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大清培训班1
作者:一代妖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381

咸丰兴冲冲的来到石塔里,上来就说:“爱妃,这可是你的不对了,宴请李强为什么不和朕知应一声?”

懿贵妃先是紧张,不过很快就恢复了神色,向咸丰深深万福,说道:“臣妾本来叫小李子去请您的,可是您正和大臣们磋商军国大事,因此就没敢打扰。.本打算过会儿再叫小李子去一趟,没想到您来了。”

二肥晃着膀子从皇上身后闪出脸来,呲牙一乐,说:“原本强哥接到的上谕是皇上和贵妃两人同时宴请,怕皇上操劳国事把这事忘了,到时候只剩下他和贵妃两人大晚上在一起喝酒吃菜的,实在不成体统,所以就叫我提前去看看皇上来了没有,这一看还真在殿里呢,我就又提醒了一遍皇上,没想到皇上还不知道这事,这才带着我一起来赴宴。嘿嘿,现在还没上热菜呢吧?”

懿贵妃气得眉梢挑了几挑,偷眼看了一下李强,李强神态自若,说不出是高兴还是失望,真不知这是他有意安排的还是天意如此。

大家团团坐定,李强拿起酒壶殷勤的给皇上倒了一杯,然后把刚才懿贵妃给自己倒的那杯酒倒在地上,重新满了一杯,嘴里还对付着说:“现在皇上来了,咱们都换上新酒,一起恭祝大清江山千秋万代。”

懿贵妃这下可慌了手脚,那把酒壶分明是转心壶,里面一半是好酒,一半是迷酒,刚才李强给每个人都倒了一杯,真不知道那一杯会是迷酒,万一要让皇上喝了可如何是好。可是李强的祝酒词实在也不好反驳,没奈何之下,只好不情愿的端起酒杯,四人一饮而尽。

这杯酒刚刚下肚,懿贵妃就觉得头重脚轻,眼前众人的身影越来越模糊,心中暗道:人算不如天算,这杯迷酒到头来竟被我自己喝了。想到这儿,一头栽到在桌子上,不省人事。

事后,皇上问及此事来,懿贵妃自然是找了个背黑锅的太监承担罪责,这个太监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被咔嚓了。

李莲英自从被李强控制以来,对李强又恨又怕,讲智谋自然甘拜下风,将实力也和堂堂的军机大臣不可同日而语,于是死心塌地为李强传递懿贵妃身边的情报,成了一个游走穿梭于皇宫内外的双料间谍,代号“无间道”。

李强一手筹办的大清培训班已准备就绪,通过总理衙门特邀了几位学识渊博的洋人,加上他自己总共六个人,李强给自己这六个人起了个雅号,叫“孔门六君子”,洋人们自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在起草大清培训班的宗旨时,李强忽然想到了清华大学的校训,于是提笔写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引来了朝中大臣们的一片喝彩。

培训班的授课内容主要是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军事知识。授课对象主要是:宗人府在册的王公贝勒,以及在京的各院部大臣,皇上听说了也兴致勃勃的要参加培训,还有懿贵妃是后宫唯一精通满汉两种语言的妃子,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也向皇上要求参加培训。

李强把这些人编成了六个班,分别是甲乙丙丁壬癸水。甲班是咸丰、懿贵妃、恭亲王、醇亲王、孚亲王、端华、肃顺、载恒、景寿、穆荫、匡源、杜瀚、焦佑瀛,还有一个令李强头疼的帝师杜受田。

可是这些人都是咸丰钦定的,李强也不好再做调整。

培训地址就设在圆明园的勤政亲贤殿内,大堂正中高悬一块匾额,上面有雍正皇帝的御笔:为君难。三个字足以道尽了天下人君的为政心得。

这一天,天高气爽,李强意气风发的来到勤政亲贤殿,皇上以及一众王公大臣早已等候在内。

今天是大清培训班开班以来上的第一堂课,题目是治国之道。这个题目是皇上钦定的,虽然只有短短的四个字,可是讲起来可要颇费周折,李强为此足足准备了一个星期,拼命回忆上学的时候,老师讲的每一堂与此相关的课程,现在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书到用时方恨少

大家先行过君臣礼,又行了师徒之礼,李强在黑板上写出了治国之道四个大字,歪歪扭扭的,完全入不得方家法眼。然后说:“今天是咱们上的第一堂课,关于治国之道从古至今有很多能人志士都做了自己的阐述,下面我想先听听大家的意见。”

一众大臣都瞅着咸丰,皇上不开口,谁也不敢先发表意见。没想到咸丰看了看身边的懿贵妃,懿贵妃马上心领神会,环视了一下在场的众人,说道:“本宫虽是女流之辈,深处宫中,可是对着国家大事也时常挂怀,既然李大人让咱们畅所欲言,那我也就不客气了,权作抛砖引玉。”

她若无其事的瞟了一眼李强,说不清是怨恨还是欣赏,续道:“自古以来,古圣先贤对这治国之道多有高论,但在众多言论中,我还是比较认同老子的学说,他曾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就是治理一个庞大的国家就要像烹煮小鱼一般,不仅要精细还要耐得住性子,绝不可凭一时的意气用事坏了大局,要依时依地掌握好分寸和火候,什么时候该放油,什么时候该放盐是决计不能颠倒的。就拿当前的事来说,内有发匪作乱,外有列强环伺,我大清自世祖入关以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阳九之运和明夷之变,姑且不说这场祸乱源于何处,只是现在已经摆在面前,我们该如何对待。是先整阳九之运还是先纠明夷之变?”

说到这儿,懿贵妃目光所及,认真观察着每个人脸上的变化,然后续道:“依我之见,洋人倒不可怕,可怕却是内乱。”

咸丰问了一句:“爱妃何出此言?”

懿贵妃说:“我大清乃是天朝上邦,九万里江山可谓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区区几个番邦成不了大患。翻开史书看看,哪朝哪代没有番邦作乱,就连煊赫一时的唐朝都免不了有突厥人来犯,堂堂的李世民不也是为了平息战乱几次与番邦和亲吗?目前英法那几个番邦小国无非是想来大清揩点儿油水,捞取点儿银子罢了,咱们施舍给他们也就是了,何必要兴师动众搅得天怒人怨呢?再说这发匪就不同了,纠集一帮愚民来,竟敢和朝廷分庭抗礼,搅乱了大半个江山,他们还打着西教的旗号,要把大清推翻,岂不是不自量力?这场叛乱若不制止,必将祸及整个社稷,甚至亡国败家呀!”

咸丰沉思不语,奕欣和醇亲王、孚亲王倒是深表赞成,连连点头称是。

杜受田捋着花白胡子干咳了两声,说道:“方才懿贵妃一番高论令老臣折服,没想到后宫中竟还隐藏着一位女诸葛。”

咸丰和懿贵妃相视一笑,觉得杜受田的话非常受用。可是李强却看得出来,杜受田这个一贯的老学究、老顽固,怎么会容忍一个后宫妃子谈论国事,他后面一定另有文章。

杜受田续道:“老臣不才,斗胆在皇上和众位大人面前发表一下拙见,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指点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