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父子齐心
作者:姚叶随风      更新:2019-08-07 16:36      字数:3349

朱慈烺之所以不参与朝廷上的纷争,是因为他实在是抽不出精力来跟那些官僚斗智斗勇。

他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练兵,争分夺秒的练兵!

对于朱慈烺而言,最理想的状态无疑是给他一年的时间,让他带着新兵出京剿匪,攒攒经验。然后扩军至十万人,挥兵南下一举剿灭流贼。这样选择无疑是胜算最高的。

然而朱慈烺的对手们却不愿意给他这个时间。

自朱慈烺夺权之后,他除了练兵,每日最关注的就是中原战局。朝廷的军报不仅要发送内阁,还要抄送一份儿送交西苑。朱慈烺正是通过兵部送来的塘报了解到,自今年年初,中原剿匪战局就在日趋恶化之中。

崇祯十五年二月,李自成、罗汝才联军破襄城,杀明三边总督汪乔年。

三月连破河南东部城邑10余座。

四月围攻开封。

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现在李闯先克洛阳,又占豫东。若是让李闯再夺下开封,则中原不为朝廷所有。到那时,李自成向西可侵占关中,全有秦地,向北,可通过无险可守的华北平原直捣京师。局面一旦演变至此,可就不好收拾了!

在原本的历史中,事情正是向着最坏的方向发展。

继崇祯十三年的松锦会战消耗尽了边镇的军力之后,崇祯十五年的开封会战,又称朱仙镇大战,则耗尽了明朝内陆军镇的军力。

自从四月份李自成部向豫东方向转战的消息传来之后,朱慈烺就开始考虑自己到底要不要出手干预历史上朱仙镇大战的走向。

朱慈烺现在参与这场会战的话,并没有万全的把握可以获胜。毕竟他现在手上只有一万多人马,这一万多人还不可能全部带离京城,至少要留下三分之二看家。

也就是说,朱慈烺只能带着三千人左右的直属部队,指挥一群以坑队友著称的杂牌军和李自成的五十万大军作战。这里面的风险可想而知。

可如果朱慈烺躲在京营种田发育,任由李自成在中原步步紧逼,那么中原战场必然会按照历史上的轨迹发展,最后以官军的惨败收场。

到时得到了河南一省之地的李自成就会像历史上那样,疯狂扩军占地。恐怕等不到自己练兵十万,就要直面李自成的百万大军了。

犹豫再三,朱慈烺终于下定决心,要在河南会一会李自成,决不能让他这么轻易的就拿下开封!

这一日一早,等崇祯散朝回来,朱慈烺就从西苑赶到乾清宫递牌子求见。

自从朱慈烺夺取了京城的军事控制权之后,并没有因为自己兵权在手而有任何跋扈之举。每日对帝后早晚问安,从无间断。对于除了京营戎政之外的其他国家大政,朱慈烺也从不插手干预。因此崇祯对朱慈烺的求见并不感到意外,还以为是自己这个太子日常问安。

崇祯随口问王承恩道:“太子求见所为何事?”

王承恩低头答道:“皇爷,小爷说,他想和皇爷商量中原剿贼的事情。”

提起中原剿贼一事,崇祯刚刚还很放松的表情又变得阴沉起来。

这几日廷议就一直在商议如何应对李自成的步步紧逼。现在已经初步达成了一个方案,拟派遣督师丁启睿、保定总督杨文岳偕总兵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等率兵18万往援开封,会师朱仙镇,与李贼决一死战。

这个动员方案可以说是自从松锦会战之后规模最大的动员了。朝臣们普遍认为,集中十八万大军,就算不能全歼李自成,把李贼的主力打散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个方案背后的支持者,正是崇祯自己。朱慈烺这个时候找自己谈中原剿贼的事情,难不成是对自己的部署不满?

崇祯一边被伺候着脱去朝服,一边说道:“宣太子进来吧。”

太子规规矩矩地见过礼,崇祯皇帝抬抬手说道:

“烺儿,今日所来可是为了中原战局一事?”

朱慈烺高声答道:“儿臣听说,朝堂上已经达成决议,要派遣督师丁启睿、保定总督杨文岳偕总兵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等率兵18万往援开封。儿臣以为,丁启睿,杨文岳等人皆是文臣,恐怕指挥不了左良玉这样的跋扈将军吧?”

崇祯的脾气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就是不服且怂。被朱慈烺率军困在宫城里的时候,怂的连退位这种话都说出来了。后来看朱慈烺仍旧是一副孝子贤孙乖宝宝的模样,又慢慢地恢复了君父的自信,开始容不得朱慈烺对自己指手画脚了。

听到朱慈烺想要插手自己的中原部署,崇祯自然感觉极为不爽,冷冷地道:

“你毕竟是娃娃,懂得什么?丁启睿自崇祯九年就在西北剿匪,素有威名。以他的资历难道还镇不住一个左良玉?”

朱慈烺一听这话,就知道崇祯的驴脾气又上来了。不要说一个区区丁启睿,就是挂着大学士名头的杨嗣昌,左良玉还不是该卖照样卖?朱慈烺心知,崇祯不过是不希望自己干预他的决策,侵占他作为天子的权力罢了。崇祯又不是刚刚即位的小皇帝,当了这么久的天子了,下面的军阀都是个什么凑性难道心里没个数?说什么丁启睿能镇得住左良玉,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朱慈烺也不说破,回道:“父皇,丁启睿的本事儿臣素有知晓。只是中原大战不比以往,国朝应当派遣钦差重臣,以示重视。”

崇祯说道:“丁启睿有尚方宝剑,本身就是天子钦差,又何须另派重臣?”

朱慈烺不打算跟崇祯绕圈子了,跪在地上,直视着崇祯说道:“儿臣请代父皇出征,督师平贼!”

朱慈烺的话大大地出乎了崇祯的预料。

在崇祯看来,自古权臣最怕离京。自己的儿子既然搞出了夺营之变这种事情,肯定是贪恋中枢的权位的,既然贪权又为何要主动请求离京?难不成他要挟外镇的兵权逼自己退位?

崇祯狐疑地盯着朱慈烺,想要看透自己这个十四岁的儿子。然而朱慈烺一脸赤诚,怎么看都和乱臣贼子沾不上半点边。

朱慈烺被崇祯看得发毛,解释道:“父皇,儿臣还是懂一些军事的,兵无帅不行。官军打仗,各部之间往往互相观望,临阵不前,就是因为没有一个能服众的统帅。就说这丁启睿和杨文岳,都是文臣,真到了战场上,出了争执听谁的呢?还有这左良玉,身配平贼将军印,自古以来岂有甘心被文臣节制的将军?因此儿臣请旨督师,就是想以皇太子的贵重身份,压服各部一齐效力,克尽全功!”

虽然朱慈烺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崇祯还是无法理解自己儿子的动机。在崇祯看了,他在宫里面老老实实地等接班不好吗,为什么还要瞎折腾?

若是四勇营此时还在崇祯手上,崇祯一定会让朱慈烺乖乖回去读书。可惜现在兵权在自己儿子手里,崇祯不能用皇帝的权威压服太子,只得用商量的语气说道:

“烺儿,朕百年之后,皇位肯定是你的。你又何苦要出京去剿贼?你若是急着登基,朕现在就可以退位于你,犯不上为此拉拢外镇,胁迫中央啊。”

朱慈烺听了这话不禁哭笑不得。自己的老爹怎么满脑子都是这些算计。这都什么时候了,自己要是想篡位还用得着争取外镇的支持吗?

朱慈烺解释道:“父皇冤枉儿臣了。儿臣又不是头脑发昏,岂敢引外镇入京?那岂不是引狼入室?儿臣训练的东宫新军,父皇也亲眼见过了,新军实力当在诸镇之上。

若是儿臣督师,中军有三千新军压阵,再加上儿臣的天家身份,如此才有把握指挥诸将。

眼下是多事之秋,儿臣和父皇本就是一体同心,若是咱们父子之间还互相猜疑,岂不是让外人落了便宜!”

说到后来,朱慈烺也是动了感情,说的极为真挚恳切。崇祯也大为动容。而且朱慈烺说得的确有道理,地方上的军头越来越不听指挥这件事,他也是深有体会。更何况崇祯整顿京营的本意,就是想以此恢复对地方军阀的控制力。现在朱慈烺练兵已经有了眉目,又岂有不用之理?

崇祯紧锁着眉头,关切地说道:“烺儿你可要想好,出京打仗可不比练兵。战场上刀剑无眼,可是要有性命之忧的。”

崇祯毕竟是一个父亲,这天底下,又哪里有不担心儿子的父亲呢?

朱慈烺沉声说道:“父皇,胜败之事本来就无法预料,儿臣也只能尽力而为!”

崇祯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心志极坚,也不再多劝,问道:“那你希望父皇如何做?”

朱慈烺答道:“请以儿臣代丁启睿为江北督师,赐尚方宝剑,持节,节制江北诸镇,对各镇总兵有先斩后奏之权。别迁丁启睿为三边总督,镇守西北。”

如果按照朱慈烺的意思拟旨,等于把历史上丁启睿的位置给了朱慈烺。而且朱慈烺的权力要比历史上的丁启睿更大!好在朱慈烺是太子,若是把这等权势给了外臣,大明也就离改朝换代不远了。

崇祯知道自己的儿子若是有不轨之心,自己根本就拦不住,而且朱慈烺刚刚说的父子齐心之论确实打动了他,因此没有再犹豫,对王承恩说道:“就按照这个意思拟旨吧。”

朱慈烺叩首道:“儿臣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