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大朝
作者:司马迁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389

(第一章,大家多投投票票吧,在下一定会在保证三更外多更几章的)

自皇帝与亲任领录尚书事陈膺会面后,皇帝就离开了诏狱寺,但所有诏狱寺的人全部被撤换,全部被编入禁军,一个都不少,就连诏狱主管陈球也没有落下。

这让很是纠结的百官们压根就不知道皇帝到底与李膺谈了什么,也不知道皇帝对那三百个太学生的决断有没有生改变。

然而每一个想探查消息的人都得不到一点消息,不过诏狱寺改了倒是真的,从诏狱寺的后勤调配来看,三百太学生的生活产绝对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百官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种种迹像表明,皇帝不打算清算他们。

而在这一个时刻,十常侍被奸的消息瞬间传遍了洛阳城,伴随着这一个消息下来的是大汉皇帝的一个诏书,诏书里说的不是要选宫女,也不是要卖官,更不是又要建什么像裸游馆或者是流香渠之类的东西。

《罪已诏》

朕自幼无知,不学六经,不识武艺,才识浅薄,本不堪大用,奈何因孝桓皇帝无子嗣,朕贪天之,立帝登基,,,,,,今终除奸宦,然国家之变,百姓之难,皆出于朕身,朕本当自尽以谢天下,奈国事坚难,朕勉强维之,如若有错,还望众官百姓直指朕非,朕有则改之,无则加逸,不因以言罪人,钦此。

罪已诏!这就是刘鸿的罪已诏,这在古代,算是白话文了,这是刘鸿亲自操刀写的,当这道诏书下到录尚书事李膺手里的时候,李膺先激动的不是刘鸿在诏书中亲自为他平反(他还需要平反吗),也不是刘鸿亲自点明他的忠义。

李膺激动的就是这一道在百官们看起来狗屁不通的诏书!

为什么用这么浅显直白的文字,要知道,这样的诏书下去,是会被人嘲笑的,哪个人原因自污呀,尤其是这个人还是皇帝。

那么,皇帝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百姓看得懂听得懂,理解得过来,身为一个皇帝,能在这种细技末节上如此注重,还不惜自污自已的名声,表明了什么,表明了这个皇帝是一个以百姓为主的皇帝。

这不就是他们这些清流党人一直努力的方向吗,他李膺为什么会说“像我们这些品德高尚的人就应当聚在一起,跟那些邪恶的人战斗到底,为百姓为江山谋求最大的福祉。”?

还不是因为他李膺看到了百姓的苦,这时候百姓大都不认得字,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话语权,受了什么委屈有什么冤枉都不知道怎么向朝堂说,这个就是他李膺一直以来想要努力解决的事。

现在看到皇帝竟然是一个亲民皇帝,李膺心中顿时像有一股清泉般注入他的心底,让他衰弱得几乎一阵风就能吹倒的身体变得坚挺了许多。

罪已诏自孝文皇帝起自刘鸿,总共有十五位皇帝下过罪已诏,刘鸿算是第十六位。

皇帝诛杀了十常侍!这个惊人的消息还没有被已经沸腾了的洛阳臣民消化过来,这道诏书就像是在这已经沸腾的油锅里再滴下了一大滴的冰水,整个洛阳炸了。

皇帝将在明日大朝过后,在南宫门前官道上向大汉百姓请罪,到时所有大汉百姓有什么意见有什么不满都可以对他直言相告,他皇帝用大汉的列祖列宗保证,意见好的会彩纳,不好的也不怪罪。

这个事传出来之后,莫说是洛阳百姓,就是拉上全天下的百姓也没有一个人会信,但这个消息却是确确实实是真的,诏书上写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白帛黑字,想必皇帝不敢开这种玩笑吧。

许还真的有可能,反正他荒唐事也做了不少,不过不管怎么样,明天姑且去看看热闹吧,是真是假还不是一眼的事?

赤朱袍,冠玉冕,登龙靴。很英俊,很潇洒,可惜两个熊猫眼完全破坏了这份气质。

粉碎了十常侍,按理说,皇帝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可是一个晚上,刘鸿都没有合上一次眼,整个洛阳城可以说是万人空卷,齐卷自南宫门口,载歌载舞,欢声雷动,哪怕是身处禁宫之中,有候门深似海之处之极境的皇宫内都清晰可闻,就是后来把刘鸿逼到了最远的北宫极和殿都没有办合上眼。

即然没办睡觉,那就早点去德阳殿上等着大朝吧,打打坐是吧,找个宫女妹妹聊聊天是吧,早上五点是很快就到了的。

可是,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刘鸿现都没办实现了,当刘鸿从侧重门走进德阳殿时,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和震天响的“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形成的级声波差点就把全无心理准备,措不极防的刘鸿给击倒在地。

有新任宗正刘洪带头的宗室,有由领录尚书事领头的百官,有由荀攸带领的后一辈,有由郑玄带领的民间声望极高的文人。

在这个时候,不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大家都愿意来到德阳殿里见见这位生生忍了六年,一出手就诛光十常侍的皇帝。

纵观这次行动,皇帝智计迭出,知人善用,有大局有谋略有手段,轻轻的一个推手,就推得十常侍自相残杀,几个名声不显的人让皇帝运用得出神入化,如今三印曹操的名声,早就传遍洛阳城,传得让两袁都不得不放弃弹骇曹操。

百官有黄门侍朗这个大蛋糕驱使,宗世有大汉中兴的希望,又有加强皇权驱使,士族小辈有曹操和荀氏二人作榜样,而民间人士,纯属高兴了。

这个朝会是没办进行了,他们可以高兴,刘鸿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看到眼前黑压压的能把容纳万人的德阳殿都挤得密不透风的人群。

他刘鸿实在没把握,那些个一晚上在南宫门口载歌载舞的人们就是为了来吐他刘鸿苦水的。

想想那密集的声音,刘鸿心里那一片竖立亲民形像的打算立马被恐惧击散。

想想吧,以洛阳百万百姓的密度一人向他提个建议,那场面,,,,。

为了自已的政*治目的,做吧,效仿商鞅大大城门立木的典故!

这是从士家大族包围的朝堂中突围的最好途径了。

(下一章,熹平三年至十三年大事记,直接跳到也就是原来历史上黄巾之乱的年代,那是英雄迭出的年代,郭嘉,戏志才,毛介,陈群,诸葛亮,五虎上将,太史慈,甘宁,,,这真是一个恐怖的年代)

一章之后,文风将会改变,因为第一卷纯属就是交待事情,所以写得较为啰嗦,到黄巾之乱时,将会注重于谋略与战争。所以文风转会全面改变,不会再哆哆嗦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