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胤祯被秘密立为太子的时间之谜 15
作者:红楼说梦      更新:2020-03-07 02:51      字数:1617

《红楼梦》人物的生日和年龄、性别一样,都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元春的生日在大年初一,代表一个新的朝代的开始;宝玉的生日指的是《红楼梦》浴火重生的日子,虽然这个日子没有具体时间,但它一定是一个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黛玉的生日和袭人的生日是同一天,都在二月的十二日。这一天是中国传统的“花朝节”,是百花的生日或花神的生日。作者把这个日子作为她俩的生日,显然是为了突出其“花”的属性,“袭人”的身份;宝钗的生日在元月的二十一日,这个日子看上去有些奇怪,作为元春的她,生日本该在元月初一,但却被放在了元月的二十一日,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她已经错过了元月初一的婚期,元月二十一日是她的第二个婚期,虽说这个日子不是新年的第一天,但它依然是新春的开始,依然能体现“金玉良缘”的美好。

那么,谁的生日在三月份呢?探春的生日在三月份。探春身份高贵,经历丰富,才华横溢,行事果敢,思维敏捷,这些在灯谜、花名签、诗词、文章中都有反映。她的灯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将其皇嗣(清明)的身份直接点明,将其外放的经历通过被放飞的风筝表现出来,简洁明了,生动形象。“游丝一断浑无力”是其最终的命运,这个结局直接宣布了其皇嗣的历史以“半途而废”告终。可以说,探春的身上胤祯的特点最为突出,所包含的信息量最大,因而她的生日与皇嗣的诞生日有着直接关系,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知道,胤祯的生日在史书上有明确记载,无须作任何强调,只有他册封的日子是个谜,所以探春的生日就被作者用来隐藏这个特殊日子了。

探春的生日出现在第七十回,这一回的题目是:“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添柳絮词”。因为这是一个桃花盛开的日子,所以林黛玉以桃花为题,填了一首《桃花行》。我们知道,桃花是袭人,那么袭人又是谁呢?黛玉的诗这样写道:“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花和人中间隔着一个帘子,谁也看不清他的真面目,但林黛玉把重建桃花社的日子选定在探春生日这一天,这个举动恰恰说明,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探春。也就是说,三月二日是桃花日,也是“袭人”正式诞生的日子。

探春的生日在三月初二,这个时间与《芙蓉女儿诔》中所说的“仅五年八月有奇”完全吻合。这个日子填补了立储日期的空白,让我们得到了这样的结果:在1717年的3月2日康熙秘密颁发诏书,正式册封胤祯为皇太子。让我们记住这一天吧,它是康熙朝第二位皇嗣诞生的日子,也是胤祯正式成为康熙接班人的日子,这一天应该被历史铭记,也应该被后人铭记。

从这一卷的分析中,我们清楚的看到了皇位沦陷的全过程,也看到了“康熙遗诏”被毁的全过程。胤祯在失去皇位,失去遗诏之后,度过了一段极其黑暗的艰难时光。然而,正是这段非同寻常的经历,让他对皇权的残酷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皇嗣无法避免的悲剧命运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所以他创作了《红楼梦》,一方面向世人披露这段历史的真相,另一方面向世人表达自己作为当事人的心路历程。

应该说,这部作品展示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无与伦比的文学风采,更包含了作者的一片赤子之心。有人说:“文学只可以塑造心灵,不可以塑造历史。即使描述历史,也是在塑造心灵。离开历史,文学还是文学,离开心灵,文学就不是文学”。也许,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它承载和传递着一种不朽的人文精神,它可以超越时空,超越生命的极限,在一个关照宇宙和人生的层面上,让不同时期的人进行心灵的对话,心灵的交流。这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思考和呐喊,能汇集成滚滚洪流,在中华大地,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中,生生不息的奔腾流淌,代代传承。

《红楼梦》是这条河流中的杰出代表,它不仅是借文学书写历史,更是借文学抒发自己的心灵感悟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它不仅是在披露一段历史真相,更是在阐释历史形成的原因。所以,《红楼梦》的价值和魅力远不是我们过去的评价和认识所能完全涵盖的。(第十三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