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红楼梦》创作地点和创作时间之谜 9
作者:红楼说梦      更新:2020-03-07 02:51      字数:1835

其实,39号院的名称特别多,除了上述列举的外,“芹溪”也是其中之一。“溪”是泉水汇集的地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是“清流”的象征,也是“隐士”的代称。宝玉为“稻香村”所题的对联:“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里面就透着“芹溪”的韵味,也散发着浓厚的文人气息。元春把这个地方叫作“浣葛山庄”,这个名字不仅有隐居之地的寓意,还包含了濯清自己,还原清白的内容。如果说“山庄”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话,那么它的另一个名字“杏帘在望”,则昭示了其皇家的背景。根据宝玉的解释,“杏帘在望”出自“红杏梢头挂酒旗”的诗句,它把酒家的性质很自然的隐含其中。酒即九,九家指的就是天下第一望族的皇家。这个称呼恰恰说明,39号院依然属于皇家,是皇宫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大观园既有巍峨庄严的宫殿景观,又有野趣横生的田园风光,形成了天上和人间、庙堂和江湖的相互照应,相互融合。

8、从方位上看

39号院位于北京西郊的植物园内,卧佛寺就在它的西北方向,距离很近,大概只有几百米,可以说是其周边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了。如果说在《红楼梦》中,作者想要留下“按图索骥”的线索,以便读者从中发现这部作品的创作之地,和作者的隐居之地,毫无疑问,卧佛寺肯定是他的首选。那么,《红楼梦》中有没有这方面的线索呢?笔者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它和其它的线索一样,不是一目了然的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到它,而是要经过反复品味,细细琢磨之后才能明白。

前面说过,惜春是主人公出家归隐的直接体现者,她的出家之地就是主人公的出家之地,她的最终归宿也是主人公的最终归宿,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隐藏在她的判词中。她的判词原文是这样写的:

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是贾府看得最透,觉悟最早的一个,她不惜放弃优越的条件,独自与青灯古佛为伴,把传经讲道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与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成为了同路。“矢孤介杜绝宁国府”这场戏,就是她固执和坚定个性的典型表现。她最后是在哪里出家呢?答案就隐藏在她的判词的最后一句“独卧青灯古佛旁”当中。不知你发现没有,里面就隐含了“卧佛”二字。这就说明她的出家之地就在卧佛寺旁边,与我们发现的39号院极其吻合。或许,这是作者有意埋下的一条线索,如果香山39号院能有幸被发现的话,这个线索自然也就派上了用场,《红楼梦》的创作之地由此可以得到进一步的确认,这当然是他求之不得的事。

其实,书中关于惜春作画的描述,从多个方面折射出了这部作品的构思和创作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在39号院完成的。佛性作为慈悲和仁义的象征,体现了主人公的品质和追求,因此皈依佛门的结局,表达的是作者“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美好愿望,并不是实指出家当和尚。可以说,一句“独卧青灯古佛旁”,把《红楼梦》和39号院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也把题壁诗文的书写者和《红楼梦》的作者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让我们更加确信:这里就是这部伟大作品的诞生之地,也是作者为完成这个作品出家归隐的地方。

笔者从上述八个方面系统地分析和阐释了题壁诗文和《红楼梦》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得出以下结论:第一,39号院就是《红楼梦》的创作之地,作者在这里隐居并结社,网罗了大批文人学者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了他梦寐以求的历史使命;第二,题壁诗文中的时间记载,为《红楼梦》的创作时间提供了可靠依据,应该说它是解答这个问题最具权威性的资料。第三,题壁诗文的书写者和《红楼梦》的作者是同一个人,他们都是康熙第十四子胤祯。第四、39号院的发现,还原了历史真相,填补了《红楼梦》创作史的空白,其意义不可估量。

可以说,在39号院墙壁上发现的这批诗文,从时间到空间,从内容到形式,全方位的展示了《红楼梦》的创作过程,真实的反映了作者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意图,为我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它就像一串串尘封已久的历史足迹,当我们一点一点的扫去覆盖在上面的尘土,紧紧跟随它的脚步前行时,惊奇的发现我们一直都在苦苦寻找,却又无法找到的东西居然都隐藏在了这里,这个收获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

当然,如果不把这些文字与《红楼梦》联系起来看,谁也不会想到,在它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还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还隐藏着作者如此多的信息。所以说,解读题壁诗文,要以读懂《红楼梦》为前提,否则当你面对这些文字时,也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已,不可能有任何的收获。(第十二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