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藩王
作者:姚叶随风      更新:2019-08-07 16:36      字数:3279

东林复社的君子们对眼前的这一幕表示理解不能。

在他们的世界观中,商税是皇帝劫掠商人的产物,他们这些复社君子则是正义的化身,商人们的保护神。

然而现在看来,在场的商人们看上去似乎并不需要他们保护啊。

吴伟业面色有些尴尬,他总感觉朱慈烺的行为有哪些不对的地方。但是一时半会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本来收税就是皇帝的权力,现在连纳税人都自愿缴税了,他们这些局外人又有什么立场说三道四?

不得不说,吴伟业在政治斗争方面的能力和他的文学功底完全不在一个次面上。

跟他比起来,冒襄对政治斗争的领悟就要深刻的多,几乎是在转瞬之间,就发现了朱慈烺的漏洞,立刻向朱慈烺发起了反击:

“殿下,商税之事应当由朝廷商议,殿下私下处置,似于朝廷法度不合。”

冒襄,字辟疆,别号巢民,扬州如皋人,出身仕宦之家,十岁能诗,著名画家董其昌为之作序。

论才名,此时的冒襄还在吴伟业之上,与桐城方以智、宜兴陈贞慧、商丘侯方域,并称“复社四公子”。

冒襄此人的特点就是特别能搞事,特别能战斗,积极参加复社组织的各项活动,在与“阉党”的斗争中敢打敢拼,冲锋在前,算是复社之中的一大得力战将。

因为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复社的活动以及策划政治斗争上面,冒襄的科举仕途一直不顺,连考了六次乡试,次次都是名落孙山,连个举人的名分都捞不到,最后仅仅得了一个贡生的名号。

若是一般人屡试不第,正常的反应应当是总结教训,加倍努力,为下一次考试做准备。

然而冒襄并非如此,他坚定地认为,自己这么有才华,之所以考不上必然不是自己的问题,一定是考官们没水准,欣赏不来他的文采。为此他还做了很多诗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由此可以看出,这是多么一个事逼儿的人。

虽然朱慈烺对冒襄的人品十分怀疑,但不得不说,他一番话直截了当的抓住了朱慈烺的软肋——朱慈烺没有征税的名分。

崇祯给朱慈烺的权限是节制江北各镇,专指的是军事领域。像现在这种对一省之地征税的决定,按照制度必须由内阁讨论之后,形成票拟,再由崇祯批红,明发天下,才算作数,绝无朱慈烺一言而决的道理。

“呵呵,这自然毋庸公子讳言。孤今日所言之事,早已写成奏章,递交给内阁,想必内阁的老先生们现在已经阅览完毕,准备票拟了。冒公子,你也不用急着反对,商税一事现在只是在河南一地试行,与江浙等省概不相关。

孤听说冒公子屡试不第,至今仍旧是只有一个秀才的名头。孤建议,冒公子还是不要分心杂事,应当勤读文章,专心备考才是。”

科场不顺是冒襄心中最忌讳的一件事。身边的朋友们平时都避讳此事,现在被朱慈烺当众揭开了伤疤,冒襄大感尴尬,想要起身离去又怕被参一个失仪,一时之间进退失据,左右为难。

关键时候,还是好友吴伟业出面给冒襄解了围,说道:“辟疆,殿下说的也是正理。我等复社君子反对的是阉党税监,现在殿下不设税监,收税的仍旧是朝廷的命官,我等自无反对之理。而且殿下行事稳重,目前仅仅是在河南一省试行,我等亦可先看看试行的结果,再行谏言才是。”

在一旁的陈子龙也跟着打圆场,表示既然商户们不反对,在河南一地暂且试行也无不可。

朱慈烺看了看三人,心知自己缩小打击面的策略开始见效了。

毕竟不是每一个“复社君子”都像冒襄这么能战斗。朱慈烺现在只是在河南收商税,他们这些势家远在东南,犯不上为此和权势正盛的朱慈烺撕破脸皮。

如果朱慈烺真的想要捞过界,得陇望蜀,在东南征收商税,等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再想办法抵制也不迟。

朱慈烺见几人的态度软化下去,心里面不禁舒了一口气。别看这几人官职不大,他们可都是复社里面的中坚人物。

这几人的态度某种程度上足以代表东南势家的态度。虽然朱慈烺这几步棋走的很稳,让东南势家抓不到把柄,就算东南势家和自己开战,朱慈烺也有后手应对,但是能不和东南势家全面开战还是不要全面开战的好。

朱慈烺见几人无话,大声说道:“好了,现在孤的三件事儿都交代完了,想必诸位也饿了,来人啊,开宴!”

这一晚上大起大落,商人们早就被折腾的精疲力竭,饿的前胸贴后背了,菜一上来再也别无他话,各自大嚼起来。

饭桌上,朱慈烺并没有因为吃饭结束他的忽悠大业,而是端起手中的酒杯,对老周王说道:

“这次开封之战,王爷前后捐助了五十万两白银,真真是公忠体国,孤敬王爷一杯。”

老周王今年一把年纪了,不喜饮酒,太子敬酒,他不好不喝,只是用嘴轻轻抿了一口,谢道:“谢殿下敬酒,我们这些亲藩为朝廷效力自然是应当的。”

其实朱恭枵也是一个善财难舍的主。要不是隔壁洛阳的福王死的太惨,他才舍不得花银子帮朝廷守城呢。

说来明代的藩王政策也是一大败笔。

明太祖朱元璋是苦出身,因为饥荒的缘故,家里的亲人几乎都死绝了。这就导致朱元璋对自家人格外亲厚。明初一品官员的俸禄是九百石,亲王的俸禄则高达一万石。

不仅如此,后面的几位皇帝因为宠爱自己的儿子,往往还会在亲王就藩的时候划拨大笔的王田。

就以万历年间就藩的福王为例,万历皇帝直接划拨了四百万亩良田给他。河南一省的官田都凑不出足够的数额,最后还要从湖北和南直隶划拨。由此可见明代亲王们的待遇有多么亲厚。

然而,虽然明代的亲王们衣食无忧,但却被极大地限制了人身自由。朱元璋当年规定,所有的宗室只能靠国家的供养生活,不得从事科举,不得经商,不得从事任何劳动,唯一能做的就是带兵拱卫中央。

等到朱棣靖难成功,为了防止后面的亲王们有样学样,朱棣干脆将亲王们领兵的权力也给剥夺了,同时规定各地亲王无诏不得出封地半步,违者以谋反论。朝廷对藩王的监管越来越严,各地的藩王名为贵胄,实与囚徒无疑。

这些皇亲没有正经营生可做,又没有人身自由,难免就会性格偏激,干出很多反人类的事情。一代良相张居正的祖父本来是楚王府上的侍卫,不知道哪里惹恼了楚王,竟被楚王活活打死。

这种随意虐杀下属的行为,在藩王中可以说比比皆是。后世的三级大片《***》,里面虽然对明代历史的考证有很多错误的地方,但是其中大反派宁王暴戾乖张的形象可以说是明代藩王的集体写照了。

朱慈烺很早就想对亲藩动手了。他原来的打算是杀肥羊,以国家有难的借口,将各地藩王的财产都收归国有,然后再取消各地宗室的禄米,以此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

但是周王朱恭枵在开封保卫战中的表现让朱慈烺改变了固有的看法,认识到藩王们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和大明是天然的利益共同体,本应是皇室最坚定的盟友。

现在自己正是用人之际,通过商业上和政治上的利益交换,让藩王团结在以自己为核心的改革派周围才是最符合自己当下利益的行为。

更何况,以自己现在的权势,想要暴力接收藩王们的家产也不是不可行,可问题是,自己的下一代该如何自处?

难道等几代之后,让自己的嫡系血脉学着自己的操作,继续宰自己旁系子孙的肥羊?

“王爷,孤听说这瑞和祥其实是王府的产业。孤希望王爷能够在皇店之中入上一股,并且希望王爷的嫡孙可以入东宫军中见习当差。”

周王一听此言,先是愣了片刻,因为这话实在是叫他不太好接。

明代的藩王是不许经商的,所以这瑞和祥官面上是孙宜成等几位掌柜的产业,周王这个东家则是躲在幕后暗中操纵。刚刚朱慈烺宣讲和远店的好处的时候,周王也是颇为动心,打算酒席一散,就让孙宜成投资入股和远店。

可是这背后的操作是一回事,官面上却绝不能承认瑞和祥是自己的产业,以免给朝廷怪罪的口实。现在朱慈烺公然捅破了这层窗户纸,明显是不按套路出牌。

这让朱恭枵有些为难,不知道自己是该坦荡的把自己私自经商的事情认下来,还是该一口咬死自己和瑞和祥绝无关系。

朱慈烺见朱恭枵一副为难的样子,接着说道:“周王于国家有功,孤自然不会计较王爷经商一事。这瑞和祥的产业到底是谁家的,一查便知,王爷也无须隐瞒。国朝对亲王管制过严,孤以为,不合周礼亲亲之道。孤回京之后,就会上奏父皇,请求逐步放开对各地藩王的限制,许各地藩王经商,为官,从军。

现在话都说开了,老王爷可愿出力,入这和远店一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