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揶揄
作者:卿诗青丝      更新:2020-01-21 02:11      字数:2799

“暂无异议。”魏国公回答时面上没有过多表情,像似说着与其不相关之事。

“好。若回魏国公之问,且需两人做辅。一名乃是孙吴水军提督,军方大当家周瑜周公瑾是也。宋某在书中多有编纂,例心胸狭隘且不能容人,三气周公瑾权为托出武侯之智。其本人性度恢廓,大率得人,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全盘指挥赤壁之战,导致曹魏百万水军付之一炬的奇才。诸位若是略知汉末历史之人,看三国时多会有此问,我宋文丰怎么敢随意乱写,为何要这样污蔑周都督?”

“因为在下心中之妒,在下才是真的妒忌。周公瑾,年二十,执掌东吴六郡八十一县,献苦肉、施连环、借东风、烧万船,使曹魏闻风丧胆,险些命丧黄泉。更要命的是,他周公瑾还娶了最美的娘子。宋某著书时,正与一名娘子私奔至京,途中见流民失所,用大半家产购置衣食赠之,那时已所剩不多,仅有几贯余。周公瑾与在下年纪相仿,可谓是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各位大夫且说说,换成是你,你妒不妒。此乃在下心之妒。”

“本官不妒。”

“行了老何,你家大夫人又不在此,何必作态,与谁人看?”

“本官弱冠之年,尚在州学中读,亦无甚宏远。”

“宋说书曾与小娘子私奔?”

“嗨。我跟你说,那小娘子的爹爹你也认得……”

“啊?周通判可是出了名的……岂能放过他。”

“你莫忘了,人家现在可是崇政殿说书。周家指不定现在正高兴着呢!”

“诸位大夫且听在下说完。”宋文丰说的精彩,众人好似忘了先前国公之问一般,聚精会神的听着他的讲演。纵使是尚未读过的几位,也都转来了注意力。

“第二位乃是贾诩贾文和,原董卓部将,说服李傕、郭汜二人反攻长安,不成后转投张绣,绣依他之计两败曹操,绣后不听终降曹。纵观其行,数次换主,致使生灵涂炭,可谓毒士,但又算无遗策,也可谓第一谋士。诸位没听错,这位少有人提及的贾文和,正是宋某心中的三国第一谋士。放纵于权谋之上的贾文和,在那个乱世里,他想活命,想活下去,其实在礼崩乐坏,伦断纲常的汉末,是无可厚非的。毕竟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但,有这么一位国士。躬耕南阳,自比管、乐,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苏太傅曾赞其: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此去曹魏当应否?否。挟天子以令诸侯,纵有千般理由,亦不可洗脱其罪。有己念而持者尚少,更论有才亦能坚者乎?以身事曹,大有如鱼得水,龙入四海之势。却非要蹈一州之土主动对抗强魏十倍之地,系蜀国安危于一身,而从未退却半步。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又需要多大的忠心?当今天下,战休不过十载。虽宋、辽两国盟,然金亡我之心不死,借希望于长城?燕云?阻外敌乎?难,难,难。”

——“常言道:事在人为。诸葛孔明是一盏明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无双国士。是当今三国鼎立之时最需要的榜样人物,其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为哪般?为了那三顾茅庐,为了刘汉正统,更为了天下苍生。”

宋文丰说了不少话嘴里发干,执酒壶猛灌一口后方道:“道义所在,即为正统!宋某无甚他法,唯有著《三国》,但愿能有一二才人见孔明而思齐。那些在外的人儿,不奢求你们如徐庶一般不出一计,只望诸位早些回家。这里有三千年不灭的传统,这里是你们祖辈生长的地方,亦有你们的同胞。”

他最后一段话说的很大,大打感情牌,若是起名可为《告四海同胞书》。

“宋爱卿的一番苦心,可为我大宋召回多少能人志士。众位爱卿!在此,朕替天下苍生,谢过宋爱卿。”赵瑗是感动的,宋文丰不仅有远超同龄人的见识,更有着强大的气魄。他知道、也了解人才的重要,更关键的是宋说书言语间透露出他赵瑗是正统,是值得被守护的中华传承。

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没打算拍马屁的宋文丰,说巧不巧的拍对了地方,正合官家心意。两壶酒下肚,宋文丰已有微醺的飘然之感,欲下笔千言一执,忽听闯殿人报:

“金海陵王弑主夺位,昭天下:帝闻萧太后与宋……宋皇后绝色,于中都城备好两院,静待二位佳人爽心行乐。望宋、辽二帝成人之美,不吝交换,帝当以万马回赠,示三国之好。”

整个大殿之内,因此一诏炸开了锅。

文臣撸起了衣袖,大有上阵杀敌之势。将军戴上了头盔,对着空气不停地挥舞着双臂。不少禁军拔出了佩剑,嘶喊道:杀。杀。杀。

宋文丰对此报存疑。今日开大朝会,照例没有安排金国使节参加,怎就这么巧海陵王弑主,且发了诏书。恐怕是金国早已准备妥当,静待时机而为。

赵瑗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方道:“朕回想起一个时辰前宋说书所奏,果然他海陵王不甘人下,终究弑帝夺位。宋爱卿以为,此当如何?”

让几乎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官家略过了枢密院,这等军国大事居然会先询问一个小子。焦点转移,再次聚焦到了宋文丰的身上。

“回陛下。他海陵王夺位之举蓄谋已久,纵使他真如传闻般骄纵淫奢,且不敢同时与两国宣战。因而,臣料他以此诏书向我宋、辽两国宣战,借而转移其国内矛盾到战争之上。臣没猜错的话,其遭受的国内矛盾之大,远超与宋、辽两国宣战,乃至他不战即亡,其不得不宣。”

“宋爱卿以为,我宋当如何回之。战否?”赵瑗问一出,目光如炬。

“昔年始皇帝祖母亦如今日般受辱,当如何?虚以为蛇,两代后逐八荒,横扫六合。我宋不需如此长久,明年开春之后,当是我大宋男儿纵横草原之日。且留他两月又有何妨?待看他自乱阵脚,此等不端之人,失道寡助也。”宋文丰有意笑道:“臣闻海陵王好御女,已将铁杵磨成针,臣心疼他那后宫之中的嫔妃,欲壑难填恐夜夜难眠。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讲,人越是缺什么,越发地要夸耀些什么。宋某自以为堪比驴儿,却从不夸口自说。他海陵王如此夸口,自身那话儿岂不是……”

“宋爱卿……”赵瑗接不下话,宋文丰虽说的含蓄,可终是有些粗鄙。

“嘿。那个宋说书,你怎知他海陵王是针?”一名将军爽声笑道。

“宋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粗通人面,一瞧那画像即知。莫非将军不信?在下现已知晓将军尺寸。”宋文丰准备就着这个话题,顺带着恶心恶心他海陵王。

“那你且说说本将如何?”将军略微仰头,看模样很是自信。

“待明年开春后,将军可去中都活捉海陵王自比之。宋某现已瞧见到时的情境,若是用一成语概括,可谓是——针锋相对。”

一言落,哄堂大笑声在整座大殿内此起彼伏,除去几个外邦使臣没听懂外,无论是文、武官员皆已笑的人仰马翻。

赵贺指着他半天说不出话来,岳太师和虞相互看了一眼,好似互通心意。

宋文丰有意开此玩笑,皆此讥讽金海陵王。一来,他此番话语不日就能传去金国,明着告诉他海陵王,我宋国不上当,不会冬季用兵。二来也能稍微缓缓暴涨的战争势头。

此乃阳谋。

十日后,金帝诏:杀宋国说书者,赐百万进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