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称王称帝
作者:帝秦王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964

被黑山军迫得迁都南皮之后的袁绍,未似刘岱回到濮阳一般,将失败归罪于某个人;而是将在邺城往南皮撤退过程中,“有所表现”的陶升任为建义中郎将。*

此时,尚未“糊涂”的袁绍为得此举,不失为一招“妙棋”。

因为只奖励一人,其他人全无奖励的情况下,等同于只有一人不骂,剩下人都骂了一遍,包括他袁绍自己!

毕竟,这次进击徐州,寸土未得的情况下,还失了并州,绝不止是决策层的问题,其“内在原因”还有很多,需要慢慢挖掘!(其实,袁绍只要知道王成在其背后都干了什么“好事”,也许就会变得释然,不再那么郁闷啦!)

此后的数日,在河北军从上至下做了一番“批评与自我批评”之后,袁绍收回了人心,教将散的队伍又重新聚结在了一起!

期间,幽州刺史焦触曾与袁绍提及“阎柔见死不救”一节,袁绍便即发书质问阎柔。

阎柔当即回信与袁绍,“所问非所答”的慷慨陈词曰:“吾阎氏建汉以前,便居塞北,报国安民之下,从未使异族踏入中原半步;明公如此质问,当是疑我阎柔有异心!如此,柔不若便投草原,绝不失一狼主之位!”

接得回信之后,感觉这个受得北方豪族器重的阎柔实是不好对付;现下北方不平,即其有过,也实不宜“轻举妄动”的情况下,袁绍并未加罪与阎柔;也未再教焦触回蓟州,去触阎柔的霉头;而是让焦触去了北平,给高干以助力!

……

与此同时,身居雍州,时刻关注中原消息的王成闻得袁绍由徐州退兵的消息后,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喜与诸葛亮道:“此次徐州之围得解,全赖军师之运筹帷幄矣!”

诸葛亮闻赞,谦虚的笑道:“呵呵,主要还是靠主公您的努力,我只是顺水推舟而已!”

王成见诸葛亮在这里跟自己客气,反倒有些不悦的道:“功劳是你的,便是你的!莫与我说那么外道的话!”

见王成“认真”,诸葛亮笑着摇了摇头,道:“若不是主公慷慨解囊,舍得那传国玉玺和七颗珠子;交友广泛,上识得高丽国王,下交得黄巾党羽;孔明纵是有翻天覆地之能,此次亦只能望白门楼(徐州首府下邳城的南大门)兴叹了!”

王成见诸葛亮并无虚假做作之态,而且目光真挚,心下好一阵感动,不由叹出声来,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诸葛亮闻言,眼现泪光,向王成躬身施一全礼。不过,起身之后,就再难看出诸葛亮刚才的激动之情,如果不是很早就相互认识,对于诸葛亮能将感情收发的如此自如之下,王成肯定要以为诸葛亮也是现代来的“能量体”了呢!

……

话说时间很快推移到八月,天下各地的粮食纷纷收获。

淮南虽是收成不错,但袁术在所建新朝刚刚不过半年的情况下,为求和谐稳定,未得履行前者淮南大胜后许下的“狂言”,未往兖州发兵,去寻刘岱的晦气!

河北则于年初的大旱之下,未获大丰;袁绍便也未依前者谋臣们的谏言,再次兴兵往讨壶关,只于境内整理各郡兵、吏,蓄势待发。

于是,在袁绍消停下来后,怕张燕不消停、来向自己“用刀”的河内太守王匡,“果断”向坐镇上党的张燕进粮百车,表示依附之意。

张燕纳粮之后,已明王匡心意,大喜之下,好言安抚一番——不过一些“贺将军弃暗投明”之语!

继而,未隔几日,将并州全境彻底收归旗下的张燕“改头换面”,自立为“晋阳王”!

随之,远在汉中的张鲁便也乘着中原大乱,雍州乏力之际,自封“汉中王”,号曰“米王”——收拢“五斗米教”教民,欲于汉中境内施天国之治。

张燕的自立早在天下人的意料之中,不过虽是多年不朝,但于汉中还算“老实”的张鲁自立,却是给出了一个危险的信号——那就是现今的天下,只要你有兵、有地盘,你就可以“称帝称王”。

此危险信号一出,立即有人“跟风”,九月自南方传来消息——于海外交州任得刺史十数年的士燮,自立为帝,号曰“大交帝君”!

于是,在公元197年还没过完四分之三的情况下,中原大地上便已“诞生”出四位新皇帝、三个“异姓”诸侯王——义帝刘和、献帝刘协、大成皇帝袁术、大交帝君士燮,渤海王袁绍、晋阳王张燕、汉中王张鲁。

虽然这些纷纷脱离东汉统治之人的实力和影响不一,但自河北至交州,由淮南到蜀中,南北交通,东西纵横的情况下,其影响之恶劣,直将先秦耗百年之力,数辈人之辛统一之中国,重新瓜分至战国群雄时的割据局面。

至此,在让人们不断感叹和佩服“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至理名言的魅力时,亦是让人们对未来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些许隐忧!

记得《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一节,曹操曾有过如此“内裤反穿,霸气外露”的一语——“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然而现下数人称王,数人称帝,且尚还有诸多野心狼在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未知此时可否会有一个重整寰宇之人站出来“说话”!

而若是有,这个“话事人”又当是谁呢?

王成?曹操?刘备?

让我们拭目以待下一章——“剑阁屯兵”!

<!--#include file="/ads/wei.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