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大清培训班2
作者:一代妖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562

杜受田也算是当代大儒,这一下可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了,当着咸丰和王公大臣的面大讲治国之道,他说:“古人云:崇德效山,藏器学海。。c在下以为治国之道要在德不在功,君子治国应以仁义为先,正所谓无仁则国不立,无义则国不齐。一国之中,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纲举目张,绝不能乱了礼法。我大清太祖问鼎中原以来,首倡一条,就是女子不能问政,否则就乱了祖制,乱了礼数,也会耗尽国家的气数……”

杜受田不愧是一代帝师,方才还对懿贵妃的政见赞赏有加,没想到一转脸,随意的几句话之间,就绕着弯子把懿贵妃批评了一通,惹的这个女人暗暗咬着银牙,心中盘算总有一天要给这个老不死的来一个下马威。

听着杜受田的话,咸丰也觉得脸上无光,话里话外分明也是在指责自己纵容懿贵妃,败坏了大清的祖制,可他也知道杜受田一向为人中正耿直,自己从小就受他教诲,对他的为人、学识都非常敬佩,何况人家说得句句在理,也不好反驳。

杜受田接着说:“为君者要广施仁义,要爱民如子。岂不闻一代良相魏征曾对唐太宗谏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传为千古佳话,为历代皇帝所推崇。古人云: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在下以为这才是一条富国强国之道。”

杜受田滔滔不断、引经据典,一直讲了大半个时辰,把在场众人讲的都哈欠连连,连咸丰都几次差点儿睡着了。

好容易听他讲完了,大家马上报以热烈的掌声,心里都说总算讲完了。

这时,恭亲王奕欣干咳了两声,说:“方才懿贵妃和杜学士都讲了自己的政见,旁征博引、针砭时弊,可谓字字珠玑,在下实在佩服是得紧。现在在下也想说说,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指教。”

恭亲王是当朝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他说得话大家自然不敢怠慢,都凝神静听。

只听奕欣说:“方才杜学士讲了治国在于德,我深表赞同。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因此治国先要养德。目前,乱党为祸一时,沿海有列强虎视眈眈,我觉得其实不足为惧,对列强,我们要重修仁德以柔远人,以德服人,则明夷之变自解;对乱党刁民,我们也要用德来感化他们,减赋税、罢兵戈,只要百姓能够称颂朝廷仁德,那乱党就会不战自溃。”

在场的几个亲王群王听到这儿都频频点头。李强一眼就看出来,说白了这个奕欣实际上是个彻头彻尾的主和派,什么重修仁德之类的都是扯淡话。

肃顺说话了,这个人中等身材,留着两撇八字胡,身材虽瘦却很精悍,眼睛虽小却黑白分明,精光四射,一看就不是等闲之辈,他目前身为协办大学士、御前大臣,深受咸丰皇帝的赏识和器重,甚至已经到了可与恭亲王分庭抗礼的地步。

肃顺说:“三位说得都有道理,我自然是衷心赞成,但在一些细节方面,我觉得还需推敲。”

咸丰对肃顺一向很器重,当下说:“尽管说了,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肃顺说:“臣以为如今大敌当前,内有外乱,德是要治的,仁义也是要施的,但是如果对方不讲仁义道德,我们应该如何应付?自然是要通过武力解决,一则要整肃官风,发展农耕,另一则要厉兵秣马,壮大我大清国威。放眼天下,发匪已势如破竹,南省大部已被洪伪逆党占领,河南、陕西、山西、淮北等多处常有捻匪作乱,两广、福建、天津等沿海各省又有列强环伺,可以说大清江山已有倾巢之危,不战不足以立君威,不战不足以却强敌。但究竟是先治内乱还是却外敌,臣不好拿捏,还请皇上并诸位大人详加考虑。”

肃顺说完,紧接着端华、载恒、景寿等大臣纷纷发言支持他的意见。可是以恭亲王为首的众王公则主张以德治国。两方面争论的不可开交,大有骂街之势。

现在,李强已经看得明明白白,在场这些人政见不同,隐隐分成几派,一派是懿贵妃为首的帝后党,不仅主战而且主张先平内乱;一派是以恭亲王奕欣为首的帝胤党,这是主和派;一派是以肃顺为首的臣党,他们主战,;一派是杜受田为首的保守党,只会空谈一些大道理,没有实际的治国策略。

几派之间实力均衡,互有争斗,尤其是帝胤党和臣党争论的最为激烈,几乎势同水火。咸丰在这些人当中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最后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李强身上,期盼着他能够发出一些真知灼见来。

李强向着大家摆摆手,大家这才停止了争论,都盼着李强能够站在自己这边。

李强低下头沉吟半晌,才说:“客气话我就不多说了。我觉得大家说得都有一定道理,但是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这句话说出不要紧,下面顿时炸开了锅,纷纷指责李强年纪轻轻不自量力,竟然口出狂言。

杜受田捋着胡子说:“敢请教李大人有什么高见?”

李强笑着说:“杜学士,你是当代大儒,学问是不浅,可是对时政一无所知。先说你说的那些,简直就是驴唇不对马嘴。”

杜受田的脸已经变成了茄皮色,一言不发瞪着李强。

李强毫不在意,接着说:“可以肯定的是你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这一点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来看是正确的,但是我问你现在国家最大的政治是什么?是御敌。打仗就需要钱,现在国家资金紧张的要命,你却说要富民,这难道不是驴唇不对马嘴吗?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好像一个明明饿的要死,你却偏偏让他上厕所排泄干净了再吃饭,这个人早晚得被你折腾死。”

在场的人有的点头,有的皱起了眉头,觉得这小子怎么出言如此鄙俗。咸丰倒是觉得李强的话很新鲜,一向在朝堂上之乎者也的,现在听着这些俗语,并不反感,反而觉得也是满有意思的。

李强扭头看着肃顺说:“再说肃顺说的那些,只是强调了要打,但究竟跟谁打没有讲清楚,一点儿针对性都没有,所以你说了也等于没说。”

“恭亲王说的那些简直就是扯淡之极,现在大清朝内忧外乱,处处是战火硝烟,你却来了个修仁德、施仁义,难道洋人用枪指着你的头,你还要跟他们大谈仁义礼智信,以此还感化的他们自动放下武器不成?我觉得跟懂道理的人讲仁义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是和一帮强盗讲这些,那就是迂腐,像这种淡而无味的话以后还是少说的好。”

奕欣气得浑身颤抖,狠狠瞪着李强,只不过当着皇上和众王公大臣的面,也不好发作。

李强笑着看了看懿贵妃,说:“杜学士说的一点我还是比较赞成的,在这种场合本来没有你说话的份儿,但你既然说了,我就点评点评。你的意思很明确,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攘外必先安内。我对这个观点只能用四个字还形容:妇人之见。”