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站队 三
作者:卿诗青丝      更新:2020-01-21 02:11      字数:2296

温文尔雅的中年男子,待人如沐春风。他桌位前围着不少官员,擅诗词通音律,亦兼着国公之身。奈何其不常露面,少与人结交,除去官方大型典礼、节庆外,几乎见不到他的身影。他就是魏国公——赵隽。

宋文丰酒壶已空回到桌位上去取,见赵贺身边正无几人,抽空与他对饮了几杯,说出自己想去见识一番的想法。赵贺招来官家身边的李内侍,代为引荐。

此举宋文丰觉得不妥,普普通通的见个面罢了,弄来官家的身边内侍,岂不是多此一举。李内侍笑面盈盈的催促着他,一时难以推脱,强扭着向魏国公的桌位行去。

众人见李内侍到,自觉让开了一条小路,尖锐的嗓音再次响起,“诶哟——魏国公这里的人真多呐,你们这些个老家伙有没有敬过咱们官家啊?”

“敬了。”

“官家那里太忙,李内侍也是知道的嘛。”

“这么多邦国来朝,难免的。”

“官家提前过会庆日,我等也没准备什么贺礼。李内侍你说这番怎生是好?”

“行了,行了。官家会在意你们那些杂件?平日里把心思放在公务上,就是对咱们官家最好的心意。你们且放心,官家这番是临时决定的,连咱都没告诉。”

“哦——”

“原来如此。”

“李内侍说的是。”

“对了。这位……诶,宋说书你且站过来。”李内侍向右退了半步,引来身后的宋文丰,眯眼笑道:“这位是端王府的宋记谘,方才在垂拱殿内官家新封的崇政殿说书。诶,你们瞧,宋说书还有些拘谨,你们多跟他吃上几杯便是。官家那里离不开人,咱先走了。”李内侍说完对着他抛了个媚眼,宋文丰差点吐了出来。

“宋说书年少有为,我等敬你三杯。”

“以弱冠之年,入崇政殿司。这可是我两百年大宋里的头一回。”

“宋说书何以为此?”

终于听见了不同的声音,宋文丰看向说话之人。与官员不同是,那人同他一样身着灰色书生袍,见他望来率先开口道:“太学上舍生章茂献,见过宋说书。”

这名头已经够吓人了,太学生,还是上舍生,精英之中的精英,要知道现在太学里分上舍、内舍、外舍三等。外舍两千人,内舍约五百,上舍仅有二十个名额,宋文丰在进京的路上,就曾考虑过去太学试试,若是能混进去,往后的路自然是一帆风顺。太学生有遇人先被高看一眼,同阶官员自动高一级的惯例。

正当宋文丰在脑海里搜索他的名字时,又听闻其开口:“章某应诏上书,礼部奏名第一。”

“厉害,厉害,真厉害。”宋文丰没忘记自己前来的目的,对着他虚抱一拳后走去桌边,“下官宋说书,拜见魏国公。”

“不错。不错。赵某原先想,究竟是何惊才绝艳之人能著写《三国》,不料却是小小少年郎。果然是后生才俊,我等不及也。”魏国公如风评一般,即使身着华贵蟒袍,任有几分儒雅之气飘散,一副称赞的口气。

“国公过奖。宋某当不得,当不得。”宋文丰敬过三杯后,也没看出什么名堂,转身要走时,被魏国公喊住。

“宋说书以为,武侯为何不以身事曹魏,却跟随贩卖步履之徒,行百艰之途?”

魏国公的笑容真挚,可在宋文丰看来,此句字字蕴藏杀机,万不得掉以轻心。

“呵呵。下官乃一小说家言,不过秀才私心罢了。国公慧眼看了出来,下官惭愧。”宋文丰嘴里说着纯粹是自己瞎写,心里却将面前之人骂了个痛快。

他昨日派入宫里的探子被生擒,只怕是到现在都还不知道,那探子究竟有没有透露出什么讯息。

平白无故的问什么孔明为何不去曹老板那,明眼人一看便知是为了安汉兴刘,保卫正统。他能不知道?

他多此一问又是何意?

质疑当今官家的养子身份非正统?还是觉得他自己就是那个“汉”,那个“刘”?

宋文丰不敢深想,他不愿被牵扯进这样的事端里,稍不小心粉身碎骨不说,他还有他的淑娘,惜惜,林伯父,表弟林韬。宋不杀读书人,除非谋反,此人万不能沾。

“君子可欺之以方。赵某非君子乎?宋说书何以连方都不用。”魏国公依然面带笑容。

宋文丰耷拉着眼,他从未想过魏国公会有此问,原先计划好的试探,变成了对他的考验,说不好,要倒霉。有心人只需提上几句,暗指官家如何如何,他就算完了。说好了,也要完。后果更可怕。

他为何问我?我一小小举人刚展露头角,你就要来害我?

真是见不得官家身边有任何帮手?还是?

莫非是因为端王?他俩有仇?

当他面部表情变幻莫测时,对面一直静静观察的端王走了过来。那里围观的官员逐渐增多,吸引了愈来愈多人的注意。

整座大庆殿内弥漫着诡异的气氛,属下在上司身边耳语,内侍凑近了官家。

嗒、嗒、嗒……

脚步声越来越近,声音的主人拍了拍他的肩旁。

“宋爱卿为何不去朕那儿祝酒,却呆站在魏国公桌前。”

“陛下。魏国公方有一问,臣答不上,方至此。”宋文丰沉下了心,恭敬道。

“哦?宋爱卿莫非说笑?在朕的众位卿家中,宋爱卿实为极善言辞,三席中当有一列,此番怎会?”

“回陛下。臣恐犯忌讳,因而……”

“无妨。朕已从李内侍那知晓国公问,最近几日也曾细读了《三国》,宋爱卿但讲无妨,此番畏首畏尾,可不似那日摘星楼上的宋才子。”赵瑗再次拍了拍他的肩膀。

“谢陛下。如此,臣可如实回魏国公所问。”宋文丰正了正衣领,扶了扶头巾,他知道在宫殿里的一言一行都会有史官记录,因而强露出笑容,大声道:“先前国公问臣,武侯为何不事曹魏,而追随刘皇叔。臣之《三国》七实三虚,进来常有人将其中人物评个高下,论武力一吕二张三典还是一吕二赵三马,都有让人信服的理由。”

——“可论起谋士,绝大多数都认为一诸葛二司马三郭嘉。单就宋某书中所写之诸葛,智多近妖,神机妙算,设坛呼风唤雨。武侯乃三国主角之中的主角,宋某若是说三分虚中仅武侯便占了两分,魏国公可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