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牡丹尤为天下奇
作者:程威灵      更新:2019-09-04 12:01      字数:2484

阿佛罗狄忒,道:“繁殖方法。常用分株和嫁接法繁殖,也可播种和扦插。移植适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可过早或过迟。”

喜肥,每年至少应施肥三次,即“花肥”、“芽肥”和“冬肥”。

栽培2-3年后,应进行整枝。

对生长势旺盛、发枝能力强的品种,只需剪去细弱枝,保留全部强状枝条,对基部的萌蘖应及时除去,以保持美观的株形。

除芽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为使植株开花繁而艳、保持植株健壮,应根据树龄情况,控制开花数量。

在现蕾早期,选留一定数量发育饱满的花芽,将过多的芽和弱芽尽早除去。

一般5-6年生的植株,保留3-5个花芽。

新定植的植株,第二年春天应将所有花芽全部除去,不让其开花,以集中营养促进植株地发育。

牡丹为深根性落叶灌木花卉,性喜阳光,耐寒,爱凉爽环境而忌高温闷热,适宜于半干半湿的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生长。

因此一般栽培牡丹花的盆土,宜用砂土和饼肥的混合土,或用充分腐熟的厩肥、园土、粗砂以1:1:1的比例混匀的培养土。

如栽培土壤中水分过多,其肉质根部容易腐烂。

因此,遇到连续下雨的天气时,要及时排水,切不可让其根部积水。

牡丹不耐高温,夏季天热时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最好搭个凉棚,为其遮荫。

中午前盖上草帘或芦苇,傍晚揭去。

这一措施及时做好,可以防止落叶,若任其受热、落叶,将严重影响以后开花。

牡丹因根须较长,植株较大,因此适合于地栽,若要盆栽,则应选大型的、透水性好的瓦盆,盆深要求,在30厘米以上。

最好用深度,为60-70厘米的瓦缸。

牡丹花的繁殖,用播种法、分株法、嫁接法都可以。

精星灵,曰:“生长环境。在我们地球上,是这样的。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为落叶亚灌木。喜凉恶热,宜燥惧湿,可耐-30℃的低温,在年平均相对湿度45%左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喜阴,亦少不耐阳。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或砂土壤,忌粘重土壤或低温处栽植。花期,4-5月。多采用嫁接方法进行栽培,因为与芍药同属芍药属,又多选用芍药,作为砧木。”

月净威,同时认真的研究,前三组数学排布。

他发现这三组数学排布的牡丹花型,有一种非常奇妙的数学规律。

阿佛罗狄忒,道:“土壤。这些你们,也可要清楚啦!1.土质:牡丹适宜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土壤。土壤排水能力,一定要好。盆栽可用,一般培养土。2.土性:中性,或中性微碱土。”

精星灵,曰:“浇水。这些知识点儿……可,非常的重要。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在这个美丽的金色星球上面,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牡丹。现在的金星,已经变得非常的美妙。”

谚语说、俗语说:“牡丹宜干不宜湿。”

牡丹是深根性肉质根,怕长期积水,平时浇水不宜多,要适当偏干。

月净威,被这些牡丹,所构成的各种各样形状所震惊。

阿佛罗狄忒,道:“施肥。这些你们,也很清楚吧?”

谚语说、俗语说:“清牡丹“,“浊芍药”。

栽培牡丹,基肥一定要足。

基肥可用堆肥、饼肥或粪肥。

通常以一年施三次肥为好,即开花前半个月,喷洒一次以磷肥为主的肥水加花朵壮蒂灵;开花后半个月,施一次复合肥;入冬之前,施一次堆肥,以保第二年开花。

喷施新高脂膜,大大提高农药的有效成分率。

精星灵,曰:“温度。牡丹耐寒,不耐高温。华东及中部地区,均可露地越冬气温到4℃时花芽开始逐渐膨大。适宜温度:16~20℃,低于16℃不开花。夏季高温时,植物呈半休眠状态。”

月净威,确实非常喜欢,这些有趣的知识。

阿佛罗狄忒,道:“光照。阴茶花,阳牡丹。牡丹喜阳,但不喜欢晒。地栽时,需选地势较高的朝东向阳处,盆栽应置于阳光充足的东向阳台,如放南阳台或屋顶平台,西边要设法遮*******星灵,曰:“分布情况。这就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

月净威,认真的观察,进行各种各样的研究。

涟漪周维花园的牡丹,真的是组合成的一种,不可思议的数学模型,这个花园非常的大。

花园的名字,也非常的有意思。

似乎隐藏着一种,不可思议的奥秘。

阿佛罗狄忒,道:“国内,主要产地。在你们地球上,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我真的非常,想知道。”

精星灵,曰:“河南洛阳。这个地方……你听说过,没有?洛阳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

传说,天授二年腊月初一,西京长安大雪纷飞,武则天饮酒作诗,乘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百花慑于此命,连夜开放,独牡丹不违时令,闭蕊不开。

武则天盛怒之下,将牡丹贬出长安,发配洛阳,并施以火刑。

牡丹遭此劫难,体如焦炭;却根枝不散,在严寒凛冽中挺立依然,来年春风劲吹之时,花开更艳,被誉为“焦骨牡丹”。

洛阳牡丹,遂驰名天下被称作“花”魁,洛阳人培育牡丹、观赏牡丹,亦日盛成俗。

又传,唐玄宗李隆基,有一次在后苑沉香亭畔,与杨贵妃一起观赏牡丹。

为记眼前美景,遂召李白来赋诗,此时诗仙酒醉未醒,半梦半醒之间提笔,作《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玄宗贵妃,皆大喜赞叹,马上让李龟年谱成曲,让梨园乐人演唱。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唯牡丹花开时节也。

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有诗记之:“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也曾赋曰“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来称赞洛阳牡丹。。

据史料记载,宋代时的洛阳牡丹,已经有一百多个品种,而且有不少名贵品种,其中的“姚黄”、“魏紫”,被誉为牡丹的“王”和“后”,尤为人们,所喜爱。

时至新中国,洛阳牡丹,依然吸引着,人们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