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商宴 二
作者:姚叶随风      更新:2019-08-07 16:36      字数:3362

朱慈烺之前本打算直接将这些通匪的商人逮捕下狱的,但是转念一想,今天宴席上刚好缺一只用来杀鸡儆猴的鸡,这才把这几位掌柜的请到宴上再当着众人的面宣读罪状,要的就是这个惩前毖后的效果。

朱慈烺见在场众人此刻一个个吓得两股战战,看来教育意义已经达到了,赶紧出言缓和气氛:

“诸位不必惊慌,这几家通匪卖国,罪有应得。孤相信在坐的诸位都是身价清白的爱国商人,自然不用担心。大家不要跪着了,快起来,起来喝茶啊。”

各家掌柜听言颤颤巍巍地从地上爬起来,端着茶杯不敢不喝,又不敢多喝,一个个小心翼翼地用茶水润了润嘴,算是交了差。

“这第二件事儿嘛,就是孤要和诸位谈一笔大买卖。不知诸位可听说过‘皇店’?”

“皇店!?”

在场众人顿时脸色变得就像吃了屎一样的难看。

所谓的皇店,始于正德年间,据说是大太监刘瑾为了讨好正德皇帝搞出来的赚钱买卖。

在京的皇店共有六家字号,分别叫作宝和店、和远店、顺宁店、福德店、福吉店、宝延店。

此六店从明正德年间一直到天启年间,存在一百多年。六店贩卖货物种类繁多。有貂皮、北丝、江米、瓜子、茶、狐皮、棉花、油、布、烧酒、羊、牛、骡、驴、宝石、东珠、铅铜、汞砂等等。

除了这六家在京的店铺之外,还有通州的张家湾码头以及经营色情行业的花酒店。

这些产业平素由宫内的大太监负责打理。到了明喜宗年间,打理皇店的职责就落到了大太监九千岁魏忠贤的肩上。

魏忠贤被扳倒之后,“正人君子”们打着天子不与民争利的旗号,上书崇祯,请求停罢皇店。崇祯那会儿还是个单纯的文艺青年,也没多想,就被忽悠着将皇店给关了。

朱慈烺得知皇店被关的事情之后,第一反应不是气愤,而是奇怪。在他的印象中,他的皇帝老子可是一个视财如命的穷鬼,怎么可能放着皇店的收入不要?

为此他特意找到宫中的大珰询问了天启年间皇店的收益,得到的回复是“皇店一年所征之银约万两,按季类进送御前,天启年间,大概如此”。

朱慈烺在得知皇店一年的营利竟然只有区区一万余两的时候气得破口大骂:

“这是腐败!这是赤裸裸的腐败!这些太监连皇家的钱都敢贪!他们一个个的都应该被拉出去打靶!”

朱慈烺虽然不了解明代的行情,但只要稍有生活常识的人就能明白,皇店一年的收入绝不可能只有区区一万两。这年头,江南随便一家海商一年的收入都在六七万两左右,更遑论这是有着皇家背书的皇店。

这六家皇店都不需要亲自下场经营,哪怕仅仅是卖牌子,一年的收入都不只一万两,由此可见这中间被太监们贪污了多少银子!

怪不得自己的老爹直接废了皇店。“与民争利”的骂名由皇家来背,银子却让太监们赚了大头,这要是再不废除皇店,皇家岂不是成了天字第一号冤大头?

在场的商人们看待皇店的角度自然和皇室不同。在皇室看来,皇店是亏本的累赘,在普通商户看来,皇店却是欺行霸市的急先锋。

宫里的太监们可不会跟讲什么商业道德。皇店在他们的经营下,低买高卖都是常规操作,更可怕的就是打着皇店的名义搞强买强卖。

就拿这宝和店的丝绸生意来说,宝和店自己是不产丝绸的,而是从江南的商户手里面收购然后再在自家的铺子中转卖。

明代一匹上好的苏绸要三两银子,可是这些皇店的大珰直接将收购的价格压到一两银子一匹。这些太监打着皇家的旗号,被强买的丝绸商户们不敢不从,往往因此破产。

不仅如此,这一两银子成本的丝绸,在宝和店的铺子里直接被加价到五两银子一匹。有人可能会问,价格加到这么高,我不买还不行吗?抱歉,大珰们会告诉你,不买真的不行。在皇店的门口会有侍卫驻扎,见到路过的行人就会随机抽取幸运观众,当场强卖,京城居民对此有口皆怨,苦不堪言。

在坐的商人虽然都是河南籍,没有亲身经历过皇店的霸凌,但是对这皇店的名声可是早有耳闻。现在听到朱慈烺提起皇店,在座的各位脑仁儿都疼,生怕朱慈烺把皇店开到河南来。

“殿下,这皇店,我等自然有所耳闻。只是当今圣上即位之后,就将这皇店废除了,不知殿下今日重新提起,是有何意?”

孙宜成这话说的颇有些顶撞的意味,但他现在豁出去了,不得不硬着头皮出这个头。若是殿下真的把皇店开到河南来,大家干脆也别做买卖,全都关了铺子回家种地算了。

朱慈烺自己也知道,皇店的名声被太监们搞得臭不可闻。如果明代搞一个恶政排行榜的话,皇店一定榜上有名。信誉这种东西,比玻璃还要脆弱,比金子还要珍贵,偏偏自家的祖宗们拼了命地败坏皇家的信誉,搞得朱慈烺也很为难。

祖宗们的事儿,朱慈烺管不了,只能从自己这代开始,慢慢经营皇家的商业信用了。

朱慈烺有一个野心,那就是将这八家皇店经营成皇室品牌。

后世的国人常常追捧英伦贵族,法国时尚,认为欧洲人比国内多了不少所谓的贵族底蕴。想想看,如果大明可以传至后世,这些皇家品牌的价值该有多么可怕?什么香奈儿,老佛爷,跟大明皇家宝和店比起历史传承来怕是连提鞋都不配。到了那个时候,宝和店哪怕随便设计一个手提袋都会被脑残粉们夸为天才设计,争相抢购。

当然,饭要一口一口吃,想要打造大明皇家品牌,第一步就得把皇店的管理层由太监改为专业人士。

“诸位不要惊慌。皇店扰民一事,孤亦有所知。但是这扰民之举却非我大明皇家本意,而是宫中阉宦所为。孤有意重开皇店。此番开店自然不会再用阉人。

宝和店、和远店、顺宁店、福德店、福吉店、宝延店这六家字号孤会一一重开,使其各有经营主业。今天要和诸位商议的就是这和远店。孤为其规划的主营方向是经营外藩货贸,与外藩互通有无。”

朱慈烺的构想,是将旗下的几家皇店分门别类,建成各自领域的巨无霸企业。其中这和远店因为名字里面有个远字,就被朱慈烺拿来做外贸公司了。

明代的世界观是朝贡体系。在大明眼中,周边各小国皆为大明外藩,其君王统治的法统并非来自其国民,而是来自大明朝廷的封授。大明和各国的贸易要受到礼部的严格审查和控制,以防止让藩属不快的外交事故,变相地阻碍了大明外贸事业的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孙宜成可以开通西域藩商的商路而其他人不行。因为孙宜成背后的瑞和祥是周王的产业,商路上的官员自然都要给周王三分薄面,饶是如此,开通商路的过程仍是颇为艰辛,一路上牛鬼蛇神雁过拔毛者比比皆是,令孙宜成不胜其扰。

一提起经商之事,又是自己最拿手的跨国贸易,孙宜成立刻进入了状态,紧锁眉头问道:

“不知殿下要主营哪国的买卖?”

“西域,南洋,日本,蒙古,朝鲜,西洋货,无所不包。和远店只负责做大宗贸易,孤意欲在开封城内设一仓储中心,货物运到开封之后即存放与此,等候合作商家上门提货分销。”

这会儿股份和分销的概念还都处于萌芽的阶段。各家经商往往秉持着亲力亲为的理念,收购,存储,销售,往往都由同一家字号经营。

就好比吴伟业背后的苏州吴家,不仅要在苏杭一带采购南货,将其运至北京,还要在北京城内开设自家的南货店铺吃尽分销的利润。像朱慈烺提出的这种由一家平台商户大宗进货,然后再分销给各家分销商的经营模式,还没有在明代诞生,甚至就连分销一词都还没有发明出来,但在座的都是商界的精英,稍一思索,就明白了这分销的含义。

在场众人还在咀嚼朱慈烺的用意,孙宜成已先想到了这种经营模式的妙处,忍不住高声赞道:“殿下真乃商界奇才!如此各家自可免去一路打点的花费,殿下也可免去在省内各地开设店铺的麻烦,一举两便!只是不知此间有何处用到我等之处?”

朱慈烺心中暗道,看来这古人在经商一途上的智慧并不比现代人差啊。自己这才刚刚说出分销一词,孙宜成就能理解到这种经营模式的妙处,看来自己以后可不能小觑古人,不然保不齐哪天就被这群人精给卖了。

“嘿嘿,孤这主意自然是好主意,但就是缺钱,缺渠道,缺人手。”

在场商人顿时哗然,得亏说话的是太子爷,若是旁人早就被轰下台去了。

这天底下哪有没本的买卖?您既然啥都没有,那还开什么店?只是碍于太子的面子,大家都不好意思把这话说出口就是了。

朱慈烺见场面有些尴尬,赶忙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不要急,孤还没有说完。孤的这家公司并非独资,而是合资。孤以大明皇室的名头作为股本,先入一股。和远店草创之际,银钱,商路,人手,字号,各种资源均可投入进来折成股份,在坐的诸位可有想要入一股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