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三
作者:卿诗青丝      更新:2020-01-21 02:12      字数:2260

正月圆日,月圆之日,犹言望日。

戌时二刻,惊鸿一瞥,却是谁人。

天边的红霞正被夜晚所蚕食,地上的明亮反照直上,映世间如白昼,灯火辉煌。

普通青年:放炮、燃灯、赏灯,窃视小娘子,胆壮者搭讪。

文艺青年:执扇、吟诗、赋词,面冷似玄冰,实则为闷骚。

二逼青年:上串、下跳、吃喝,哪儿处热闹,便去哪儿处。

兹譬如前方不远处,仙桥上众多精心打扮的小娘子,三两人结伴成群,其裙摆席地,衣带随风,一身白绫衫衬着,如同月宫中的仙子下凡一般,好不让人心醉。

这些年轻貌美的小娘子,她们是不登楼的,只是想在仙桥上走一走,民间称之为“走百病”。

老话说,元宵里走桥,一年腰腿好。若要走桥,便是金明池上的仙桥最佳。数不清多少名佳丽,在仙桥上来回几趟。

黑夜给了她们最好的掩饰,平时的矜持似乎在这一刻得到释放,大大方方的向世人展现出她们的柔美。

却是有二逼青年登场,上前踩裙摆,拽衣带的糟心货着实不少。桥下负责守卫的禁军连忙上前制止,当场拿下了十余名生事者。

……

近两百万人居住的偌大汴京城显得有些空了,人们聚集在西门外的金明池,想见一见官家,见一见皇帝小儿。

戌时三刻,沿岸摆设的灯花、灯树齐点,如星如月,让人能看见对面的堂皇,看清彼此的面容。

“官家快来了吧,上次在城楼上,俺隔着太远没看清楚嘞。”

“快了,快了,进了亥时就来。”

“诶哟,遭了,遭了。”人群中的一名男子环视左右一拍脑壳,那模样实为懊恼,让人不免疑惑,有人出言询问,其不答而走。

尚在原地的男子大为不解道:“王五这是怎的了,叫什么事给闹得?”

有人回道:“能怎的,还不是让自家娃娃闹得。他啊,就指着吃上官家赏赐的元宵,让儿子考上秀才呗。”

……

百万人的狂欢节,会持续到天明,之后数日气氛不减。灿烂的笑容显现在人们的脸上,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情流露,更容易感染他人。

鼓楼的钟声响了三下,从西门外涌出一群人,银甲白袍裹身,金盔长枪在手,禁军依次排开两列,拓清一条大道。

一向亲民的大宋皇帝赵瑗,显然是精心准备过的。今日特意穿了一身常服,棕红色袍子上没有一丝一毫多余的纹饰,这与如今追求简约、清雅的审美暗暗相合。

他抬手的一刻,喧闹的人群变得极为安静,向着车銮之上微微高举,便有一只纤手轻握。

千缕青丝成髻,佩霞飞如意玛瑙冠,正中一颗碧蓝宝石光泽万丈。一张看起来恬淡、素净的瓜子脸,一双似有灵气的秀目,一枚小巧而挺翘的鼻尖,巧似上天造化而成,汇聚一身。

身后一袭红色披风笼住了她的长裙,缓缓落地,嫣然一笑仿佛世间生了光华,芊芊玉手微微抬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赵皇帝,宋国百姓皆聚于此,可会因此生乱事?”

赵瑗听后微微顿首,身后右丞相陈俊卿跃过数人,忙出列上前,笑道:“萧太后不必为此忧心。自唐时起,我汉人便是于今日,吃陛下的酒,接府尹的赏,年年岁岁皆如此,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原来,从车鸾上下来的不是皇后赵苏芳,而是辽国太后——萧塔不烟!

萧太后昨日突然到访,打了宋国一个措手不及,这两日京中大半官员为此遭受了上级的责骂,狠狠地责罚!

辽使竟能悄无声息的进入宋国境内!入汴京城!

这是渎职之罪!

城防司、皇城司、各州县府衙打探无一幸免,不少官员因此撤职、遣散,并永不叙用。

一向宽厚的赵官家,这一次显得很是刻薄、寡恩。罢免大批官员的浩荡工作,在一众官员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毕竟,这年头里,有事骂官家,没事也骂官家,只要是骂官家,兴许能得个“诤臣”的名头,能出名的美事。

正此时,一名大理寺主簿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拦住了御驾,朗声道:“历代衰亡,在于知安不知危,能逸不能劳,此其患不在于今,而将见之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故,历代各朝祖宗创业艰难,而其子孙鲜有闻者……”

听到这里,已经有不少人发出了嘘声。

“又一个想出名想疯了的。”

“嘿,良宵佳节里给官家找不痛快,真是……”

“赵官家虽说不上是尧舜禹汤,明君总还是当得,凭甚听这厮呱噪。”

“人是大理寺七品主簿,兴许说的是这两天罢免的事儿呢!?”

万众瞩目的感觉,主簿此前从来没有经历过,他顿了顿,再道:“今城防司典司、皇城司校尉等数十人,皆因渎职获罪,然臣翻遍大理寺内档案,却无犯官罪行条目详细,便是连只言片语也未能查实,臣特意为此请示大理寺卿,又无答复。臣斗胆请示陛下,还望陛下详查,避免冤假错案。”

赵瑗脸上的笑容顷刻间凝固,望着一丈外叩首的主簿,微微眯起双眼。

右丞相陈俊卿再次上前,将主簿扶起,以安抚的语气道:“今日上元佳节,又逢辽国太后亲临,此事容后再议,秦主簿还是先行退下,莫搅了陛下的兴致。”

孰料秦主簿听后顿时大怒,叫嚷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大理寺专司复审各地奏劾、疑狱、京师百官刑狱,今数十名官员一朝获罪,身为主簿竟不能请查,要之何用!当之何用!”说话间,秦主簿已脱去身上的官府,仅剩白衬遮身。

“这官!不当也罢!”

主簿一语后,走向人群,在场众人无不是面面相觑,弄得皇帝赵瑗一时下不来台。

赵瑗的眉头皱起成川,片刻后又恢复如初,他怏怏地摇头一笑,却是听到了萧太后的声音。

“哀家听闻主簿所言,皆是负责探听消息的衙门。赵皇帝莫非是因为哀家不请自来,迁怒于他们?这倒有些冤枉哀家。宋人一句谚语: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哀家读的书不多,若是用错了,还请赵皇帝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