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僵持和消耗
作者:向左看寂寥      更新:2019-08-09 03:00      字数:4083

反击是必须的,秦峰他们知道并不能够让这些鬼子在战场上那么轻松,尤其是这个时候他们已经知道鬼子在他们的后方准备将更多的兵力调集过来,那么秦峰就必须要在鬼子的后方部队到来之前对鬼子进行更多的杀伤,其实但凡是在前方的部队都是敢死队,他们在晚上的时候都要和第一军一样对鬼子发动攻击。

而且鬼子到时候铁定是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毕竟鬼子已经吃了一次亏了,而东夏国部队显然不可能停下这样的战术,对于鬼子的指挥官三野本夫来说,现在他已经在做好准备,并且将大量的部队派遣到占领的阵地,绝对不允许再次发生之前的那种情况。

这是鬼子部队完全占据第一阶段阵地的第一天,他们都知道以东夏国部队的战斗方式之后定然会再次对他们进行袭击,在这样的情况下,鬼子部队的武器装备和其他方面都在进行着准备,甚至很多的鬼子部队都已经在他们自己的脑袋上绑着白布了,这是鬼子士兵敢死队的标志,很显然他们也一样针对性的组织了部队,准备在东夏国部队对他们进行袭击的时候进行反击。

不过鬼子的指挥官们还是有些担心,因为东夏国部队的兵力实在是太多,一旦进行攻击,到时候可能是成千上万的东夏国部队对他们进行打击,到时候整个战场绝对混乱无比,而且鬼子部队到时候还想要趁机看看能不能继续对东夏国部队进行进攻,若是能够将他们占领的阵地继续进行推进的话,那么对于鬼子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以鬼子的指挥官看来,东夏国部队的防御阵地虽然很多,但是只要他手下的部队能够不断的前进,不断的将东夏国部队击败歼灭掉,占据更多的东夏国部队阵地,那么最后东夏国部队的精锐部队损失也就会越来越大,到时候他们所面对的将会是更多的东夏国新兵部队,虽然这些新兵部队一样有着一定的战斗力,但是鬼子觉得,这些部队的战斗力绝对没有办法和之前的东夏国部队相比,如此一来只要战争在进行之中他们就能够不断的得到更多的主动权,最后将东夏国部队彻底的歼灭掉,甚至让东夏国部队承受不了这样巨大的损失而崩溃。

这样的做法在很久以前的时候鬼子就使用过,在鬼子看来,只要伤亡不断的增加,胆小的东夏国士兵绝对会在那样的情况下被彻底的摧毁信心,而且他们认为只要能够让战争不断的推进,让东夏国部队士兵看到自己的战壕不断的被他们自己的部队占领,那么这样的压力就会迫使东夏国部队最终越发的没有足够的战斗力,这样的做法对于鬼子的指挥官来说绝对是一个有利的事情,因为他们能够在这样的方法使用之下最终不断的让东夏国部队产生不好的反应。

面对鬼子部队不断的调集兵力,秦峰知道鬼子部队指挥官的想法,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自己也没有任何的办法,因为他知道自己手下的部队必须要在战场上和鬼子进行拼死战斗,自己这些部队如果不能够在战争中不断的给鬼子造成伤亡,别看鬼子到时候兵力只有十万人但是依旧有能力将他们击败。

若不是在这里本身有着大量的战壕和基地,那么秦峰觉得在正常的遭遇战之中自己一方定然不是鬼子部队的对手,不管是在对武器的使用上,还是士兵的白刃战之中他们都没有什么优势,所以他必须要在现在对自己最有利的情况下对鬼子进行打击,最好是能够将鬼子部队在这里彻底的摧毁歼灭掉。

这场战争打到现在双方的伤亡都非常的巨大,但是双方在这个时候却都明白,他们此时都没有撤退的办法,也没有办法进行撤退,毕竟他们的部队一旦撤退都将崩溃,鬼子的部队如果进行撤退那么想要再次攻击过来就如同做梦一样,而第六集团军一旦撤退整个部队就会立即崩溃,不说别的,单单是身后上千万百姓惊慌失措就会造成巨大的麻烦。

因此第六集团军部队必须死死的咬在这里,抵挡住鬼子的疯狂进攻,鬼子现在已经学乖了,在通用机枪狂暴的火力之下,鬼子部队的指挥官也已经看出来了,只要他们的部队进行攻击的话,那么定然会付出惨重无比的伤亡,在这样的情况下,鬼子部队那少的可怜的兵力并不能够这样做,虽然东夏国部队现在精锐的机枪手数量也少了很多,但是即便是那些新兵也在之前的训练之中训练过较差火力,大量的轻重机枪的打击足以给这些鬼子带来巨大无比的伤亡,而这样的伤亡显然是鬼子现在根本不能够承受的。

仅仅是半个月的时间鬼子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这样的兵力消耗让鬼子都有些吃不消,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使用自己的其他武器不断不断的给东夏国部队造成伤亡,减少自己部队直接面对东夏国部队,如此一来一方面能够打击东夏国部队的士气,一方面能够不断的给东夏国部队造成压力。

而他们自己也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好准备,当东夏国部队准备在黑夜对他们进行攻击的时候进行反击,最少在三野本夫看来,这支东夏国部队之所以能够爆发那么强大的战斗力,本质上是因为这支东夏国部队在之前的战斗之中获得了大量的好处,并且认为不管是在机枪火力的战壕战之中还是在白刃战之中他们都能够给鬼子带来巨大的杀伤,即便是并不是鬼子的对手却也相差不多,在这样的微小差距之下鬼子的部队指挥官组丝毫认为这样的战斗之中他们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小。

就如同秦峰的宣传一样,只要能够不断的给鬼子部队造成伤亡,最后鬼子部队和他们的兵力比例将会越来越低,哪怕是这些鬼子部队到时候有着再多的武器装备也根本不可能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威胁了。

而战争之中也就是这样最少在这个时候所有的士兵都相信秦峰的说法,他们相信只要敢和鬼子拼命最后一定能够获得胜利,第三十七团此时的准备就是因为这一点,大量的工兵铲此时都已经装备在士兵的身上,因为本身对于拼刺作战的不熟悉,所以第六集团军士兵必须要使用这样的武器才能够在面对鬼子的时候真正的爆发出自己的强大战斗力,毕竟他们的之前的训练之中对于刺刀的训练非常少。

刺刀的训练能够让士兵在白刃战之中不会有着太大的畏惧,而秦峰在训练的时候往往使用的就是工兵铲,因为想要在短时间内让自己手下的士兵达到鬼子的白刃战水平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既然即便是训练刺刀战术都没有用秦峰就不得不使用其他的方法了,这样的方法能够让鬼子部队之后面对第六集团军部队的时候没有多少的优越性。

工兵铲其实就是又来二战之中德意志人使用的,对于这些武器秦峰知道应该如何使用,也知道怎样使用才能在战场上发挥出足够的战斗力,并且对鬼子造成一定的威胁。,

鬼子的部队在身高上完全落于下风,而且在力量上虽然也稍微有点优势,但是却发挥不出来,因为鬼子的身高限制了这些鬼子在使用武器上的选择,但是对于第六集团军部队却不一样了,因为几个月时间的优质食物补充,所有的士兵在这个时候都有着充沛的力量,他们在战斗之中能够发挥出的战斗力自然就会提升很多,最少在这个时候他们在战斗的时候能够发挥出来的力量比鬼子要强悍的多。

秦峰当初在训练的时候是使用了一部分的鬼子俘虏的,那些鬼子的俘虏其实在很多的时候都相当于在对抗训练之中敌对假想敌,因为第六集团军部队对于鬼子士兵的战术和战斗方法非常的了解,这也是秦峰对于那些鬼子投降士兵没有进行杀戮的原因,这样的训练能够让第六集团军部队对于鬼子的畏惧减少很多,毕竟他们俘虏了大量的鬼子部队,并且这些鬼子部队还在训练的时候当做他们的沙袋一般,是他们的奴隶和俘虏,不管是从心理上还是在其他的方面都能够让所有的士兵觉得,这场战斗之中他们绝对处于绝对的优势,并且在之后他们能够有着更多的优势。

以及在军队之中也不断的有历史课,讲述着东夏国在古代的时候不断的击败鬼子的历史,让所有的士兵明白,这些小鬼子不过是古代自己祖先们的手下败将,只要他们有着足够的勇气最后依旧能够让战胜这些小鬼子。

战争很多时候就是士气的比拼,哪怕是你的武器装备比对方要弱上一些,哪怕是在战场上你付出的伤亡更大一点,但是只要你能够不断的将自己的劣势变成优势,那么最后一定会获得胜利。

此时在远处不管是鬼子的指挥官还是那些观察团都使用望远镜看着东夏国部队的阵地,从望远镜之中他们能够看到,东夏国部队之中不断的有士兵被抬下去,这说明鬼子的炮击在无时无刻都在给东夏国部队造成伤亡。

但是让他们比较疑惑的一点就是,此时鬼子部队也不进行步兵冲锋,即便是有着炮火的协同他们也不再那样做,而此时在鬼子部队的身后,一百五十多辆的鬼子坦克完全就是一个摆设,在这些阵地上,到处都是深坑和针对坦克设置的工事,使得这些装甲车和坦克难以越过那样的坡度。

似乎东夏国部队在鬼子进攻之前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鬼子部队可能派遣的部队,所以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这使得鬼子部队非常的郁闷,因为他们的这些武器根本就没有办法使用,坦克的参与使得鬼子部队到时候面对的问题更加的复杂,最少有一点,那就是他们的坦克速度太慢,几乎难以跟上步兵的脚步。

“上帝,他们的战壕坡度绝对都在七八十度以上,这样使得这些坦克根本就没有办法越过,没想到这些落后的东方猴子居然还有着这样的想法!”法兰西人看着战壕不由的感叹一声,在他们看来这些东夏国军人着实是让他惊讶,要知道世界上对于东夏国最看不上眼的其实就是欧罗巴人,因为东夏国几乎被欧罗巴人全部都欺负过,当初在满清的时候,他们都在和东夏国的战争之中取得过胜利,这使得这些家伙对于东夏国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尤其是当东夏国部队在和鬼子部队的战争之中不断失败的情况下更是这样,只是此时他们却发现,东夏国部队之中居然出现了一个这么强大的指挥官,要知道即便是欧罗巴地区对付坦克也是比较头痛的,这些钢铁怪兽有着惊人的防御,并且他们并不怕疼,所以在战场上威胁一般都是挺大。

以往在他们看来,只要出动坦克和装甲车,那么落后的东夏国军队绝对无法抵挡到时候说不准还会直接崩溃才是,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东夏国部队居然已经找到了应对的方法,并且在战场上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战斗力,迫使鬼子部队根本无法使用这些装备。

当然更加让他们比较惊奇的就是东夏国部队的那些反坦克武器,灵巧机动,而且威力也非常巨大,对于那样的武器,这些观察团早就心痒难耐,在他们看来,这样的武器根本就不是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应该拥有的。

然而丽国人的代表约翰比尔森却又不一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