通过寻找地外文明的证据来解决费米悖论,也提出这些生命可能不具备人类的智慧。

也有学者认为高等地外文明根本不存在,或者非常稀少以至于人类不可能联系得上。

地球殊异假说,有时被认为,为费米悖论提供了一种,解释的答案。

从哈特开始,很多人开始发展关于,地外文明的科学理论或模型。

大部分工作,都引用费米悖论作为参考。

很多相关的问题,已经得到重视,内容包括天文学、生物学、生态学和哲学。

新兴的天体生物学,给问题的解决引入了,跨学科的研究手段。

月净威,哈佛大学科学家,道:“悖论发展。费米悖论亦称费米佯谬,在费米提出之后,该佯谬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如今被称为什么呢?”

便携电脑手表,立刻展现了,这些画面……

如今被称为“齐奥尔科夫斯基(k.tsiolkovsky)·费米·维尤因(d.viewing)·哈特(m.hart)·蒂普勒(f.tipler)佯谬”,这些人都曾参与了费米佯谬的讨论并提出了重要观点。

1959年,《nature》发表了一篇想象力十足的文章《寻求星际交流》——它如今已被该领域研究者奉为“经典中的经典”,两位天文学家科科尼和莫里森提出,可以利用微波辐射来探测,银河系其他文明的构想。

之后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frankdrake)提出了,两道方程解,被称为德雷克公式(又叫德雷克方程):公式1为:n=ng×fp×ne×fl×fi×fc×fl;

公式2为:n=r*×fp×ne×fl×fi×fc×l其中:

n代表银河系内可能与我们通讯的文明数量;ng银河系内恒星数目;fp恒星有行星的比例;ne每个行星系中类地行星数目;fl有生命进化可居住行星比例;fi演化出高智生物的概率;fc高智生命能够进行通讯的概率;fl科技文明持续时间在行星生命周期中占的比例;公式2与公式1的区别在于r*替代了ng,l替代了fl。

r*为银河系形成恒星的平均速率,l为科技文明寿命。

德雷克公式,用来估测银河系中存在地外文明星球的数量,是多少。

“德雷克方程”被看作是理论上,对费米佯谬的第一次正式回应。

但科学家,不同意很多公式中变量的值(可以严谨地说德雷克公式计算于银河系中,且我们可能接触的外星生物的数量,而不是有生命的机率)。

取决于不同的值,方程式可以暗示生命的形成,是频繁或稀少的。

德雷克计算我们,在任何时间可能接触的外星生命只有1个。

1975年,哈特在皇家天文社会学学报上,发表论文《关于地球上地外文明缺席的解释》,首次把费米佯谬作为一个,严肃的概念来讨论。

针对费米的问题,他提出四种解释:1、对地外文明而言,进行星际旅行还不可行。

2、从动机分析,地外文明不打算和人类进行接触。

3、地外文明刚刚出现不久,和人类的接触还需要一段时间。

4、地球已经被外星文明拜访过了,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哈特逐一进行讨论后,认为以上四个理由都不成立,由此得出的反推结论只能是:地外文明根本不存在。

哈特的文章,获得了出奇高的关注率,大量的科学家,开始积极关注费米佯谬,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以观点激进而闻名的蒂普勒极力主张,用一种理论上,能进行自我复制的“冯·诺依曼探测器”来代替无线电搜索。

格瑞恩在论文《大沉默:关于地外智慧生命的争论》中,则认为德雷克方程的各项参数设置,存在缺陷,并提出补充建议。

精星灵,曰:“悖论观点。费米悖论讲述的是有关尺度和概率的论点和稀缺的证据之间的矛盾,宇宙显著的尺度和年龄意味着高等地外文明应该存在。但是这个假设,得不到充分的证据支持。费米悖论的第一点,即尺度问题,是一个数量级估计:银河系大约有2500亿(2.5x10^11)颗恒星,可观测宇宙内,则有70泽(7x10^22)颗。即使智慧生命以很小的概率出现在围绕这些恒星的行星中,那么仅仅在银河系内,就应该有相当大数量的文明存在。这也符合平庸原理的观点,即地球不是特殊的,仅仅是一个典型的行星,具有和其他星体相同的规律和现象。有人用德雷克公式来支持这个论点,尽管这个式子的基础,正在受到质疑。费米悖论的第二点是对尺度观点的答复:考虑到智慧生命,克服资源稀缺的能力和对外扩张的倾向性,任何高等文明都很可能会寻找,新的资源和开拓他们所在的恒星系统,然后是涉足邻近的星系。因为在宇宙诞生137亿年之后,我们没有在地球或可观测宇宙的其他地方,找到其他智慧生命,存在的切实可靠的证据;可以认为智慧生命,是很稀少的,或者说我们对智慧生命的一般行为的理解,是有误的。”

月净威,哈佛大学科学家,道:“解决方法。在物理学家史蒂芬·韦伯2002出版的《地外文明在哪儿?》一书中,列举了费米佯谬的50种解决方案,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宇宙中不存在,别的文明。二、外星文明是存在的(或曾经存在过),但它们迄今为止,还无法和我们接触。三、外星文明,已经来到地球,只是我们不知道。”

精星灵,曰:“主要形式。费米悖论可以表述成两种形式。”

便携电脑手表,立刻通知出,这些画面,大家仔细地研究,这些画面,所包含的知识……

一种是“为什么没有发现外星人或者外星物品?”如果星际旅行是可行的话,即使是用人类造的飞船这样缓慢地旅行,也只需要5百万到5千万年去征服星系。

就算不考虑宇宙尺度,在地质学尺度上,这也是一个相当短的时间。

因为有很多年龄,比太阳更大的恒星,或者因为智慧生命,可能进化得更早,这个问题就变成,为什么星系,还没有被殖民。

即使殖民,对所有外星文明来说是不合实际的,或者是不想去做的,大规模的星际探索,也应该是有可能(探索的方式和理论上的探测器,会在下文具体讨论)。

然而没有任何,关于殖民和探索的证据得到承认。

星际旅行的次数问题,就足以解释为什么地球上,缺少外星生物的证据。

但是问题,就变成“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智慧生命的迹象?”,因为足够高等的文明,应该能在可观测宇宙的较大范围内被看见。

即使这些文明是很稀少的,尺度问题的讨论暗示他们,可能在宇宙历史中的某一段存在过。

因为他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能够被观测到,我们视野范围内应该能找到,很多他们起源地的迹象。

然而没有任何,确切的地外文明的观测证据。

相同的以尺度和机率的角度与视野来观察,地球属于适居带的行星,拥有且满足一切生物物种维持生命、生存和演化的所有条件,然而事实上,从地球历史中的显生宙开始至今,在这长达五亿多年的岁月间和数百万的生物物种中,只有一个物种,成功的演化成为高等智慧生命-“人类”,而非多种多元的高等智慧生物并存于地球上,这显示了在“相同条件”下,“高等智慧生命”并非如此的轻易出现和存在。

同地球殊异假说一般,这或许为费米悖论,提供了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