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很特殊的量子态
作者:程威灵      更新:2019-07-27 05:36      字数:2251

月净威,哈佛大学科学家,道:“量子描述。量子力学是非定域的理论,这一点已被违背贝尔不等式的实验结果所证实,因此,量子力学展现出许多反直观的效应。量子力学中不能表示成直积形式的态称为纠缠态。纠缠态之间的关联不能被经典地解释。所谓量子纠缠指的是两个或多个量子系统之间存在非定域、非经典的强关联。量子纠缠涉及实在性、定域性、隐变量以及测量理论等量子力学的基本问题,并在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精星灵,曰:“量子特点。多体系的量子态的最普遍形式是纠缠态,而能表示成直积形式的非纠缠态只是一种很特殊的量子态。”

历史上,纠缠态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35年薛定谔关于“猫态”的论文中。

纠缠态对于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具有重要意义,已在一些前沿领域中得到应用,特别是在量子信息方面(例如,量子远程通信)。

我国科学家潘建伟,已经成功的制备了8粒子最大纠缠态。

月净威,哈佛大学科学家,道:“理论发展。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量子力学快速发展并完善起来,解决了许多经典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大量的实验事实及实际应用也证明了量子力学是一个成功的物理理论。但是关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却存在不同的解释。”

精星灵,曰:“理论产生。众多的物理学家在自己观点的指引下,对量子力学的基本解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要有三种:传统解释、ptv系统解释和统计解释,这三种解释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传统解释出发点是量子假设,强调微观领域内每个原子过程或基元中存在着本质的不连续,其核心思想是玻尔的互补原理(并协原理),还接受了玻恩对态函数的概率解释,并把这种概率理解为是同一个粒子在给定时刻出现在某处的概率密度。ptv系统解释的代表是玻姆,这种解释试图通过构造各种隐变量量子论来寻找量子力学的决定论基础,即为态函数的概率解释建构决定论的基石,目的是在微观物理学领域内恢复决定论和严格因果性,消除经典世界同量子世界的独特划分,回到经典物理学的预设概念,建立物理世界的统一说明。统计解释认为态函数是对统计系统的描述,量子理论是关于系统的统计理论,这个系统是由全同地(或相似的)制备的系统组成,不需要一个预先确定的动力学变量的集合,是一种最低限度的系统解释。上面讲到三种观点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是由于各方都坚持己见,才有了著名的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论战,量子纠缠才被爱因斯坦以一个悖论的疑问提出。量子纠缠就此提出。1927年9月,玻尔在科摩会议中首度公开地演讲他的互补原理,由于他采用了大量的哲学语言来阐释互补原理,使大家感到震惊与困惑。当时大多数人对于测不准关系及互补原理的深刻内涵还不大明了。几个星期后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五届solvya会议,包括玻尔、爱因斯坦、玻恩、薛定谔、海森堡等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家都出席了这项盛会。玻尔在会议中重述了他在科摩会议上的观点。由于爱因斯坦并未参加科摩会议,这还是他首次听到玻尔亲自阐述互补原理和对量子力学的诠释。”

月净威,哈佛大学科学家,道:“理论完善。1951年,玻姆在《量子理论》中重新表述了epr思想,用两个自旋分量代替原来的坐标和动量,为进一步研究特别是实验检验奠定了基础。1952年,玻姆在《物理学评论》上连续发表两篇文章,提出了量子力学的隐变量解释。玻姆认为,在量子世界中粒子仍然是沿着一条精确的连续轨迹运动的,只是这条轨迹不仅由通常的力来决定,而且还受到一种更微妙的量子势的影响。量子势由波函数产生,它通过提供关于整个环境的能动信息来引导粒子运动,正是它的存在导致了微观粒子不同于宏观物体的奇异的运动表现。玻姆理论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它对测量的处理。在这一理论中,量子系统的性质不只属于系统本身,它的演化既取决于系统同时也取决于测量仪器。因此,关于隐变量的测量结果的统计分布将随实验装置的不同而不同。正是这个整体性特征保证了玻姆的隐变量理论与量子力学(对于测量结果)具有完全相同的预测。然而,它也导致了一个令人极不舒服的结果。根据玻姆理论的预言,尽管它为粒子找回了轨迹,但却是一条永远不可见的轨迹,理论中引入的隐变量—粒子的确定的位置和速度都是原则上不可测知的。人们永远无法知道粒子实际的运动轨迹,对它们的测量将总是产生与量子力学相一致的结果。此外,玻尔理论所假设的另一物理实在波函数同样是不可探测的隐变量,因为对单个粒子的物理测量一般只产生一个关于粒子性质的确定的结果,而根本测不到任何平场的性质。”。

精星灵,曰:“3成果。多光子纠缠态的制备和操控一直是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重点。世界上普遍利用晶体中的非线性过程来产生多光子纠缠态,其难度会随着光子数目的增加而指数增大。2000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在离子阱系统上实现了四离子的纠缠态。2004年,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部的研究人员打破了这一纪录,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五光子纠缠的操纵。”

月净威,哈佛大学科学家,道:“纠缠态制备。2005年底,美国国家标准局和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小组分别宣布实现了六个和八个离子的纠缠态,并且一直保持着这个纪录。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在郭光灿院士的领导下,成功制备出八光子纠缠态——ghz态,并进一步利用产生出的纠缠态完成了八端口量子通信复杂性实验。实验结果超越了以往界限,展示了量子通信抗干扰能力强、传播速度快的优越性。研究工作于2011年11月22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