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东京奇观
作者:卿诗青丝      更新:2020-01-21 02:11      字数:2234

南面的大理素与宋交好。西方的吐番虽已俯首称臣,然其私下与金国结盟,激起大宋的雷霆之怒,至今犹存。

耶律大石借由武帝之盟得以复辽,而免于被金所灭。辽德宗薨,而其子耶律夷列尚幼,由太后萧塔不烟代为理政后,辽**政修明,休息养民,已有崛起之势。两年前萧太后退位,还政于子。

然大宋与金国结下世仇,双方你来我往从明到暗的争斗,毫无停滞之势,周边势力两处下注,整个东方大陆上,好生热闹。

此时的国际形势,对于大宋而言,已比靖康那几年好多了。可身边狼群环绕,时时刻刻都被惦记的情况下,绝无好事可言。

海陵王遣使递书:闻汴京起火,焚烧无数,金帝深憾。料,京内少有居住之所,宋国可遣数千女子入金,也好代为照料。

炸了,整个大宋都炸了。

前有靖康之仇,经其难者尚存于世。金国尚且敢如此羞辱大宋,权然忘记了当年武帝破城并未斩尽杀绝的情意。

宋文丰在来京的路上就听说了此事,金国这种几乎是指着鼻子的嘲讽,是个宋人听了都会暴怒的。奈何他位卑言轻,又无官身,只能私下里发发牢骚。周惜惜也算是了解他的脾气,就让他下马车步行,随车而行,待他跑累了,自然是乖乖的回到车里,不再作声。

一连五天,宋文丰都是如此,难免耽搁了些时间,之后他便没再提及此事。周惜惜以为他是想通了,现在看来,宋文丰原本就没打算放下。

“赵公子若是与陈大夫亲近,宋某前言倒是有些多余了。”宋文丰撇了撇嘴。

“哦?为何?”赵瑗淡淡道。

“陈锡任左谏议大夫,可有言及此事?想来是没有。也对啊,他好好的高官坐着,谁会管这闲事,反正骂的是咱官家,跟自己关系又不大,何必呢?可他是……”宋文丰阴**:“可他是大宋的谏议大夫,若有人与他交好,呵呵。”

“赵公子以为,此人如何?”宋文丰冷冷地看着赵瑗。

“哼!你怎知陈大夫未言之”赵瑗回之。

“哦?陈大夫说过了?呀——这可算是怪事了。我可听说了,陈大夫平日里但凡说点政事,京城里就会传遍了。如今天下人皆可谈,陈大夫若是进谏,其高瞻远瞩的伐敌之策,又岂有不闻之由?难道竟是那兵不血刃的上上策,不能公诸于世?如此,宋某倒是愿亲自去陈府致歉。”

不知端王是出于什么心理,“我这闲散王爷,平日可没少听陈大夫之名。”

赵瑗的面色琢磨不定,他是三人中最年长的,不善言辞是他为数不多的弱点,可又是因为这个话不多的原因,才有了他今日的地位。

此时,宋文丰已隐约猜出了他的身份,无论是从言谈举止,还是端王对他的态度,宋文丰即使再愚钝,也不会毫无想法。

宋文丰又是如何猜出陈大夫不会言及国书一事的呢?

很简单。这类吃力不讨好的事,根本没人主动去做。除非是官家当面询问下来,方会说点不咸不淡的官话,顾左右而言他罢了。

说打就得罪了文官,不打便会得罪武官的事,几乎无人愿意表明态度,除非是那极少数“忠”到骨子里的人。

“宋公子,官没当得,牢骚却多得狠呐”赵瑗终于憋出了一句。他自知不算聪慧,平时也从未有人这般与他议辨过,尚未适应宋文丰的节奏。

“牢骚?行。我就跟你说说什么叫牢骚。就拿宋某来讲,名下有田九十亩,二位且猜猜,真正属于我宋某的土地所占几许?”宋文丰示意身旁站着地端王。

“某料——五成?”赵贺回道。

宋文丰见赵瑗不语,遂问:“赵公子以为?”

“哼。九。”

“二位可别惊讶。我不会告诉你们,我这里一成没有,因为那是违法的。土地法历经改革交于百姓手里,可现下又复归官宦世家囊中,致使朝廷税收逐年锐减。那些用数代勤劳和辛苦换来土地的百姓,又为何要把土地投献给某?”

——“农税!”这个词压在了华夏百姓的头上数千年,直到眼前也是如此,宋文丰想过去除它,可也就是想想而已,这里的利益关系,即使是官家,也无法用蛮力破除。百姓们为了生活,纷纷将土地投献给有身份的大户人家,以求得活路。

——“所投之人,但凡有点坏心,百姓必会惨遭重创。二位若是不信,可派人去京外的村里打听打听,大老爷们做出诸多‘好事’。”

“可……表哥。我听说今年的农税似有所增,不知……”端王皱着眉头。

“……”赵瑗别过了脸,没有回答。

“用了多少商税来填空。也就是你这闲散王爷,朝里又有谁人不知。”宋文丰摇头。

好在如今大宋的商业异常发达,从海上来的商品,经历戈壁而来的货物,都能在大宋内消化。而大宋,则向周边输送着它的影响力。如儒家文化,辐射了整块大陆,形成特有的儒家文化圈;丝绸、茶叶以及瓷器远销海内外,其价格高昂的原因除去路途运输外,还有着最最重要的思维模式和定义。

凡是中华的,都是最流行!最时尚!也最高端!

“自古以来,素有士农工商之分,宋某虽有士名,却要为农工商的百姓说句公道话。有多少农民因土地问题转入商户,有多少工匠为了繁复的徭役转入商户。”

——“百姓的话语权太少了,少的像似没有一般,针落可闻。”

——“如此,更方便其大行其事,做着伤天害理的恶行。

——“良心可不会痛的。”

……

恰此时,远在十丈高楼的三人听见了来自街上的吵闹声,赵贺行至楼栏杆处伸头探望,见下方人群纷纷以手指天,遂抬头看去。

楼内二人听得端王呼喊,走过槅门与其同观。

只见,巨大的彗星拖着一条长长的白色尾巴,缓缓划过天空。形如篷,在几近汴京城上方之时,一声巨响后分成三颗,向着西、北方而去。

另有一颗落在了这汴京城外五里处。

……

多年后,宋文丰回想起今日奇观,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