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胤祯卒年之谜 1
作者:红楼说梦      更新:2020-03-07 02:51      字数:2188

胤祯活了多久?这个问题似乎不应该成为问题,因为清史对此有明确记载,说他生于1688年的正月,死于1755年的6月,享年67岁。这已是盖棺定论的事实,本没有什么可怀疑,可争论的。可是,这个事实在《红楼梦》面前却站不住脚了,因为它向我们提供了另一个版本,另一种说法。这个版本,这个说法完全颠覆了清史的记载,把胤祯去世的时间整整推迟了十九年,从67岁变成了86岁。也就是说,胤祯去世的时间不是1755年,而是1774年。这样一来,这个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现在已然成了大问题。

你可能会说,如此严肃的问题,清史的记载能如此儿戏,如此不负责任吗?把一个如此重要人物的死亡时间整整提前十九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样做不说荒唐,最起码也是不可思议。的确,在正常情况下官方绝不会这样做的,因为毫无意义,弄不好还会自损形象,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但是不要忘了,还有非正常情况的存在,比如特殊需要——为了完成一件事,必须这样做。胤祯的情况就属于后者,属于非正常的做法。

胤祯作为《红楼梦》的作者和批书人,他在世的时间,从《红楼梦》的角度看,脂批算是最权威、最可靠、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它就像一个客观公正的历史记忆,真实的记录了胤祯被“死亡”之后的那段时间。由于这段时间,在清史中没有记录,所以显得弥足珍贵,也填补了这一空白。然而,我们都知道,脂批绝非脂砚斋一个人,它是包括许多人在内的一个统称,在这个称谓下,还有畸笏叟、梅溪、松斋、鉴堂、玉兰坡、立松轩等人。很显然,如果我们要寻找胤祯被“死亡”之后在世的记录,就必须弄清楚他们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脂砚斋。

从目前的情况看,仅凭署名很难做出这方面的判断,如果面面俱到,对每一个人都进行一番深入细致的考证,从现有情况看,既不可能也没必要。最好的办法就是化繁为简,用优选法来确定目标。署名为脂砚斋的可直接认定,另外再把畸笏叟纳入进来,其余的均可排除在外。为什么只把畸笏叟纳入进来呢?这是因为除了脂砚斋以外,畸笏叟也是一个大批家,他的批语仅次于脂砚斋,在数量上排名第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他的批语不少都是既有署名又有署年,相对比较完整。乾隆壬午年间(1762),他评阅的次数频繁,持续的时间较长。要知道,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时间点,因为“曹雪芹”就是在这一年的年底去世,而他的去世象征着一个时期的结束,另一个时期的开始。到了乾隆丁亥(1767)年以后,批书人好像就只剩下了畸笏叟一个人了,其余的人都淡出了人们视线,包括脂砚斋在内。所以,关于脂砚斋的认定,除了脂砚斋本人以外,畸笏叟也应该算一个,否则这个认定就不完整,不全面。当然,畸笏叟和脂砚斋是不是同一个人,二者之间能不能划等号,这是问题的关键。坦率的说,关于这个问题的认定,笔者手头并没有直接的证据,只有间接的证据,而且这个证据还是来自“畸笏叟”这个既特别又有深刻含义的称谓。

从名字上看,畸笏叟与脂砚斋是同一个人。“畸笏叟”的涵义是什么?它包含幸存者、独一无二者、老者这三层意思。为什么这么说?“笏”是“满床笏”的意思,它和“星辉辅弼”一样,象征兄弟齐心协力,共襄大业的繁华景象。《好了歌注》的第一句话就是“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这是什么意思呢?“笏满床”形容这个家庭成员个个都是朝廷重臣,人人都是皇帝身边的左膀右臂,表现了“星辉辅弼”的繁华景象。

“星辉辅弼”是先皇的亲笔题匾,也是他身后的最大心愿。然而,遗憾的是,这个心愿没有成为现实,被手足相残,群星陨落的残酷事实击得粉碎,“满床笏”最终变成了“陋室空堂”,变成了一枕黄粱。这场血雨腥风过后,原来群星闪烁的天空,如今只剩下了作者“朽物”一个,因而他自称“畸笏叟”。“畸”除了有“剩余”的意思外,还有独一无二或绝无仅有的含意。所谓独一无二,指具有如此经历和遭遇,如此命运和归宿,如此选择和作为的人,在历史上绝无仅有,所以他自称“畸零之人”,或“世外之人”。“叟”指垂暮之年的老者,也就是说此时的他年事已高,在世时间所剩不多。这三个因素都与脂砚斋的情况极其吻合,故而笔者由此推断:他们是同一个人,他们的原型都是胤祯。为了掩人耳目,在批书时,他故意使用了不同的署名,给人造成了两个人的印象。

基于上述事实,笔者认为,脂砚斋和畸笏叟的批语,都应该被视作胤祯在世的依据,而批语中的署年,都应该被视作他在世时间的真实记录。在所有的批语中,有署名或署年的只是一小部分,两者同时具备的更是少之又少,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认定,哪怕只有一条,也足以成为他在世的凭据,更何况事实并非如此呢?

脂砚斋有时也用“脂砚”或“脂研”,畸笏叟有时也用“畸笏老人”,对此我们完全可以一视同仁。从目前情况看,有时间标注的批语基本出自他俩之手,而且数量最大。对时间的标注,他们一般只用年和季,不写月和日,比如:己卯冬夜、壬午孟夏、丁亥春、已酉冬等。而且标注最多的有三个时间段,它们是:已卯(1759年)、壬午(1762年)、丁亥(1767年)。已卯基本出自脂砚斋之手,壬午和丁亥基本出自畸笏叟之手。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划分,原因尚不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已卯之后脂砚斋的角色基本被“畸笏叟”或“畸笏老人”所取代,这个名字逐渐淡出。更有意思的是,畸笏叟在丁亥的一个批语,干脆就让脂砚斋离开了人世,让他从人们的视线彻底消失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