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从这里起飞》(11)
作者:郭帼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819

我不太习惯逛商场,自小就这样。一进商场就头晕脑涨辨不清方向。

我们走进一家档次很高的免税商场。这里货品齐全,琳琅满目,客人却极少,根本没有北方市那种顾客盈门摩肩接踵的景象。再看看货架上商品的价格,真是贵得太狠,怨不得客人这么少。黑子大概看出了我的诧异,说,“这不是大众消费的场所。来这里的都是有身份的人。”言下之意,他卖坟头也已经卖进了事业有成者的行列。

这种清净的购物环境,是我所不适应的。我喜欢那种人挤人、人看人的普通市气氛,一面挑货,一面观景,时不时地还能和旁边的顾客交流几句购物心得,从货架上抽下物品,转一圈后不想要还可以再顺手放下,随意地就好像是在自己家中,甚至当没人搭理你时,高声喊叫售货员的样子,也像吆喝着家中刚刚到来的保姆。当终于买到一件中意的商品,兴冲冲地挟着往外走时那种兴高采烈的劲头,就好像《天下粮仓》中的饥民,在赊粥铺里喝饱了粥后又抢了两个大白馒头。可这里则不然,不管你是闲庭信步的流览,还是专心致志的选购,每每到哪儿,总会有一声声“欢迎光临,早上好”之类的问候,搞得你应接不暇。同时总有一些漂亮的女孩子,老远就迎过来,脸上的笑容一直那么甜,圆如满月的眼睛直瞪瞪罩住你,灵巧的小嘴吧嗒吧嗒像水龙头一样,清清脆脆的声音便不停地向你介绍商品。她们都有很好的眼力,一路跟着你,介绍的商品随着你的目光不停变换,直到你走出她分管的柜台或者她的视野。那种不厌其烦喋喋不休的劲头,你不买点什么都让你感到怪不自在,像是欠了她很大的情。即使你走在中间的过道上,也依然能感受到来自远远近近聚焦的目光,似乎随时在观察你的一举一动,准备着为你哪怕是一个微小的手势而效力。这让我想起了当年去一家毛纺厂采访的情景,当我在纺织车间门口刚一露头,立时就引来全车间女孩子们齐刷刷射来的目光。兴奋、开心、关注、挑剔、猜测、审视、嘲笑……你会被那仿佛机关枪一样平扫而来的视线烫死。所以,我真的不太适应这种高档市里主人过剩而客人寥落的环境。

但商场毕竟不是工厂,待久也就习惯了。面对这样训练有素的小姐,你大可行动自如,可以将她们的介绍很当回事,认真询问,测试产品,你也可以将她们的关注不当回事,不予置理,随意走开。她们绝对不会计较你什么,脸上依旧会是那种甜甜的微笑。来厦门之前,我出差去一个北方城市。在一家小饭馆吃羊肉泡馍,见服务员端饭时把一只黑黢黢的大拇指也泡在汤碗里。我以为她无意识,担心她烫坏手指还关切地提示:手在汤里了。你不烫吗?没想到她却笑笑,说:没关系,早习惯了。气得我当时就把碗推向了桌角。小姑娘却蹙起眉,老大不高兴地嘟囔一句“德性。”倒好像给我那碗泡手汤是给了我好大面子一样。

要说这服务还真的是大不一样。

黑子不仅为我买了锅碗瓢盆,刀叉勺铲,而且又买了好多佐料等调味品,甚至还买了一瓶典藏的五粮液酒,说哪天在家里再为我接接风。其实,买这些东西,还不如多买些食品,一口烧菜锅就要五百多元,能买十来箱方便面呢,而我这人,一年在外面吃饭的机率远远大于家里,更难得有煎炒烹炸的闲情,但他出手的大方让我感动。哥们儿就是哥们儿,在这点上是《北京人在纽约》中王起明那样的异国乡情所没法比的。可同时我心里又不免嘀咕:

他这样大手大脚花钱,是不是想用死人的钱为活人降福,有点将功折罪慈善我等的举动……

也许卖坟头的感觉真不怎么样。曾做过这行的黑子,总有点疑神疑鬼,老觉得这屋子不怎么安宁,一再要我去买些对联、福字之类的东西贴在房间和门口冲冲煞气。我不以为然。这么多年,我一贯信奉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理**,什么都不会太当真,便开玩笑地说,有人给我算命,说我这人命硬,能融铁囤水,逢凶化吉,不会有什么大事。

“你刚刚住进来,不管是福是祸,贴点大福字,挂副好对子,讨个彩头,找点吉利总不是什么坏事。”他一再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