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贸然北进
作者:帝秦王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844

扬州三月,烟花似锦。

春拂江岸,仿若猿啼。

北讨南征,终著英名。

壮士奈何,英志难酬

杨柳岸晓风残月——微暖的春风不仅吹残了满月,且教大地回苏。淮南一带,此时正是水肥地沃,实乃春耕的大好季节。然而,一场血雨腥风却是要不期而至!,

见春将至,江水渐泛,于庐江的江岸上南望柴桑的孙坚道:“我想仁儿了!(孙坚共有六子一女,长子孙策、次子孙权、三子孙翊、四子孙匡皆,吴夫人所生;孙坚次妻、吴夫人之妹,为孙坚生有一子一女:子名朗;女名仁,孙坚唤作仁儿,甚爱之,是为日后的孙尚香,现已十一二岁。另孙坚过房俞氏生有一子,名孙韶,是为六子一女。)”

立于孙坚身侧的孙策亦应道:“我也想小妹了,不知离家这许多日,可是有坏小子敢欺负她!”

孙坚闻言,笑了笑,道:“仁儿是教你们这帮哥哥们实足的给宠坏了,整日里舞刀弄枪,岂会有人敢欺负她?”

孙策闻言,呵呵呵的笑了笑,似是想起了孙尚香的“霸道”样。

孙坚接着道:“一个女儿家如此性格,日后倒是难嫁了!”

孙策闻言,看了看北方,大气的接道:“待父亲得了天下,愿为婿者,岂止百万?”

孙坚闻言,笑了笑,道:“听闻袁术与江夏的黄祖结了亲家,我想把仁儿许以曹操之子,你看可否?”

孙策闻言,惊道:“小妹尚还年幼,父亲当真怕她日后嫁不出去吗?”

孙坚闻言,又笑了笑,道:“我孙文台的女儿岂会愁嫁?只是今我等冒江北上,意取淮南之下,早晚要与曹操相对。若今共对袁术还好,日后我们两家相对,有些事情便不好办了。(一山不能容二虎的道理,千古不变。)所以,不如结个儿女亲家,到时也好说话!”

孙策闻言,皱了皱眉,道:“似如此所结姻亲,岂非政治?且有下嫁之意的情况下,实对小妹有所不公啊!”

孙坚闻言,正色道:“这世界上公平的事本来就少!好了,先不说这些了,嫁女招婿这些闲事,还是待取下寿春再说吧!”

孙策闻言,未再接话,父子二人便引亲随又踱回庐江城中。

是日,回城之后,孙坚便招周瑜、黄盖等重要军事将领来,命道:“今阳春至,大地已然回苏,当是用兵之时,我欲即刻发兵北上,尔等速回各自营中整备,我们明晨便即北进!”

周瑜闻言,道:“主公,今庐江城中止六万人马(周瑜、黄盖往柴桑复调的三万人,也早已至得庐江),袁术于寿春却坐拥二十万兵甲,暂不宜轻动,只先看其自乱为妙!”

孙坚则道:“年前已闻曹操布了八万青州兵在淮南界上,只我等一动,他便也必动,何惧袁术的二十万草芥之师!”

周瑜闻言,复道:“曹操据有青徐,现辖兵应亦有二十万矣,即使要动,也等他先动为好!”

孙权闻言,道:“今曹操兵多,且待其先动后,我军再至,日后共得淮南,怎好多讨利益?尤其,与曹操会盟,乃我所提吗,今我军先出,亦是道理!”

周瑜闻言,见孙坚句句在理,便只无奈道:“若我军先出之后,曹操却是按兵不动,岂非身置险地?”

孙坚闻言,哈哈大笑一阵,霸气的道:“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今我军独去,又有何妨?”

周瑜闻言,皱眉不语。

孙坚见状,宽道:“当日我与曹孟德于洛阳有共伐李傕、郭汜之谊,其必不肯欺我的!”孙文台真是实在人啊,这辈子救这个、帮那个,即算天下大乱中有点私心,却还是忘不了“忠勇”之名;只是信谁不好,却偏信曹操——可知三国第一“奸诈小人”,就是魏武帝了!

周瑜闻言,见得孙坚言辞凿凿,也只好点了点头。

于是,孙坚便复令道:“既是已无异议,那我军明晨便动,倾师而去?”

周瑜闻言,又惊,道:“主公,今袁术已与黄祖结盟,若我军全出,只恐袁术使黄祖来袭庐江;庐江一失,则我军于江北无根矣!”

孙坚闻言,道:“江夏距此**百里,只沿江岸布下烽火,若江夏有所异动,便使人向北去告,则吾自当引军归。不然,六万已显拮据的情况下,再行分兵之事,难言北伐矣!”

周瑜闻言,知在己军人马不足的情况下,孙坚死马当活马医,出了一个不是很馊的“馊主意”;但却也无言反驳,只能又默默点头。

其实,若有孙坚能“先知先觉”的情况下,此时周瑜所谏的每一点都是对的。然而,孙坚作为主公、又作为长辈的情况下,实是听不进周瑜这小字辈的明智之举。

为此,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不变定理之下,孙坚已成为落后生产力的代表,若其仍然屹立不倒,实难教孙策、周瑜、鲁肃等具有“三个代表”思想的新新人类上位,引领江东的大发展、大繁荣!

见周瑜又默下了,孙坚便又开口与周瑜道:“公瑾,你若不与我说此事,我尚思量该教何人留守庐江。今你既说了,我便要开口将庐江付托于你了——今庐江于我军为根,你自知其重,付你比之付与他人,更能使吾放心北上。今与你三千人马,且教吕蒙、吕范相佐,信你必不能教我失望!”

吕蒙闻言,未待周瑜回话,急忙上前,道:“主公,末将请随您往淮南,血染沙场!”

孙坚摆了摆手,道:“保守庐江比之血战沙场更为重要,你与吕范原皆在庐江为将,信比旁人更为合适!”

闻言,吕蒙未再能有驳语。

周瑜闻得孙坚之言,亦知“保守庐江比之血战沙场更为重要”的道理,故闻得安排,并未再有异议。毕竟,周瑜不是楚霸王,也非孙策,那种“破釜沉舟”、砸锅卖铁去与敌人的事,他干部出来!所以,此时周瑜觉得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攻城略地上,反不如就留庐江保守家乡来的实在!

做了一应布置之后,孙坚也算不愧他的“一世英名”,竟将前后左右之事都想得十分周全,安排的也算“妥当”。

于是,翌日,孙坚便即按着计划,引六万柴桑精锐北上,取道石亭,直捣寿春!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