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者:山高月阔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592

不久前,一桩历史悬案终于被揭开了迷底。

8年底,科学家们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核分析法),对光绪帝的头、遗骨和衣物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分析化验,确定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

众所周知,光绪与慈禧有不共戴天之仇,而光绪在慈禧去世前一天死去,民间一直就流传光绪帝是被人害死的。

然而所有的正史、档案、病历都明确记录为病死,史家常引以为据,对传说和野史进行批驳。

百年来,事实真相一直牵挂在所有关心历史的人们心中。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历史真相迟早会大白于天下。

现在,迷题终于解开了,这是野史的一次胜利,也是草根的一次胜利。它的意义在于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历史是多么容易被利益集团伪造和篡改,而真相常不得不以野史的面目出现并流传。

正是因为史料的局限性,我们在看待历史时不能盲目轻信,人云亦云,否则,掌握的史料越多,可能离真相越远。事实上,史料不仅不可靠,而且数量有限、内容简炼、缺少细节。如果事事都以史料为证据的话,历史学的展将受到很大局限性,因此逻辑推理、分析判断,对于我们探知历史真相必不可少。

种种迹象表明,清人所编写的《明史》问题很多。著名历史学家孟森认为,自古以来,朝代更替之际,后代在修前代历史的时候,在涉及到新朝的地方,无一例外都要有所隐没和扭曲,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涉及的年代不长,所有隐没和扭曲的地方,后人在读史的过程中也能现并了解,从来没有像《明史》这样,始终在扭曲历史,隐没一代史的全部。

明代历史被扭曲集中在明末,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满清的御用文人,一个是东林党的残余势力。

满清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为消除人们对明朝的归属感,对明史进行了隐蔽的歪曲,有意放大污点,以偏盖全,诋毁明朝皇帝的形象。

另一方面,参与编写《明史》的东林党残余势力,从自己党派的立场出,维护党派的利益,将明末党争的实际情况进行歪曲,对涉及到人和事按照东林党的是非对错标准进行评判,严重失实。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明史》中对于封建社会和封建帝王的诋毁附合意识形态的需要,因此对明史歪曲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以至于清朝己经灭亡一百年后,仍在误导着人们。

当今以科学展观为统领,提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为纠正明史中的错误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万历到永历这一段历史,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是明朝走向衰亡的时期,与它的名字相反,明朝从“万历”变成了“少历”,从“永历”变成了“无历”。一个傲然耸立的王朝在极短的时间内轰然倒塌,其中必有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原因和宝贵的经验教训。

在这段历史时期,党争逐渐形成并掀起**,成为明朝政治迅**的总源地,明清历史也在此交汇,是清人重点扭曲和今人需要重点注意的部分。我们就从这段历史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