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登台燃烟
作者:卿诗青丝      更新:2020-01-21 02:12      字数:2227

前排靠近圣驾的百姓,神态举止相当的随意、自然,并未表现出想象中的激动与紧张,有人站着,也有不少人跪拜。毕竟在非正式场合中不一定非得跪拜皇帝,才示尊敬,俯身作揖即可,但一声“万岁、万万岁”总归是免不了的。

皇帝身边的女子,看模样三十岁出头的样子,却是脸生得紧,一身服装又与宋人穿着略有不同,多少带着一点异域风情,便是引人遐想。

“嘿,这咱官家新招的妃子,也不知道是哪来的。”

“吐番?大理?西夏?大辽?进贡的?”

“说不定是金国的哩……”

人们的交谈并未避讳,时下也不流行因言获罪,远远的看见那女子开口,奈何隔得有些远了,听不清详细以及口音。关于女子来历的猜想,在人群中逐渐发酵。

……

赵瑗没有直接回答萧太后的询问,而是招来了礼部尚书王刚中,其言道:“陛下,都已准备妥当,敢请陛下移步。”

官家闻言露出一丝笑容,转身牵起皇子赵恺同往前行,前方官道上早已架好了高台,由禁军掀开遮盖幕帘。

一父一子在万众瞩目之下跨步登台,赵瑗松开了手掌,男童接过内侍递来的火折子,往前走了两步,回头看见爹爹鼓励的眼神,男童心中暗道:平常娘亲都不让我玩爆竹,怎的今日父皇却让我点炮,还是这么大的!这么大的!比宫里百年老树的腰还粗!还是很害怕呀!

不过,娘亲告诉我,只要能讨得父皇欢心,以后江山都是我的,我能有好多、好多好吃的,能给娘亲吃呢~

赵恺因为紧张而嘟起了小嘴,他将火折子对住引线,连续晃了三下,方才点燃,匆忙地跑回父皇身边,躲去了他的怀里。

登台燃烟是先帝留下的传统,岳飞、苏轼、韩世忠、虞允文、张浚等十余人,包括赵昊、赵瑗两位帝王,皆登台行事,行使无上的光荣。

至于安全问题倒是不必担心的,不少观看过数次的百姓,正小声的计算着,约莫是二十眨眼的功夫,便会一飞冲天。

“咚、嘭、咻”一连百声巨响,花炮升腾色彩缤纷,姹紫嫣红以肉眼不可追踪的速度直上,抵高处而不落,渐渐汇聚成字。

“大宋无什么?”

“大宋无疆!”

“是大宋无疆!”

人们认出了字幕烟花的内容,数百万人为之欢呼,万岁声声经久不息,整座汴京城沉浸在节日的烟花爆竹声中。

今夜,它向人们释放出信号,释放出大宋的决心与信心,决不是轻飘飘的一句“天朝上国”所能代替的。

恰此时,深陷牢房且饿了一天的宋文丰,被城外的巨响所动,趴在牢房的窗口之上,暗道:这么酷炫!我宋还有如此绝世利器,我竟是不知?往后一定要买几车回来,没事就放着玩!表白的不二之选!

……

官家赵瑗亲手端着一只大碗,弯腰将元宵喂与童男童女,如邻家大哥哥的亲切笑容映在他们的脸上。

奶声奶气的说了声“谢谢”,赵瑗温柔地摸了摸童子的头,道一句:记得听爹娘的话,不要让他们操心。

场景一次次重现,皇后赵苏芳、端王赵贺、魏国公赵旉等一干赵氏宗亲,如官家前行,亲手分发食物。便是有端王赵贺将手里的酒瓶举过头顶,冲着人群中丢着,

官家见之无奈,摇头一笑。

之后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岳武穆与太傅、左丞相、枢密使虞允文,右丞相陈俊卿,各部级官员临街派发红包。

一条不足三里的长堤,在走走停停之中,过了小半个时辰。大批队伍过桥,官家登上宝津楼,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场盛会如期召开。

只见金水河上驶来两艘巨舰,其上彩灯高挂,灯火通明。

前方的一艘拉下桅杆,落下巨幕大字“灯船”,身后一艘则为“戏船”,在不算宽阔的金水池上踏浪排空,终是于仙桥两侧停止,不偏不斜恰是距离桥身一丈,航行技术极为精妙。

一众围观群众,不免拍手叫好,负责掌舵的男子立于船头,放声道:“凡有功名者,皆可上灯船一试,尚未试举者需连过三题,方可登船。咳……若是有谁家小娘子过得三题,亦可。船上备有茶水笔墨,诸位若是才学高到了天上,也能去仙桥头试试。老规矩,咱也不罗嗦了。”

在他说话间,灯船已放下了船板,不少人涌了上去,却是想凑一趣,见识一番新诞生的灯谜。

右岸的船上则热闹多了。

甲板上表演着杂技,吐雾喷火的艺人与执刀而立的将军对峙,看样子一番比斗是在所难免的。

一名身材短小的男子,快速地爬上船杆,上到数丈之高,再从这根杆上跳到另一条杆上,惊险的动作真让人替他捏一把冷汗,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

类似于山羊走船绳,孔雀开屏,大象踢蹴鞠的表演,从船头到船尾一字排开,向观众们表演着它们的绝活。

……

宝津楼大厅的中央处有一池假山水,山顶之上有一夯土堆,上面有一朵小花伫立。宫灯似的枝子托着洁白的花苞半弯着,几片小叶扭着腰肢伸了出来,吐露着它独有的芬芳。沁人心脾的香气很淡、很淡,便是由璞玉般剔透的叶子发散,贪婪地吮吸着世间所有的美好。

花未开,宛如成了所有人的焦点。待官家等人走近时,花蕾慢慢绽开,它伸出一条条洁白如藕般的手臂,将毛茸茸的花蕊展现给世人,中间十余条淡黄色的蕊柱随着晚风摇曳,一股浓郁的特殊香气扑面而来,弥漫在整栋楼内。

这种天然的香气,远非人工采集、酿制的香料能比,尚在窗边的人们纷纷将窗子合上,接连下了楼去凑近观赏。

皇后赵苏芳爱花、懂花、惜花,道一声“陛下”曲腿施万福,笑言:“夏、秋才开的昙花,见了陛下来,也忍不住冒出来一睹风采。”

有人打了开头,便会有不少人凑趣,说着吉祥话,弄得皇帝赵瑗大了脑壳。

一派君臣合璧、相得益彰的气氛中,稍显孤单的萧太后望着花朵小声呢喃。

“昙花……昙花一现……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