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改天
作者:司马迁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296

世家大族与当今天子不合,这不是秘密,上至三公六部,下至行夫走贩,哪个不知,哪个不晓!

像程昱这样的深受世家之苦的贫下中农出身的人来说,还巴不得士家大族统统死光光了,反正他们是看明白了,世家大族死了,皇帝很干脆的就把他们的田产呀什么的都分给百姓,都用在百姓身上了

皇帝爱民,这天下也知道,士家大族一向也不给皇帝好脸色看,三天二头的捣乱,这个事情,在别有用心的人的宣扬下,大家也都清楚。

所以对于平民百姓来说,那些为富不仁的士家大族就是罪恶的根源,当然,也有好的士族,比如荀家,曹家,这二个家族可是很得皇帝的爱重。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当然巴不得这些为难圣君,吸取百姓血肉的世家大族统统死光光,程昱这样的大才都难免有这种想法。

想呀,程昱自小就梦见泰山日出,就更名为程昱,足见其志向之大,之后四处求学,也算是自学成才,但因为士家占据朝堂,一直没有办法出仕,二来其刚直敢言,得罪了士族,差点被陷害致死,之后只能隐姓埋名于一个小山村,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生活。

按理说,他恨士族吧,他也得确是恨,但是,恨又能怎么样,再恨他也知道,士家乃国之本呀,没有士家,社稷安在?

所以饶是他对那些为富不仁的世家恨之入骨,他这时也不得不说上二句。

他算是明白了,以当今天子的手段,以当今天那些大才怎么会有可能不知道太平道的事情?

他犯傻呀,白白的从小的山村里跑到这洛阳来,不来还好,一来,他这次算是再也跑不掉了。

虽然他那个小山村可能会是太平道叛乱的起源地,但是他换一个地方就是了,何必来洛阳趟这趟混水!

这世间真是情字一字害死个人呀,他无非就是不忍心村里的纯朴的村民受牵连而已。

当众人看见只高气扬的曹操和贾诩和在他们二人后面气度完全相反的垂头丧气的程昱,也不禁有些莫明其妙。

“这位是召贤饱里的,这次召贤馆本来也没想到会召到什么大贤,必竟是第一次,众人都还在观望,而且这次立召贤馆的意思也并不是真的为了召贤。”贾诩笑眯眯的向众人拱了拱手说道:“嘿,可是还别说,还真来了一位大贤,连孟德都被骗取了过去,差点而就漏了,要不是今天在文渊仪同袁大人府上他漏了些马脚,还真的就过去了。”

“是,估计程先生也是不想被送到西北之地,一个不小心漏了马脚而已。”曹操也向众人拱手呵呵笑道:“陛下说,民间有大才,当真是没有说错,这位先生也是不简单,只看我和文和几句对话,倒也能猜出些许东西。”

“猜就猜吧,只怕这位程先生再怎么猜,也猜不出我等想干嘛吧。”袁绍有些不奈烦的说道,一个小小的士子能猜得出他们今天要做什么大事不成?

“袁老师。”一直低着头的程昱一听到这个声音立马抬起头来,朝着袁绍说道:“老师,还请三思呀,圣上虽然与士族一向不合,但双方并没有太大冲突,也还没有到不死不休的时候,而且囚禁士家,更是师出无名呀,还请老师三思!”

这几句老师叫得袁绍心里很舒服,所以袁绍放下了一贯对草根出生的士子的不满之情,很是认真的给程昱解释道:“囚禁,为什么囚禁,统统杀了不是很好?”

通通杀了?程昱一听,当场便晕了过去了。

“先关起来吧。”贾诩淡淡的挥手说道。

“不用。”程昱的心理素质还是不错的,不愧是在历史上能吃人肉的家伙,只是略微的搬动一下,便又醒了过来,虽然脸色潮红,但倒也安静了下来。

“袁师,太傅,司空,可做好准备?”曹操站起身来,向袁绍袁隗袁逢问道。

“禀大将军,袁家门生已挑选可靠之人,全部集中在章华阁阅兵台。”与袁绍的心不甘情不愿的行礼不同,二个老袁还是很敬配的向曹操行礼说道。

“诸位大人呢?”曹操再次向众位问道。

“禀大将军,我等也以挑选可靠之人,俱在章华阁。”众人同时起身应道。

“善。”曹操点点头说道:“在此之前,本将军先说好了,丑话,要说到前头,这次乃是大汉有史以来最为重大的事件,今天事败,那下场不必说,如若今天事成,那将来朝堂之上,大部份之人乃是众位的族人,门生,或是亲朋好友,所以诸位也应该知道,这仅仅只是过渡期而已,等若陛下从西北大胜归来,大汉的科举制度将正式举行,众位的门生族人也必将为新生力量让开道路,这一点,诸位可明白。”

这一点谁都明白,这也是众人矛盾的原因,想想,要是朝堂之上全都是自已人,他们是爽了,而皇帝可能就会不爽,而皇帝曾经明言,他不会在朝堂里寻求制衡,他需要他的心腹亲如兄弟,那这样,对皇帝的统治就是一个危险。

所以这个也仅仅只是过渡,这是大家都明白的,所以众人躬身答道:“回禀大将军,我等明白。”

“很好,众位既然明白这一点,看来是深明陛下之为人,陛下为人,断不会忘了众位之大功。”

曹操说到这里用很明显的目光向三位袁家之人望去,三袁自然也能明白曹操的目光,袁绍已经得了天下文人之师的地位了,虽然会失去士族的根本,但将来所有的科举士子都得称袁绍为师,他袁家已经千秋扬名,就算没有根基,也有了传承。

从此天下所有的读书人都得敬他袁家三分了,在这样的名声下,的确,皇帝并没有忘了他袁家的大功,虽然,他袁家走上皇帝这条路,全属是被皇帝逼的。

至于其他人,比如荀家,那是铁铁的皇帝的尖枪,荀氏八龙最为精华的二个都在皇帝手下,荀爽在袁家手下,现在也算是皇帝的了,而其他的几人,早就被皇帝收拢了。

霸气临人的皇帝决不允许他手下的得力干将的家族搞什么二个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行为。

贾诩,桥玄都是孤家一人,陈耽也是家族零落,马家是皇帝一手提起来的,自然也都没有话说。

而曹家,曹嵩根本就是一个搂钱官,不过,自从曹操变成皇帝的亲密小二以来,曹嵩就一直在做亏本生意,现在看来,这亏本生意就像是放长线了。

“好,这次如果士族臣服,那自然是大家欢喜,如果士族不识天数负偶顽抗,那也怪不得我们手狠了,死多少个,章华阁里的人就迅补上,相信这一段时间以来,他们训练了这么久,对处理政事也熟悉了一些,陈太常,桥太尉,荀令君,他们没有问题吧?”

“禀大将军,他们经过这几月来的教导,处理些不甚重要的政事完全没有问题,在过渡期里使用根本不需担心!”桥玄等人应道。

“善,如此,请圣旨,众位大人跪接!”曹操站了起来,从袖扰中拿出黄封圣旨,双手递出,史阿无声无影的出现,接过圣旨,单手高举。

“臣等恭迎圣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朕闻上古圣人尧以仁义礼孝之道待其母弟妻儿由是得道,孔子曰:善矣,以仁义待人。又曰:道德矣。奈何今有不法之人屠妻杀子,惨无人道,朕闻之甚怒,此乃读书人乎,圣人子弟乎,命曹操详查之,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行夫走贩,可先斩后奏!曹操可代行王事,行蓝批,颁布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朕西征之时,文事以文渊仪同袁绍为,武事以掌大将军印曹操为,众卿于朕西征之时共商共量,可代行王事。”

“众位同僚可听明白了?”曹操谢恩之后,接过圣旨说道,见众人甚重的点头,曹操喝道:“如此,曹某就不客气了,史阿,蓝批何在?”

“鄙大将军,蓝批在此。”史阿奉上朱笔蓝批,恭身应道。

“好,曹操代行王事,今儿个起就颁二道蓝批圣旨,一为改制命,废三公九卿制,成立六部制,尚书省下,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兵部,废原有的尚书省下,三公,吏部曹,民曹,客曹,三千石曹,中都官曹!”

“尚书省原有的随骑常侍不变,吏部尚书为曹操兼散骑常侍,尚书侍朗,户部尚书袁隗,礼部尚书袁绍兼散骑常侍,刑部尚书袁逢,工部尚书刘晔兼散骑常侍,兵部尚书贾诩兼散骑常侍,兵部尚书门睛侍朗为八位:陈耽,桥玄,曹操,刘晔,荀彧,荀攸,郭嘉,李儒,铺助尚书,共商兵事。”

“散骑常侍为从三品,尚书从一品,侍朗正二级分类一会会到诸位手上。”

“成立监察总部,监察百官,上至王候六部,皆可参之,品级从一品与尚书同级,由散骑常侍陈眈兼任第一任总长。”

“御史大夫升为从一品,监察百官,建大理寺,审天下官员案,由散骑常侍马日蝉兼任。”

“司隶校尉周异,洛阳令荀彧何在,庞德何在?”

“下官在!末将在”

“本官奉圣旨查清血案,既日起全城戒严,关闭城门,许进不许出,司隶各地关门紧闭,无本官亲笔书信一律不得放人,司隶各地城门守将全数打乱编制,由庞德负责,庞德,你负责更换所有士族将领,如有反抗格杀勿论。”

“史阿,你总领一军,监察洛阳各大道,如有现逃逸人员,格杀勿论。”

“袁大人,你为天下士子师,教化士子,科举之道,就交由你了。”

“假的,圣旨一定是假的!”就在此时,程昱尖声叫道,撕声咧肺的声音刺痛了人的耳膜,谁也不敢相信,皇帝会下这种杀光洛阳甚至整个司隶不归心的士族啊。

“没错,让曹某代行王事的圣旨是假的,众位大人请看。”曹操一点都不担心,把第一封圣旨的玺印给众人一一看过。

曹操这是把这次大变的罪责归在自个身上啊,这次不论成功失败,也不说曹操能不能保下性命,但曹操的千古骂名是难免了的。

“大将军就不怕身死族灭吗,就不怕留下千古罪名吗?”程昱以为曹操是私造圣旨,尖声喝道。

“曹操身为大将军,为国做事,本就是份内之事,哪怕是死,曹操也不在乎,至于名声,曹某从末看在眼里,这一点,不劳程先生担忧。”曹操淡淡的喝道:“众位也不必担心,还请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朕自登基以来,国事纷乱,战战兢兢,多赖众位忠臣义士铺助,其中尤以,袁隗袁逢二公,曹嵩曹操父子,陈眈,桥玄,贾诩,荀彧荀攸叔侄,李儒,周异,马日蝉,朕念极其等大功,特许恩旨,若非谋反大罪,勿以行饬。”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朕闻,上古圣人常以国家之大以制頹以,便亏于国有大功者,朕心甚惜之,特制丹书铁卷,凡有丹书铁卷者,非十恶不赦之罪,可免一死,勿以行饬,后世刘姓子孙谨之慎之,非于国有大功者,不可赐丹书铁卷。”

“众位大人可看清了,这三封圣旨可是如假包换之旨,如此,众位大人可还有顾虑?”曹操又拿出二封圣旨,这可是真正的玺印,:“如此,恕曹某说一句大不敬的话,就算天下易主,后来之帝为了收买人心,也得尊一尊这二封圣旨。”

“大将军高义。”众人还有什么好说的,人家曹操把假的圣旨颁给自个,然后用自已的名义,把真的圣旨给他们,不论成功失败,过错都在曹操。

可以说,这里边唯一不爽的人就是曹嵩了,不但大司农的位置没了,自个的儿子很有可能要没了,事情不成功,那什么都不要说,就算是成功了,曹操搞不好也得隐姓埋名了,就看皇帝护不护他了。

不过,还好,想起曹操手上的那枚玉配,曹嵩也不觉得亏了。

不过,想想,皇帝这次亲征是不是就是为了让他的儿子曹操来做这件事,一来可以为自已留下名声,二来,不论失败成功,都可以让曹操顶着,皇帝这次离开洛阳,是不是有这意思呀?

曹嵩越想越有可能,头真的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