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 二
作者:司史      更新:2019-07-26 22:54      字数:2252

正说着,梁关山来了:“使君,少尹,政事堂符文来了。”

从录事参军事手中过一遍的符文,只可能是那种纯粹的公事。

最近高启表现不错,陈佑也有意缓和关系,当下没有避开他,只是朝彭澧看了一眼,然后对梁关山道:“政事堂突然来文,是有什么大事么?”

那边彭澧注意到了陈佑的目光,小声地说了一句:“那我就先告退了。”

陈佑微微点头,在他出门的同时,伸手接过梁关山递来的文书,余光看到高启似乎也准备起身离开,便笑道:“少尹若无事,不如留在这里一同参详。”

高启一顿,随即脸上露出笑容,刚刚抬起的屁股重新放到椅子上,笑呵呵道:“就听使君的。”

陈佑笑了笑,示意梁关山坐下,转手拆开文书。

政事堂令诸府军州整顿官学,不日将有学政巡查,凡不合规者减少今年秋解名额。

一件事传达了两个消息,第一是明天春天开科举,第二是新增了一个学政的职事,不知道是临时的还是要成为定例。

陈佑看完顺手递给高启,然后询问梁关山:“尚同你可听说过学政这个职事?”

梁关山略一皱眉:“之前未曾听过,京中还没传来消息。”

他说的是进奏院,按道理永兴军裁撤之后京兆府是没有资格在京城设立进奏院的,不过之前有人奏请把进奏院人员改由中枢委任,中枢诸事尽皆通过进奏院分发诸府军州。

总之就是,今天开朝会说了什么什么、哪个人上奏章结果被驳斥等等,哪怕同京兆府无关,进奏院也会整理刻印好分发给京兆府一份。

政事堂符文都到了,进奏院还没有消息,那就只有一个可能:这个决定很突然,做出决定之后政事堂直接就签发命令。而进奏院得等一天过完之后再行刻印分发,晚个一天半天很正常。

暂时不知道具体情况,空对空也讨论不出什么,三个人商议一阵,决定先让功曹梳理府内学政,等京中消息到了再讨论怎么应对即将到来的学政。前一个“学政”是京兆府官学选举等情况,后一个“学政”是这次新出现的职事。

高启回到自己的书厅,刚坐下没一会儿,彭澧就过来了。

见面落座之后,彭澧露出苦笑:“高公,我实在是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

两个人认识!听彭澧这个称呼,显然不是普通的认识那么简单。

“谁能料到咱们的陈使君会来这么一手。”

高启也是无奈,不过他很快就把思绪转移到后续措施上去:“不过无妨,跟着我就跟着我,或许,你可以向他透露我的一些消息,也能够叫他看重。”

“好。”彭澧点头,“高公,之前陈使君说的那个放粮是怎么回事?”

“你去找其他人问。”高启摆摆手,“别在我这里呆太久。”

关于这份政事堂符文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京兆府,除了进奏院的邸报,还有陈佑的私人渠道。

事情的起源是庐州一位县令上了一份奏章,这位县令名叫李昉,官宦世家,景瑞年间进士及第。冯道为相的时候同他多有接触,赵元昌征淮南的时候就把他带在身边,后来成了庐州慎县令。

淮南是新纳之土,各种问题交杂,李昉认为首要的是教育,因此上了一份奏章奏请朝廷督学。他认为当今乱世,不少官员都想着养兵平乱,但养兵只会越来越乱,不如休养生息,依靠教育来使民安稳。同时谏称科举应该成为常态,而不是随官家心意想开就开不想开就不开云云。

文官们自然十分赞同,这相当于是要打击武将。而够资格参与小朝会的老将们虽然对休养生息有异议,但也不得赞同科举应该常态化。

于是就有了政事堂的这份符文,而秋解的诏书应该会在八月中旬颁布,具体名额则要等各地学政巡视结束后上报朝廷统一分配。

也就是说,即便你秋解试中名列第三甚至第二,都存在没有参与春闱的资格,只有第一名是稳稳当当的。

现在各地学政的名单及负责范围还没确定,陈佑也不知道谁会负责京兆府,只知道学政的品阶不会太高,大概在六品左右,选择范围比较大。

秋解开始之前,陈佑之前的奏章终于得到批复,朱笔御批:准!

至于陈抟,原先的计划取消,刘守忠和石守信一同护送陈抟回京。

另一个就是京兆府隔壁的凤翔府有着落了,首先是凤翔节度裁撤,紧接着凤翔府被降为岐州,算是恢复了以前的名字。而新任的岐州刺史,是几次被贬的苏逢吉,他又从县令升上来了。

顺带一提,苏逢吉升官之前有宦官专门找他谈话,那宦官回京时带了一辆拉着重物的马车进了内库。

负责京兆府的学政是一个陌生的文士,据说曾在沈国中枢当过拾遗补阙之类的职事。

对陈佑来说,这是个好骗的,因为这人真的是一个文士,在长安城见到陈佑的第一句话就是:“数朝古都,风韵非凡啊!”

然后拉着陈佑安排的一个熟读诗书的幕僚在城内转悠、谈论诗文,晚上再次见到陈佑时,首先就批判了陈佑缩小长安城的行为。

陈佑能有什么法子呢,来这么一个人,不把他糊弄......伺候好了,就对不起京兆府那些一心向学的学子们呐!

十一月,各地发解名额出来了,京兆府有二十一人,仅次于河南府。

一场乡饮酒礼之后,陈佑送这二十一人前往河南府。同时,他还为比较看好的几个人准备了引荐书信,可以让他们在科举开始之前获得一些小小的优势。

至于那些无缘本次春闱的士子,只要入了他的眼,又没有短期内再次参加秋解试打算的人,陈佑都根据他们本人的意愿,推荐给了关系网中主政一方的文武官员。

陈佑牢记冯道的叮嘱,任何有潜力的士子他都会接触留下人情,不说全部成才,只有其中有一个两个能出将入相,那就是成功。更别说不少人即便未能走到最后,也会成为中层官员,这也是一份助力。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欺世盗国》,微信关注“热度网文或者rdww444”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