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爷爷故事集》第二卷20、梁漱溟为农民请命
作者:碧峰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504

梁漱溟,广西桂林人,1893年生,和同岁。是著名爱国人士、哲学家、教育家。

1918年,25岁的梁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讲师,在北大哲学系讲授印度哲学。他与同在北大任教的杨怀中先生常有来往。其时,正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毛是杨先生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得意学生,未来的女婿,也经常来杨先生家里。梁、毛二人曾在杨先生家中谋面。毛还旁听过梁的课。2o年后的1938年,梁以国民党参政议员的身份访问延安。见到梁的第一句话是:“梁先生,我们早就见过面了,您还记不记得?民国七年在北京大学,那时您是讲师,我是小小图书管理员。您常来豆腐池胡同杨怀中先生家里串门,总是我开大门。后来杨怀中先生病故,我也成了杨家的女婿。”

梁漱溟请谈谈中华民族的命运,给了他掷地有声的八个大字:“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精辟的分析使他精神振奋,豁然开朗,使他由衷的钦佩和尊敬。

梁曾多年从事乡村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延安,他拿出自己的专著《乡村建设理论》向请教。谈了不同的看法,他没有接受。两个人谈了一个通宵,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这次谈话是坦诚的,友好的,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1年,梁任民盟中央常委,兼任机关报《光明报》社长。1946年,任民盟秘书长。建国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和他仍有故人之情,时有私人往来。

1953年9月8日,政协全国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周恩来作了题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报告。接着又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协委员列席。

9月11日下午的大会上,梁漱溟应周恩来的要求作大会言。他先谈了对总路线的看法和实施意见,然后话锋一转,说道:“还有其三,是我想重点提出的,那就是农民问题或乡村问题。过去中国将近3o年的革命中,中国**都是依靠农民而以乡村为根据地的。但自进入大城市后,工作重点转移于城市,从农民成长起来的干部亦都转入城市,乡村便不免空虚。特别是近几年来,城里的工人生活提高得快,而乡村农民的生活却依然很苦,所以各地乡下人都往城里跑(包括北京)。城里不能容,又赶他们回去,形成矛盾。有人说,如今工人的生活在九天,农民的生活在九地,有‘九天九地’之差,这话值得引起注意。我们的建国运动如果忽略或遗漏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农民,那是不相宜的。尤其**之成为领导党,主要亦在过去依靠了农民,今天要是忽略了他们,人家会说我们进了诚,嫌弃他们了。这一问题望政府重视。”

梁漱溟的言是实话实说。优先展重工业,所需的大量资金主要靠农业,因此农业税较重,农民生活的提高远不如工人。梁漱溟觉得,总路线重点是展工业,对农业只提改造,不提展,似乎不妥。当时,党内外有不少人有这种看法,但是没有人敢实话实说。

这天的会,没有到场。梁漱溟言后,没有任何人提出批评,政协副主席李济深还讲了几句赞同的话。

12日,讲话,他严肃地说:“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总路线,认为农民生活太苦,要求照顾农民。这大概是孔孟之徒施仁政的意思吧。然须知仁政有大仁政小仁政之分。照顾农民是小仁政,展重工业、打美帝是大仁政。施小仁政而不施大仁政,便是帮助了美国人。有人竟班门弄斧,似乎我们**搞了几十年的农民运动,还不了解农民。笑话!我们今天的政权基础是工农联盟,工人农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一基础是不容分裂,不容破坏的!”

梁漱溟听了说的这番话,很感意外和委屈,也很不服气。他想:我只不过是说了几句真心话,提醒**注意一下农民问题。怎么就是反对总路线、破坏工农联盟呢?是不是有人向汇报我的讲话添油加醋,引起了误会呢?

散会后,梁漱溟给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你说的一些话是说我。你说我反对总路线、破坏工农联盟,我没有这个意思,你说得不对,请你收回这个话。我要看看你有没有这个雅量。我言时你本人没在场,希望你给个机会,我当你的面把原来的讲话复述一遍,以求指正,解除误会。”

13日,梁漱溟在会场上把写好的信面交。并说:“主席,你对我的言误会了。”

“没有误会。你内心就是反对总路线,只是没有明说而已。”态度强硬。

“我没有说过反对总路线的话,为什么非要认定我反对呢?这不是欲加之罪么!”梁漱溟也来了气,了倔强脾气。

“你是心知肚明,只是不愿意承认而已。”面含愠色。

“你要是有雅量,能容人,就收回你的话。”梁不肯让步。

俩人不欢而散。

14日上午,梁漱溟登台言,复述自己前几天的言,再三陈述自己不反对总路线。在场听会,没有说什么。

17日的会上,周恩来作了长篇言,频频插话批判梁漱溟,态度严厉,言辞尖锐。主要有:“杀人有两种,一种是用枪杆子杀人,一种是用笔杆子杀人。伪装得最巧妙、杀人不见血的,是用笔杀人。梁漱溟就是这样一个杀人犯。”

“梁漱溟反动透顶,他就是不承认。他说他美得很。你一生一世对人民有什么功?一分也没有,一毫也没有。而你却把自己描写成了不起的天下第一美人,比西施还美,比王昭君还美,还比得上杨贵妃。”

“梁漱溟是野心家,是伪君子,他不问政治是假的,不想做官也是假的。他搞所谓‘乡村建设’,有什么‘乡村建设’呀?是地主建设,是乡村破坏,是国家灭亡。”

“对你的此届政协委员不撤销,而且下一届政协还要推你参加,因为你能欺骗人,有些人受你欺骗。”

“假如明言反对总路线,主张注重农业,虽见糊涂却是善意,可原谅;而你不明反对,实则反对,是恶意的,完全彻底的反动思想。”

……

这些插话后来收入《选集》第五卷,题目是《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

梁漱溟万万没有想到一向以礼贤下士自诩的一代伟人,心胸竟是这样狭窄,言辞竟是这样尖酸刻薄、讥讽挖苦、杀气腾腾、以势压人,语气竟然像“王婆骂街”。他万分的委屈,感到人格尊严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士可杀而不可辱”,这是他一直恪守的人生准则。他要抗争,他要辩驳,他不能接受扣在他头上的屎盆子。他要求言答辩,大会主席让他明天言。

9月18日继续开会,到会人数过以往,多达2oo多人,这是中央人民政府开会从来没有过的。下午,轮到梁漱溟言。他的答辩言刚刚开了个头,会场上就有一些人喊叫起来,打断他的言,让他“滚下讲台”。有的人竟跑上讲台,抢夺他的话筒。他没法讲下去,就转向了坐在主席台上的,说道:“主席,还让不让我讲话?我还有没有言权?”

“梁先生,不是我不让你讲话,是群众不想听你讲话,我有什么办法。”不冷不热的说。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就是你们的民主么?”梁漱溟质问。

“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只给人民民主,不给反动分子民主,对反动分子要实行专政!”厉声反击。

“你这是以势压人!”梁漱溟毫不退让,当场和顶撞起来。

自1935年遵义会议以来,从没有人敢在大庭广众之下面对面的顶撞。这个梁漱溟真是狗胆包天,反动透顶!

会场大乱,许多人大声呼喊:“不许梁漱溟胡说八道!”

“民主权利不给反动分子!”

“梁漱溟滚下台来!”

……

还有几个人跑到台上,即席言,痛斥梁漱溟“态度狂妄之极”,“反动成性”。

梁漱溟坚持不下讲台,声称“我现在还是政协委员,我有言的权利。”大会形成僵局。

最后,有人建议用举手表决的方法来决定是否让梁漱溟言。大会执行主席高岗宣布:“同意梁漱溟言的请举手。”举起了手,到会的**党员也都举起了手。高岗让不同意言的举手时,到会的大多数,主要是民主党派委员都举起了手。冷笑着说:“梁先生,我们是少数啊。”梁漱溟还想再说一句,会场上立刻有人大呼:“服从决定。梁漱溟滚下来!”

梁漱溟这时才意识到,他的故人,已经不是在北大旁听他讲课、在杨宅给他开门迎送的了;也不是在延安和他彻夜长谈、对他坦诚相待的了。现在的已经是大权在握、凌驾在亿万百姓之上的“君主”,而他已经成为的“臣民”。历代君王的所谓“礼贤下士”、“从谏如流”,只不过是摆摆样子罢了。如果有人不识好歹,信以为真,敢说真话,戳疼了君王的心窝子,这个人就倒了霉了。明朝的海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啊。日夜都在担心有人反对他的“总路线”,而梁漱溟不仅没有像别人那样热烈拥护总路线,反而竟敢为被改造的农民叫苦、请命,这不正是反对总路线么!

最终“战胜”了梁漱溟,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都吓出了一身冷汗,谁还敢对总路线说三道四!梁漱溟终于懂得了作“臣民”的规矩。他闭门思过,不再说话。因此,他躲过了“反右派”的劫难。但是,他没能逃脱文革的劫难,在文革中,他遭到了抄家、游街和批斗。

1954年2月,揭露、批判了高岗、饶漱石反党集团。

1954年6月,撤销了大区一级的行政机构,把权力进一步集中于中央。

6月14日,亲自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正式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写入了国家的根本**。从此,《共同纲领》被《宪法》取代,消灭私有制的主张和举措有了法律依据。

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的威望如日中天,他大权独揽、踌躇满志,对消灭私有制、建设他理想中的社会主义充满了信心。

1954年夏,来到北戴河避暑。一天,北戴河海滨狂风大作,白浪滔天。他不听卫士的劝阻,下海游泳,搏击大风大浪。泳后,登上“鹰嘴亭”极目眺望,豪迈之情油然而生,随即写出一词《浪淘沙》。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词,抒了他越前人、横空出世的豪情壮志和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9月2o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为全国人大委员长,周恩来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