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穷途末路;绝境反击?
作者:王东山      更新:2019-08-08 19:57      字数:2237

陈叔俭纵是知道而今借道南平郡乃是下下计,但他也无可奈何,因为通往晋安郡的水、陆两道皆要通过南平郡,除过这两道之外,再无任何通往晋安郡的道路可走。

南边的丛林山脉不可翻越,因为在丛林纵深三里处便有一条深不见底的深沟,将丛林和闽山山脉隔断,深沟向东一直延续至建阳郡,向西一直延续至南平郡,是一条天然的屏障,隔断了闽山山林中的森林猛兽进入人烟区。

这一条天然的深沟陈叔俭在之前觉得很好,曾夸赞其是上天对人类眷恋的馈赠,但而今陈叔俭却觉得这是上天在绝于他,若没有这条深不见底的深沟隔断闽山山林,陈叔俭是宁愿涉险率军挺入闽山的深山老林,与猛兽去斗争,也不愿去南平郡借道。

因为和猛兽去斗争,他们还有活路,但去南平郡借道,面对沈思旗的一万四千大军,他们可真的就是九死一生。

但事已至此,也再无其他办法,陈叔俭也只好趁夜动身,借道南平郡。

但陈叔俭不傻,他好歹也是开拓过澎湖列岛的将领,有一些智谋,陈叔俭心中明白,如果就这样毫无准备的前去南平郡借道,他肯定会被沈思旗埋伏的兵勇打一个围而歼之。

沈思旗是什么样的人,陈叔俭心中清楚,经过这么多次的来回争斗,陈叔俭现在对沈思旗的性格琢磨的相当透彻,沈思旗是那种眼顾大局,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战机的人,他此番想趁夜借道南平郡,沈思旗恐怕已经猜到,并提前做好了埋伏。

但借道是肯定要借的,若不然留在这里,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他和他的大军只有死路一条,而如何才能顺利借道,并让沈思旗的伏兵无暇管顾他,陈叔俭有了一个毒恶的想法。

......

沈思旗在将陈叔俭的行军粮库捣毁之后,便以最快的速度绕回南平郡,做下一步军事部署。

陈叔叡弃暗投明,帮助建阳军夺取建安郡一事沈思旗已经知晓,沈思旗心中欣慰,陈叔叡终没有再随陈叔俭做无谓的叛争。

陈叔俭在失去行军粮库之后,现在又失去了建安郡,而今陈叔俭已经是穷途末路,黔驴技穷。

沙村郡太守、将乐郡太守、邵武郡太守以及南平郡郡尉吴封已经率兵退回南平郡,沈思旗命他们在补充食物之后便出南门埋伏于郡间大道以及闽江两侧,严阵以待。

所谓狗急跳墙、人急悬梁,陈叔俭在短兵少将、没有粮草的情况下,今晚肯定会强过南平郡,以回晋安郡、南安郡养兵修整,卷土重来。沈思旗是不会给陈叔俭这样的机会,更不会让陈叔俭和他的大军从南平郡下安然通过。

......

沈思旗率大军一直埋伏至寅时,眼看已快至卯时,但陈叔俭及其大军始终都没有出现。

凌晨卯时,乃是人一天之中最为乏困的两个时辰,眼看陈叔俭极其大军始终不至,坚持埋伏一夜的将士们也开始有些松懈之态。

但也正在这时,来自南平郡的东城门,突然响起战马嘶鸣声。

“将军,叛贼陈叔俭突率大军猛攻我东城门!东城门守城将士在陈叔俭大军的猛攻下已节节败退,将军,请尽快调兵支援!”

来自部下的急报,让沈思旗心中一惊。

沈思旗是没有料到,陈叔俭竟然在如此短兵少将、没有粮草的窘境下,还敢兴兵攻城。

难道陈叔俭真的已被愤怒冲晕头脑,成了一衣架饭囊,再无半点智力,要以鸡蛋撞石头,将自己和剩余的叛军全部葬送在这里?

东城门的险境让沈思旗来不及多做思量,他连忙命沙村郡太守、将乐郡太守、邵武郡太守各领兵三千前往东城门支援。

但又留下吴封和两千兵士继续埋伏在郡间大道以及闽江两侧,防止陈叔俭是声东击西,要趁乱从南门下的水、陆两道逃走。

......

东城门下,战火通明。

城墙之下皆是密密匝匝的火把,在火光的照亮下,依稀可以看见陈叔俭的军旗在飘动。

战场之中,战马在嘶鸣,战戈在挥动,将士们的嘶吼在风中扩散,一簇簇鲜血在明亮的火光下喷洒。

今夜陈叔俭的南安、晋安军格外强大,他们宛若不要命的洪荒猛兽一般,一个个勇武无匹,奋不顾身的上前冲锋。

一直以刚猛著称的南平郡守军竟在他们的猛攻之下,节节败退。

这时,沙村郡太守、将乐郡太守、邵武郡太守奉沈思旗军令率领九千大军援至。

这九千大军一到,东城门下的战局瞬间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饿着肚子的南安、晋安军抵挡不过这些水足饭饱的生力军,在人数和体力的压制下,南安、晋安军很快便呈现出溃败之态。

沈思旗站在东城门上,注视着城下的战局。

陈叔俭突袭东城门的大军密密匝匝,遍布在东城门下,从火把的数量上看,竟足有六千之众。

沈思旗心中有惊,陈叔俭在经历上几次大败之后,而今还剩下多少兵力,沈思旗心中清楚,这六千兵力恐怕是陈叔俭所有的兵力。

“陈叔俭,你当真要将自己和南安、晋安军全部葬送在这里吗?”

沈思旗目光复杂,看着节节败退、频频倒下的南安、晋安军,沈思旗心中百味交集。

这些南安、晋安军虽然而今都是叛军,死不足惜,但在沈思旗的眼中,他们都是无辜的。

这些南安、晋安军都是南朝陈的士兵,也都是南朝陈平民百姓的儿子,若没有陈叔俭的反叛,他们现在应该是睡在家中,陪伴妻儿、孝敬父母。

但...

沈思旗垂下目光,不忍再直视相残,但纵算沈思旗心中有多不忍,也永远不会说出来,因为从这些士兵随着陈叔俭走出南安郡、晋安郡,开始攻打兄弟城池,开始作乱、危害百姓之后,他们的命运便已经注定了,逃脱不了,也无法幸免。

而就在沈思旗垂下目光的那一刻,他突然发现了一个让他心中一惊的大事情!那便是这些前来攻城的南安、晋安兵士们,竟然每一人都携带有两个火把,左手一把,右手手臂上还绑有另一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