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赶年集
作者:归园田居      更新:2020-02-02 02:00      字数:3410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一进入腊月,这时间就过得飞快。年关在即,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置办年货。周家村附近的人们赶集都要去镇上,这个镇因为附近有一个卧牛状的小山,就叫卧牛山,镇子自然也就是卧牛镇了。卧牛镇三天一逢集,今天已经腊月初九,算来年前也没剩下几个集了,再不赶就来不及了,要知道有些积极的人家一月前就开始置办年货了。

鸡叫二遍,赵氏就把女儿揪了起来。等周琳穿戴洗漱好后出门,就看到大伯母和两个堂哥已经等着了。庄户人家不年不节的,很少赶集,平日里的吃食都是自己种出来的,也就缺油少盐了,或者咬咬牙买上一回肉打打牙祭,才会到镇上去,因此,难得赶一次集,全家的女人孩子都出动了,反正自家有牛车,出门也便利。

之所以起这么早,是因为卧牛镇离周家村足有十几里地,要是只靠双脚走一趟,也得走上将近一个时辰。这个时候乡下人赶集大多都是要花上不少时间在路上,因此往往过了中午不多会儿集就散了,不然真逛上一天,回去都得摸黑了。

生怕去得晚了就买不到什么好东西了,李氏赶紧催着大儿子拉了牛套上车,任劳任怨的老黄牛载着一架子车的人,不疾不徐得走在小道上,得得地朝着卧牛镇走去。因为土路不平坦,即使牛车已经够慢了,下面还垫着草垫子,周琳还是感觉颠得屁股疼,看大家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她也不好意思说什么。

只有赵氏看女儿坐立不安的,活似屁股底下长了钉子,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自己亲闺女她不好说,李氏可没有这个顾忌,“二丫真是个小姐做派,坐着牛车还嫌不舒坦。这也就是咱们家,托生成差一点的人家,想要赶个集,那得生生走上一个多时辰,要是你还不得瘫在半路上。”

周琳有些咋舌,这些古代劳动人民真是能吃苦耐劳,前世今生她也没有走过两三个小时的路,不由有些忏愧。周鑫却一向喜欢这个温柔可亲的姐姐,听了自己娘的话忙表态,“要是没有牛车,半道上走不动了,我跟哥哥可以都可以背着啊。姐姐那么瘦,我觉得我一只手就能拎起来。”听了周鑫这不着调的话,一车人都笑了起来,只有周琳气急败坏地白了这个弟弟一眼,要是人多,非得拧掉他的耳朵,成天着三不着两的。

说说笑笑间,牛车终于到了卧牛镇。待到穿过一道跨街而立的牌坊,就到了集市,街道两边的店铺鳞次节比,十分有序,街边还有挑着箩筐的农人来回走过,想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摊位,他们的筐里大多都是一些自己种的蔬菜水果,米面粮油一般都是路边大户人家开的铺子里才有得卖。

兴许是他们来得比较早,现在街上的人并不算多,听赵氏说,再等上半个时辰,街上指定挤都挤不动。说着赵氏拉了一把贪看这原生态集市的女儿,“干什么一副没见识过的样子,又不是第一次来,一个大姑娘左顾右盼的,像什么样子。”周琳一惊,自己可不是第一次来嘛,上次来的可不是她,悄摸地拍下胸口,看来自己以后还是要谨慎一点,这回不就差点露馅了。

李氏看这娘俩说个没完,有些不耐烦,“赶紧的吧,别在这儿耽搁了,一会儿人都上来了。鸡鸭鱼肉的就回来的时候再买,带着也不方便。先到前面买些干货点心,再给孩子们扯点布做身新衣服。”李氏把今天的行程简单安排了下。

周磊赶着牛车拐过这条街,停在了一家铺子旁边,屋檐的酒旗迎风飒飒作响,正是一家酒铺。周琳正纳闷停在这里做什么,酒铺里就走出来一个瘦小精干的年轻人,约莫有二十岁上下,惊喜地招呼周磊,“我就说是谁过来了,原来是你这小子。这几位是?”

周磊叫了声王大哥,“这是我娘和婶子,这个是我弟弟金子。”又朝一旁的周琳示意了一下,“这是我家小妹。”简单介绍一句,并没有说出她的名字,好人家的姑娘是不能随便把明知说给外男听的。

果然这王大哥并没有多问,跟李氏妯娌两人问了好,又转向周磊,“你们跟婶子来想必是办年货的吧?”

周磊点头,“今天是来办点年货,也带家里弟妹出来看看,只是家里牛车没地方停,看能不能在您舅舅后面的院子停一会儿。”

王大哥毫不推辞,哈哈笑了两声,满口应下,“我当是多大的事儿,我这就给你牵过去,你们就放心逛去吧。”说着就要牵着牛鼻子进去,直到周鑫坚持要自己来才罢手。李氏和赵氏忙向这年轻人道谢,“劳烦小哥了,真是不好意思。”王姓小哥连连摆手,“举手之劳,与人方便嘛,更何况我与周兄弟这关系,道谢就见外了。”

走出挺远,周琳才按耐不住地问堂哥,“石头哥,这人是谁啊?怎么跟你那么亲近?”

周磊看着小妹妹满眼的好奇,就大致解释了下,这小哥是他去年在镇上打短工认识的,叫做王满仓,父母早逝,是村子里吃百家饭长大的。因为无意中帮到了他,两人就认识了,后来发现了两人脾性相合,一来二去就成了莫逆之交。今年他一个远方舅舅在镇上开了铺子之后,王满仓就过来帮忙了,之前四处找工也不是办法。舅舅家待他并不苛刻,他准备日后留在这儿了,好歹攒些钱,将来也好讨个婆娘,有个自己的家。

走到集市中间,周琳抬眼看去,集市上的人已经渐渐多了起来。李氏也有些着急了,她今天计划要买的东西可不少,不算肉类,要买上几张红纸,回去裁了拿上几个钱,请镇上私塾上过几年学的周文远写上几幅对联;要□□/节燃放的爆竹;买炉香祭天祭祖;还要给老人孩子置办新衣;以新冲旧,来年有个好兆头。于是顾不得多话,李氏妯娌俩就开始疯狂地买买买,她们这表现在周围的人里实属正常,辛苦了一年,平日里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到了年节,怎么也要犒劳自己一下,就连小孩子,这时候都能添上一件两件心仪已久的玩具。

也许大人有的还在感慨年关难过,花钱如流水,忧心手里的银钱是否凑手,小孩子就是纯粹的期待了,毕竟过年就意味着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还别说,这样一来过年的气氛比现代的春节年味浓烈多了,周琳这次也是开了眼界了,想到现代时,虽然生活富足,但是亲情味、友情味、年味都被冲淡了,真是令人唏嘘。

当手里提着,怀里抱着,满载而归的一行人路过一个脂粉铺子时,赵氏突然停下了脚步,想着姑娘大了,也该置办点脂粉好好打扮一下了,忙叫住李氏,“嫂子等一下,我给二丫买盒胭脂去。”兴许是要过年了,李氏也是难得的高兴,把手里的东西和赵氏一起放到两个儿子怀里,不顾儿子的手忙脚乱,兴致勃勃地走进铺子,边走边说,“娘给的钱不少,出门前还跟我说,要是有剩的,就让咱们女人家也买些胭脂水粉什么的。我算了,除去买肉的钱,还能剩下不少,咱们给娘买上一根簪子,一人还能买上一盒胭脂,再给二丫添上一盒妆粉也是够的。”

胭脂铺的老板好似不在,只有一个小二在店里看着。“小二哥,胭脂怎么卖?”李氏指着柜上问道,那小二瞄了她一眼,头也没抬地回道,“最下面的一排六文钱一盒,中间的12文一盒。”李氏听小二讲到这里就打住了,一时没反应过来,愣愣地追问,“那最上面的呢?”

老板这时才抬起头,上下打量了李氏三人一眼,“上面的?上面的问了你也买不起。”

李氏气急,“你没说怎么就知道我买不起?莫要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李氏见状,赶紧去扯她,小声说,“这小二看不起人,我们不买就是了,何苦跟他争执,在人家店里,咱们妇道人家容易吃亏的。”

“二两银子。”小二这时伸出两根手指比了比,神色轻蔑,看着李氏,似乎在说,我告诉你了,你买的起吗?没曾想李氏这时却呸了一声,丢下一句“狗眼看人低,就借着赵氏的拉扯的力道扬长而去,只留下背后的小儿呆如木鸡,风中凌乱,还以为能激得面前这妇人一怒之下买下这盒胭脂,之前店里并不是没有先例,没想到对方居然这样应对。

出了门,李氏就哈哈大笑,“跟我使这激将法?我偏不买,气死他。他看不起我,我凭什么还要拿钱给他赚。”听她这话,赵氏母女俩敬佩不已,心里也觉得十分畅快。

李氏出门就拐到了人家胭脂铺的对面,走进去就看到一个女掌柜的,一身素色的妇人打扮,兴许是哪家小寡妇,看人进来就笑意盈盈。再问胭脂,同样二等的胭脂,那家要十二文,这家只要十文,李氏拿了三盒胭脂,又跟赵氏商量着给婆婆挑了一只松鹤延年花纹的木簪子。轮到给周琳买妆粉时,她连忙拒绝了,“我不爱抹这东西,一盒胭脂就够了。”赵氏看看女儿水灵灵的小脸,也就没有勉强。没想到最后周磊抱着东西,磨蹭着过来了,一向稳重的大男孩难得扭捏起来,也要了一盒胭脂,想也是知道必然是送给他未过门的媳妇的。

眼看太阳不高了,周家每个人都收获不小,就连周鑫都一手拿着糖人啃,一手还抓着一个老鹰状的纸鸢。回到酒铺,跟王满仓道了谢,又顺便打了二斤酒,就匆匆告辞了。天色不早,还得早点赶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