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新编制
作者:姚叶随风      更新:2019-08-07 16:36      字数:3402

朱慈烺的命令很快就下达到了东宫军各部之中。

这些刚加入进来才一个多月的东宫军新兵们,多半都是河南当地的破产农民出身。他们从小都是在中原长大,对远在塞外的游牧民族并不熟悉,只是听说那些蛮族很能打,大明朝哪里哪里又被破边了,哪里哪里又被杀了多少人,抢走了多少财富。因此,在东宫军的新兵眼中,蒙古人和女真人都是十分凶恶的角色,甚至比大明的官兵还要厉害。

现在朱慈烺的军令要求各部尽快明确建制,联合演练,还要前往边塞,甚至可能会直接出塞和蒙古人打仗,新兵们背后都有些犯嘀咕。

“王进国?”

矮子李冬拿着点名册,在操场上念道。

王二这个新名字虽然已经改了有些时候了,但王二脑子笨,总是反应不太过来,每次都要慢半拍才会答应,为此没少挨把总的揍。

这次也不例外,王二站在队列里,愣了片刻,还是旁边的伙伴轻轻推了他一下才反应过来是在叫他,赶忙应道:“在!”

“出列!”

“是!”

别说,这一个多月的高强度训练,真把王二练出个模样来,出列这几步路走得有板有眼。

虽说矮子平时对手下的这些新兵横挑眉毛竖挑眼的,现在见这些新兵蛋子被自己练的有了样子,心里也是有些得意。

不过矮子深知,对这些新兵绝对不能给他们好颜色看,不然队伍就不好带了。

当下,矮子刻意板了板脸色,继续念道:“许鲇鱼。”

“到!”

“出列!”

就这样,矮子把总从他带的五十多号人里面点出了十几个人,让他们在旁边列成一队,然后对所有人说道:

“昨天皇太子殿下已经下令,所有新兵尽快分属各部建制,由其新属单位负责后续训练。

你们这些混小子,加入我们东宫军也已经一个多月了,都知道,老子我是第四团,陈锐团长的兵,所以老子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先挑咱们第四团的兵。”

矮子说到这,双手叉腰,扭头看向王二这十几号人,说道:“你们十几个人,老子见你们平素训练卖力,特意跟上官申请了把你们十几号人留在我们第四团,你们可愿意?”

这些新兵都知道,自己的带队把总是个狠角色,哪个敢说不情愿?

再者说了,做生不做熟,跟李冬这长官一个锅搅马勺,好不容易处出点感情,谁知道分到别的单位去会遇到什么更变态的长官?还不如就跟着李冬混,好歹还有点香火情。

因此这十几号人大声喊道:

“我等愿意!”

李冬歪了一下头,咧嘴一笑,说道:“嘿嘿,好样的,是老子的好兵!”

然后正过身子,对着剩下的那三十几号新兵说道:“至于你们,也不用哭丧着脸,舍不得老子。今天下午开始,其他几个团的长官会陆陆续续地来挑人,你们跟着新长官走就是了。以后虽然不是在一个锅里搅马勺了,但大家都在皇太子帐下听命,都是弟兄,听明白了没有?”

“听明白了!”

“嗯,老子再给你们透个底,这次出征蒙古,实操演练,殿下交代我们第四团留下看家,把出兵放马的机会给了其他几个兄弟部队。所以你们这三十几号人运气不错,到了新单位立马就有仗打。他奶奶的,老子都羡慕你们,所以别一个个哭丧脸,都给爷高兴点!”

被分配到其他各部的兄弟们可不像李冬这么狂热。

毕竟他们来东宫军的时间尚短,对东宫的军功体系还没什么概念,而且对鞑子还都有着近乎本能的恐惧。现在一听说刚来就要到长城附近演练,还有可能跟北虏真刀真枪的干,一个个都是面如土色,哪里有半点高兴的样子。

矮子见他们这副怂样子,气就不打一处来。不过他也知道,这些新兵对东宫军的奖惩机制还不熟悉,更不了解东宫军诞生的意义和主旨——说白了,别看这些兵们走个队列,人模狗样的,但骨子里跟混吃等死的旧军队并没有两样。

李冬强行压制住怒气,说道:“好了好了,今天终于轮到上官给咱们新兵队‘讲道理’了,你们一会儿好好听听道理,别一天天跟个饭桶一样,脑子里什么都不装。可惜,咱们聚在一起的时间太短,一会儿上官过来讲完道理,就要放午饭,午饭后,有的兄弟就要归新建制了。不过咱们山高水长,以后定有来期。”

李冬正在这唾沫横飞的白话着,没注意长官刘胜已经来到了身后。

“咳咳。”刘胜干咳了两声。

别看矮子在新兵面前吆五喝六,好像很威风的样子,在老班长刘胜面前他可是乖觉的紧。

矮子一听身后这熟悉的熟悉咳嗽声,赶忙双脚靠紧,机械地向后转,冲着一身戎装的刘胜行了个军礼,规规矩矩地说道:

“见过长官!”

刚刚升官的刘胜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

“李冬,可以啊,现在已经有些长官的样子了。”

李冬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奉承道:“还不是老班长教导的好。”

开封一战之后,东宫军规模再次扩张,原来的老兵老将们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官升一级。

随着新人的加入,原有的编制也已经无法满足要求,所以扩编自然就提上了日程。

考虑到现在东宫系的部队日渐走上台前,再用之前的团营连排班的称呼,有些太过标新立异了,加上朱慈烺一直标榜自己的练兵思想来自于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因此新编制也以纪效新书为基准。

新编制中,军队最底层的组织被称之为伍,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两伍为一队,设队长,队副。一队共十二人。

四队为一哨,设哨长一人,哨副一人,一哨五十人整。

以上这些都是照抄的纪效新书,明军中原各镇大多都是这么编制。所以这些新兵对队长,哨长之类的称呼也都较为熟悉。

再往上就是四哨设一局,一局的长官按照明军的习惯称呼,不称局长,而称之为把总。

在局这一级,设立军乐队六人。当然这个军乐队可不是唱歌跳舞用的,准确的说,称之为军鼓队可能更贴切一些。

因为之前东宫军人数不多,用吹口哨的方式就可以简单调度。几场仗打下来,用口哨传递信息的方法也已经暴露出了很多不便。

所以新编制之后的东宫军将在局一级采用敲军鼓的方式调度行军。

同时,因为哨音尖利明快的特点,东宫军在哨一级仍旧保留了吹口哨的命令方式。

自此之后相当的一段时间之内,东宫军被他的敌人们形容为踩着鼓点行军,听着哨音杀人的部队。

局往上则为部,一部四局。

在部这一级,朱慈烺破天荒地设立了文书,军法队,军医队三个机构。

明军中的也是有文书,军医,以及军法官的。但是这三种位置都不常设,更不会设到千总一级。

尤其是文书,因为文贵武贱,有点文墨的都不会投奔军营,一般来讲只有方面大帅才有资格雇佣幕僚,帮忙协理文书事宜。

东宫军中的文书要求则比明军中的幕僚要低很多,只要能写字,会算数,通过了文书司的岗前培训,就可以领取一个月三两银子的月薪,在军中谋一份文书的职位。

东宫军文书的职责也很简单,主要负责记录军中日志,监督部队军饷的发放,教化士兵的思想,给士兵“讲道理”等文职工作。

饶是如此低的要求,如此简单的轻便的任务,应募者依旧是寥寥无几,所以很多局的文书一职目前还处于空缺状态。

军法队的人数则是跟普通队一级人数想当,只不过队下面不再设伍。

军法队的队正不由军队内部产生,而是从民间招募,然后统一进行军法培训,负责对内监督军官的奖惩是否符合军法。如果认定把总的命令非法,军法队的队正有权拒绝执行把总的命令,并向上级军法部门申诉。与此同时,把总对士兵的一切奖惩都要通过军法队来执行——而非像旧军队那样,由长官的亲兵执行。

朱慈烺的想法就是通过文书掌控基层部队的思想动向,通过军法队掌控基层部队的赏罚权。文书和军法官则由两条独立的线垂直领导,一直通到设立在中枢的军法司和文书司,以此从根本上杜绝军阀的产生。

东宫军以部作为一个分野,部,及其以下单位,被视作基层单位。因为一部人数近千人,所以一部又被称为一个千人队,其长官则被称为千总。

部上设营,营官称为参将。

营一级开始各兵种混编,分设步兵千人队,骑兵千人队,炮兵队,各队比例不一而同,随时而变。一营人数大概在五千人到八千人不等。

营上则为镇,镇称总兵。

镇一级该如何编制,朱慈烺也还在摸索之中,目前也只是明确,陈锐高图等人都会捞上一个总兵的称号,配套的人员还要等后续填补。

这套新编制不仅采用了明代人耳熟能详的名称,更关键的是官职的名字可以跟明军现行的武将体系一一对应,解决了困扰东宫系军官一直以来的等级困扰。

在这套新体系下,刘胜官升两级,从班长一跃成为了一局的把总。

因为刘胜所在的局文书还没有配齐,局文书所负责的“讲道理”的任务,自然只好由他这个把总来代行其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