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后南有风起
作者:司史      更新:2019-09-03 01:23      字数:2194

陈佑不知道赵元昌想听到什么,但他知道这时候他该说什么。

稍稍整理思绪,他肃容拱手道:“好叫官家知晓,工部位列尚书六部,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实乃要处。此等职事,实不当交由舒侯。”

工部重不重要不是重点,重点是不应该交给舒侯。

这就是陈佑的表态。

赵元昌听完之后面色不善:“没问你舒侯能不能接手工部。”

陈佑拱手:“官家恕罪。”

“罢了罢了!”赵元昌显然没有怪罪他的意思,知道了他的想法就摆摆手跳过这个问题,“如今天下八成属我,南边伪汉,北边辽国,你认为该先打哪个?”

不容易啊!

陈佑暗自感慨,这都过去多久了,他终于被咨询军国之事。

周国战略,原先是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当初之所以认为南方更容易攻取,判断依据有两个,一个是地理环境的影响,另一个是之前交战情况反映出来的战斗力。

现在巴蜀、荆楚、吴越,都在手中,剩下的岭南、黔中的地理环境同辽国相比要差一些。但是比军队战斗力的话,辽军又比岭南军强。

主要还是当初覆灭沈国的时候缓了缓,没能一鼓作气拿下汉国,要不然也不会有现在的问题了。

陈佑仔细回想细作传回的两地消息,沉吟一阵后说出了自己的判断:“回禀官家,臣以为如今当先攻辽国。”

说完他抬头看向赵元昌,见赵元昌示意他继续往下说,便接着道:“先说天时地利,伪汉多山林瘴气,若要攻伐,以冬日为佳;而辽地苦寒,若欲攻辽,以春秋夏三季为上。再说人和,臣听闻此时伪汉与辽国内皆乱,然伪汉兵弱,此时不攻日后亦可败之,辽国兵强,当趁乱击之以灭其精兵断其精神。”

“若欲攻辽,当自何处起?”

“若起马军,可先下云州,自云州往东北,直击炭山。若起步军,当自幽州出北口,往北去往炭山。”陈佑早有思量,此时说出来丝毫不显迟滞。

说完这两句,他紧跟着道:“只是臣以为,北原宽广,一战灭辽殊难实现。此战当以复汉唐旧土为志,拿下云州左近以及卢龙之地便可。或可遣精骑奔袭炭山,不求建功,只要能惊动辽主便可。”

炭山是辽国夏捺钵常去的地方,辽主夏捺钵即便不在炭山,也离它不远。周国骑兵袭扰炭山,差不多就相当于辽国兵马出现在洛阳城外,对敌我士气影响很大。

如果按照陈佑所说的法子来,攻下云州和营州等地难度不是很大,即便有困难也可以克服,问题就是能不能选出可以承担奔袭炭山重任的马军。

知道陈佑提出的战略选择之后,赵元昌没有立马做出评价,他还得多问问其他人。

国家大事基本就在这一次次的谈话中确定,身为皇帝的赵元昌通过谈话确定自己的想法,并确定大多数足以影响朝政的重臣认可支持他的想法,之后就可以召开朝会议事或者直接下诏。

散衙回到家中,管家陈行文送来一份请帖,署名是富令荀。

陈佑知道这个人,这是舒侯的谋主,当年先帝还在时他就追随舒侯。等到赵元昌即位,舒侯被贬,他离开过一段时间,在方镇当了几年幕僚又回到舒侯身边。

但凡关注到富令荀的,都认为这次舒侯能够掌工部是他在后面谋划。

这样一个人设宴请陈佑,要说其中没有什么想法,谁会相信?

不论舒侯是准备当一个有实权能胡来的皇亲,还是野心勃勃筹谋大位,陈佑都不准备同他们拉上关系。

这份请帖,最终被烧毁在炭盆中,陈佑连回执都没写。

两日后,富令荀在请帖中所写的酒楼整整坐了两个时辰,一直没有等到陈佑,甚至都没等到陈府派来传话的仆役。

好在之前没收到回执心里就有所准备,只是为了以防万一才等这么一遭。

富令荀心态平稳,丝毫不觉得陈佑这么做有什么不妥。真说起来,站在陈佑的角度上,根本没必要同舒侯保持面子上的友好。

只是舒侯却不这么想,听到富令荀的回禀,他忍不住骂了一声:“不知好歹的东西!”

被当做米虫养了六七年,舒侯赵元盛整个人都胖了一大圈,看起来颇为富态。只是气色看上去比较虚浮,而且眉宇间的阴郁之气难以散去,一眼望去给人一种阴鸷的感觉。

听舒侯这样说,富令荀劝道:“虽陈英华不愿接受与尚书交好,尚书也不可以之为敌……”

“我知道!”

舒侯语气不善的打断富令荀的话,随即意识到自己的不妥,深吸一口气朝富令荀微微躬身致歉:“向原莫怪,是某急切了。”

他好歹知道目前只能依靠富令荀,姿态放得低一点没关系,只要富令荀能够真心实意地为他谋划。

富令荀侧身避过这一礼,拱手道:“尚书终于能够舒展多年抱负,其中艰难令荀知道,自不会怪罪尚书。”

顿了顿,他又道:“若真要把陈英华拉过来,还可以从冯吉与庞礼下手。”

“这些都交给向原,某绝不插手。”舒侯对富令荀表现出极大的信任。

富令荀听到这话,不由肃容深深一揖,虽未说话,可其中含义却清楚地表达了出来。

那次宫中谈话结束后没几天,陈佑就上了进献算术书的表文,没有受到阻碍,可也没有引起重视。

他继续一边编书教学,一边关注着朝局的发展。

到五月底,朝堂上终于统一意见准备攻辽。

一场战争从人员和物资的准备开始。

让陈佑没想到的是,第一个被调动的是李明卿。

枢密副使李明卿任北面行营督粮大使,负责河东河北两地粮草辎重调配转运事宜,驻地镇州。

李明卿北去,他的一摊子公务立刻被王彦川接过去。

六月,该调动那些将领全都是赵元昌乾纲独断,但是各地牧民官要不要换人、换什么人,基本上都是相公们来决定,一时间各人手下幕僚忙了起来,几乎天天都有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