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照猫画虎
作者:帝秦王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996

且说前者诸葛亮同王成往晋阳与张燕会面,临走之时,遗下一个锦囊,囊中留有一计。[]

此计说妙不妙,说玄不玄;不过,实用程度还算不错。

诸葛亮于计中谓张燕到,“燕帅若得深明大义,欲于袁绍在徐州与曹操相拒之时取河北,可以效法前者袁绍谋黑山军之时所用明取晋阳,实为上党之计——派一支奇兵由晋阳出发,偷袭邺城,逼并州军往援冀州;而后,燕帅乘势出大军袭取上党,攻克壶关,以抗河北!”。

张燕得计之后,大喜,急急奔往鲜卑,与右贤王商议。

右贤王亦是赞诸葛亮之计玄妙,对黑山军欲再袭上党一事,点了头。

不过,在袁绍刚刚渡过黄河到达徐州之时,右贤王拦下了急欲发兵的张燕,与其道:“此时,袁绍大军刚刚抵达河北,其锋正锐,若是我们现下便即出兵上党,将其急召回来,岂不是引火**?故当稳待时机,不能轻举妄动!”

闻言,对于右贤王的“小心谨慎”,在前者确于“上党有失”的情况下,张燕表示出了理解,便即老老实实的回到晋阳,只教手下兵将加紧操练,随时准备前往河北。

不过,在“贪功心切”之下,张扬于接下来的几月当中,月月往鲜卑左番之中相询右贤王——“贤弟,现下可得用兵之机?”。

六月将及下旬,未待张燕再次去往鲜卑左番之中,右贤王当先发来书信曰:“现下中原各地沉粮殆尽,新粮未取,正是青黄不接,最是贫乏之时;尤其河北大军攻伐徐州已近百日的情况下,其锋不再,当是兄长出兵的时机了。小弟谨于此助兄长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张燕接信之后,大喜,便依前者诸葛亮所遗之计而行——将单经所引的一万渔阳军全部配为轻骑兵,组成“突击队”,教单经为帅,出晋阳,取道蓟州界,往冀州进发,目的地直指义帝刘和的都城——邺郡!

在单经离开晋阳之前,张燕拉住单经的手,信誓旦旦的与单经道:“贤弟,此去你多加小心,愚兄袭了并州,随后便往河北助你!”

单经闻言,好不感动,用力回握张燕的大手,道:“燕帅,我必不辱使命,誓死取下邺城!”

……

黑山军出兵晋阳,取道自己境内的消息,很快传到义帝所封幽州刺史焦触的耳朵里。#本章节随风手打 SHOUDA8.com#

于是,知道大事不好的焦触,急与蓟州“实际”上的一把手——乌丸校尉阎柔商议出兵阻截单经所带“突击队”的事宜。

早与王成有过“密议”的阎柔闻得焦触火急火燎的言语,则是不紧不慢、振振有辞的道:“刺史大人莫要为黑山军所欺,他们此来明是往邺城而去,实可能是与鲜卑联谋,欲于我蓟州不利——只待我等出军往击这股诱敌之兵,便自背后发来大军,取我蓟州。故此时,我们谨当严守蓟州,确保鲜卑铁骑无有踏足中原的机会,方是上策!”

焦触闻言,未知阎柔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急怒攻心的道:“阎校尉,敌军的目的明显就是邺城,哪有取我蓟州之意?故现下还请你速速发兵去阻敌军,以免贻误战机,造成不堪想象的后果!”

阎柔闻言,有些嗔怒的道:“贻误战机?刺史大人这是如何话来?您又未与鲜卑右贤王商议攻伐中原之计,怎就知他不会来我蓟州城?若您这么说的情况下,我倒想问问,万一出兵之后,蓟州有失,你可是负得起这个责任?”

焦触闻得阎柔连续的几问,被问得是一个愣、一个愣的,知道阎柔在此“无理取闹、强词夺理”之下,气得自己在蓟州又说了不算,只能一甩袖子,引着自冀州带来的三千亲卫队,去追已然入得冀州界的渔阳“突击队”,打算拼命!

焦触舍命相追,虽然将单经所带人马追上,但在人数少上几倍,又连跑带颠,被累得都跟“孙子”一般的情况下,教渔阳军没怎么费劲,便把三千冀州子弟兵全给打发了!

焦触在亲卫们的誓死护卫与单经并不恋战的情况下,逃得活命。

待手下人欲将焦触护回蓟州时,焦触大怒道:“还回蓟州干嘛?难不成我前番所遭阎柔的奚落还不够吗?”

手下人闻言,好是无语,问焦触下一步当做何解?

焦触咬牙切齿、声色俱厉的道:“我们这便速往北平去搬兵,救应邺城;待得胜之后,再发兵去蓟州,将阎柔碎尸万段!”

……

接下来焦触往北平借兵不提,单说经过与焦触一战的单经,却是得了一个神乎其神的传闻——说黑山军渠帅单经引十万黑山大军于冀州界上将幽州刺史所领的数万蓟州大军尽剿,直逼河北的心脏邺城而来!

此消息一经传开,不管单经自己信不信,反正怕黑山贼怕得要命的河北人是都信了。

于是,稳守邺城,以为西有上党、壶关相隔,背后有蓟州屏障的邺城留守袁绍第三子袁尚,急与自己的老师逢纪道:“亚父,敌有十万大军来袭,我邺城之中现下不过一万守军的情况下,该当何解?”

逢纪闻得这道“数学应用题”亦是给难坏了,在冀州军多往徐州或多为审配带去押粮的情况下,逢纪紧皱了一会眉头,无奈的道:“现下敌军势大,邺城已是难守。我们若是一意孤行,欲与敌军死拼的话,但恐公子与义帝为敌所持,要挟为质,则主公便即被动了!为此,当机立断之下,我劝公子弃邺城,往南皮去寻二公子前来相救!此外,急发书与主公及并州刺史阴夔,请他们速带人马回援!”

闻言后,袁尚点了点头,一边举邺城往南皮搬迁,一边将告急文书分别发到了徐州和上党去!

正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在袁尚往南皮撤退的过程中,前者投至袁绍麾下的黑山将领陶升发挥了巨大作用,保护着袁绍、义帝、州史们的家属到达斥丘,继而转向南皮求援袁熙!

……

也就是在袁尚、逢纪听风就是雨,举上下军民搬出邺城后,单经引万余渔阳军抵达邺城,未费吹灰之力,便将河北最大的一座郡城取下,实是战史上少有的战例!

于是,在先接告急文书,后又闻邺城已失的消息后,袁绍在几乎要将曹操置于死地的情况下,急急的退军黄河北岸,生怕“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取了徐州,失了河北!

另一边的阴夔接了袁尚的告急文书后,也是不敢怠慢,将上党城内的五万冀州老军带离四万,往邺城而来。

与此同时,焦触自北平得了救兵,袁尚自南皮得了救兵,亦是一起往邺城杀来。

于是,单经这一不经心,竟是以一万人的奇袭,引来了三十几万人,真可谓是捅了大马蜂窝了!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四面被围,相比敌人的大军,自己手下的一万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单经,经得誓死抵抗,直至战死,亦没有等来出发前张燕所说的“援军”。

而在单经及其手下的一万渔阳军在为袁绍大军尽屠之后,前番袁尚及逢纪的弃城而逃,便也不失为了一招诱敌深入的“空城计”!

……

那么说,张燕传说中的援军在哪里呢?

其实,张燕所说的援军只是诓骗单经而已,为得只是让单经替他用命!

单经于黑山军中也算难得的人才,张燕此举,便不觉可惜吗?

前者单经在自己府上引介王成与张燕相见后,张燕对单经便已有了杀心。毕竟,张燕不能允许自己手下人竟与自己的“天敌”过从甚密。为此,张燕便借这次偷袭,让单经及渔阳军做了“炮灰”,以好过将来让自己死在这个“王成内线”的手里!(只是张燕不知,单经不过一条“明线”,尚有一条“暗线”在他那里!)

尤其此次单经之死,还给张燕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那就是当单经将袁绍的全部主力和注意力都吸引到邺城的时候,张燕已乘并州空虚之机,先引黑山大军取下上党,继而又袭了壶关。

而后,张燕吸取上次在上党“得而复失”的教训,举重兵来守壶关,并发书后方,请右贤王引鲜卑铁骑“照顾”晋阳!

另一边,复夺邺城后的袁绍闻知上党、壶关相继失守后,大怒,复举全师来攻并州,于壶关与黑山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在攻坚战期间,不容胜利果实再次为袁绍“窃取”的张燕亲自赤膊上阵,以近知天命的岁数,举着短刀盾牌,同年轻的黑山军将士们一起战斗在守城的一线,血染征袍的同时,也极大的鼓舞了士气。

在袁绍以三十几万大军轮番攻击的情况下,十万黑山军竟把小小的壶关守得文思未动!

见得此景,袁绍手下意见从未统一过的几大谋臣——沮授、田丰、许攸、辛评、逢纪纷纷进言,请袁绍暂时息兵;所谏之言不约而同——“我军于徐州连战之下,已然疲惫;再于攻方不利的攻城战中消耗,实是不利;还请主公暂时退兵,待麦熟之后复来!”。

多番闻谏之后的袁绍,亦知无奈,只得于连番叹气之后,撤军。

回到邺城之后,见着因战火摧毁的城垣和房舍,袁绍咬了咬牙,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留了十万冀州军给三子袁尚,使其同逢纪及手下将官在邺城防范驻扎于壶关的黑山军;自己则是引着其余臣将往南皮会合义帝。

继而,到达南皮的袁术又代义帝向河北境内发诏书——迁都南皮!

<!--#include file="/ads/wei.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